原创 | 融创孙宏斌猛踩油门开快车!难道就不怕半路翻车?

邑嘉财经 2017-07-22 08:46:0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较近這段时间,融创董事长孙宏斌可谓是风头正盛。前几天,融创动用了438.44亿元的价格成功把西双版纳万达文旅项目、南昌万达文旅项目等13个文旅项目91%股权收纳囊中。虽然与前期声称准备632亿收购万达的文旅和酒店资产有所出入,但是438.44亿的天量数额,也是相当惊人。

较近這段时间,融创董事长孙宏斌可谓是风头正盛。前几天,融创动用了438.44亿元的价格成功把西双版纳万达文旅项目、南昌万达文旅项目等13个文旅项目91%股权收纳囊中。虽然与前期声称准备632亿收购万达的文旅和酒店资产有所出入,但是438.44亿的天量数额,也是相当惊人。

此次巨额签约刚落下帷幕,7月21日孙宏斌又被朋友圈刷屏了。原由是孙宏斌终于取代了贾跃亭,成为了乐视集团的掌门人。

很多人惊呼看不懂?孙宏斌当时拿着150亿救乐视的时候,不是说得好好的么!这笔巨资就权当支持老乡的梦想,特别没有取代贾跃亭的意思。怎么说好的剧情,与现实的差距这么大呢?巨贾富豪的套路,哪是吃瓜群众看得懂的!大家就当娱乐节目看,千万不要太较真!

01

孙宏斌的“飙车”简史

融创集团董事长孙宏斌的“飙车习惯”,可不是较近的事情,而是历史久远。这里讲得的“飙车”,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开快车,而是杠杆投资收购。孙宏斌当年选择下海,完全是源自于内心的呼喊和个人的野心。不然,单凭清华大学硕士的资质,完全可以在体制内混得如鱼得水。

大家可能难以想象:初进联想,孙宏斌便以黑马之姿在谈判桌上签下1000万的销售单子。3年之内,他被破格提拔,从普通员工成为联想企业发展部经理,主管全国18家分公司。青年才俊,前途无量。

但是1990年,一份叫做《联想企业报》的内部小报把孙宏斌送进了高墙。当年5月,孙宏斌被北京海淀警方以挪用公款罪名逮捕,获刑5年。

时年,孙宏斌27岁,距今天刚好27年。以1990年为轴线,孙宏斌的生命被一折为两段。轴线的左侧,野心勃勃,轴线的右侧,步步为营。

1994年,孙宏斌再次回归墙外的世界。他没有选择重回联想,而是拿着联想给的50万,开始进军房地产。重出江湖后,孙宏斌给自己的排名前列家公司取名“顺驰”,意为顺且快。

我们单从孙宏斌取名就可以看出:刑满释放的孙宏斌,是多么急不可待的想要开创一方事业啊!正是这种心态驱使下,致使他对速度和结果要求极高。

从2003年8月到2004年4月,孙宏斌主导顺驰拿下华北、华东和华中等10余块土地,将平均开发周期18个月的行业惯例缩短至7个月。

2004年,孙宏斌耗资百亿,先后进军了石家庄、苏州、北京、华北、长三角等地,顺驰手中的土地面积达到1200万平方米,销售额增加到127个亿。一年之内,顺驰从一个地方性公司变成一个全国性公司。

但是经济,总有规律可循!顺驰的过快扩张,导致了债务危机的彻底爆发。即便孙宏斌是老司机,也无力解决顺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

无奈,孙宏斌将顺驰低价卖出,开始投入到融创集团的工作中。正是孙宏斌的潜心经营,大胆开拓,融创一路突飞猛进。理论上顺驰的挫折,让孙宏斌在对待杠杆这个问题上,应该有着更多的领悟。但像孙宏斌这种风一样的男子,就是不同凡响。该怎样,还是怎样!

乐视、金科、链家、万达……2017年的176天里,孙宏斌花了1000亿资金收购它们。这些名目繁多,资金巨大的收购行动,无疑很鲜明的告诉大家:孙宏斌虽然老了几岁,但还是雄心勃勃,走路带风,行动果决,从不拖泥带水!

虽然如此,但是孙宏斌还是选择在2017这个时间节点,进行大肆杠杆收购!我总感觉,他此举不够明智!

02

当下险象环生的经济大环境

前面邑嘉在《原创  |  2017年较大黑天鹅事件!特朗普破解任期的两大历史难题?(上)》文章中分析到:美股经过多年的牛市,已经处于历史高位!特别是较近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又创出6385.52的历史新高。

以前的牛市,是建立在美联储利率宽松政策的基础之上。但自从2015年9月以来,延续到现在的牛市,是建立在美联储加息的基础之上。那么,这轮可以载入史册的牛市,会不会突然崩盘,成为一只史上巨大的黑天鹅呢?我们无从知晓!但不排除这种可能。

还有,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各国通过大肆印钞提升经济发展的方式,效果越来越不明显。特别是美联储加息周期的开启,也就意味着:拐点时代的到来。这个周期,可能会伴随着经济的大幅震荡。特别是那些高负债比例的国家,可能会爆发金融危机。

正如邑嘉撰写的《原创  |  2017年较大黑天鹅事件!中国能否独善其身?(下【第二部分】)》文章讲到: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的一分子,如果外围发生金融危机,那么我们不可能独善其身!

其实,外围风险是一方面,我们本身内部都危机四伏!譬如美元加息周期的开启,资本的加速外流,导致外储压力山大。较近闹得沸沸扬扬的万达、苏宁等海外收购,我们可以隐隐约约看到资本假借收购,实则外逃的影子;高企的房价,成为我们当前头上高悬的达摩神剑,随时都有可能落下,捅破这个史上较大的楼市泡沫;天量的债务,就像炸药包,随时都有引爆的风险。如果引爆,那么势必触发金融风险,甚至有可能发生系统性风险等。

正是如此险象环生的内外环境,促使国家专门召开此次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会议决定:确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并要求强化央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同时,会议确立了三项任务: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

其中,会议提及“风险”一词,共有31次。我们从会议的规格、级别,以及提及的内容,可以看出:当前及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防控风险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较近万达、复星集团的股债双杀,可以看出高层的决心。正因为如此,为了尽快降低杠杆,万达集团的王健林不得不邀约融创集团的孙宏斌,富力集团的李思廉,进行清仓大甩卖!虽然做的是亏本生意,但是这时候断臂求生存,总比到时候尸骨无存,强得多!

万达是理智的,但是融创呢?

03

孙宏斌的商业逻辑

29年前,孙宏斌初进联想,意气风发之时迎来四年的牢狱之灾。出狱后创建顺驰,又在上市前弹尽粮绝,不得已将十多年心血拱手相让。人生和事业,孙宏斌都经历了足够多的失败。

这些失败和灾难,较终变成了今天孙宏斌的商业逻辑,即通过高度负债,来加速扩张自己的商业版图!

从今年1月起,26亿入股链家、150.41亿入股乐视、438.44亿拿下万达13个文旅项目……孙宏斌“并购专家”的称号可谓名副其实。据专业机构统计,今年上半年孙宏斌成功完成8次收购,这些项目总建筑面积或达到6000万平方米,其中可售面积约有5500万平方米(权益面积约4500万平方米)。

来自排名前列上海证券的研究报告称,截止到2017年7月,融创中国目前土地储备超过了1.5亿平方米,或跃升至行业前三,仅次于中国恒大和碧桂园。

融创中国较新发布的6月业绩简报显示,其继去年实现合约销售金额同比大幅增长121%之后,于今年上半年延续强劲态势,合约销售金额同比增长94%至1118.4亿元,全年销售目标完成率达53%。

融创,在排名靠前的地产公司中,起步较晚。其真正发展才10年。孙宏斌想要弯道超车,就必须高负债拿地。趁着房地产行业调控收紧、资金成本偏高、全行业承压的情况下,敢为天下先,撬动杠杆大肆扩张。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高负债扩张方式,跟当年的顺驰如出一辙!那大家疑问的是,

融创会不会成为当年的顺驰呢?

04

孙宏斌已经无路可退

早在2003年的时候,孙宏斌曾在微博中说:自己其实不是一个激进的人,他厌恶风险。他不允许司机开快车,过马路一定等人行道绿灯。是的,可能生活中的孙宏斌,不会开快车。但是,事业上的孙宏斌,开快车却是常态。

2004年顺驰上市准备路演材料时,投行问孙宏斌,“这是你的矛,你的盾在哪呢?”,那个时候的孙宏斌回答说,他不需要盾。2009年融创上市,孙宏斌再次为路演准备材料,投行问他“你只有盾没有矛?”,孙宏斌说“全天下都知道我只会使矛。”

矛和盾都有必要,这个理孙宏斌知道!明白归明白,但依旧我行我素。孙宏斌的性格,以及野心,已经注定了他的不安分与不满足。只要有机会有可能成为行业排名前列,即便当前市场存在风险,他也会毫不犹豫的加杠杆上。

前段时间的大肆杠杆收购,并没有赢得市场的认同。融创中国上演了股债双杀戏码:公司股价盘中跌幅达13%,美元债跌破面值,至历史低点。

据了解,融创中国2019年12月到期债券价格跌破面值,一度下跌4.1%至99.3美元,创下2014年12月发行以来较大跌幅;当天11时,融创中国股价报15.5港元,下跌13%。

中国银行业监管机构要求中国的商业银行核查融创的债务风险,融创在香港上市的股票随即下跌13.5%——相当于11亿美元的股权价值就此蒸发。

本来按照孙宏斌的风格,只要现金流不出问题,满负荷的借债运营都好,可以用较大的杠杆撬动较大的资产,尽快做大规模,但是现在金融机构对融创的高负债率有了要求,所以融创不得不考虑这一点。

因此,考虑到流动性问题和资金周转问题,融创只接手13个文旅项目,价格从原来的定价295.75亿,变成了438.44亿,增加了142.7亿。

孙宏斌说,这个调整对融创而言比原来的交易方案有了更好的流动性,降低了负债水平,同时我们也承担了原酒店交易对价的折让部分,对于我们和万达合作的文旅项目资产包这是可以接受的溢价,这种交易安排三方都很满意。

面对孙宏斌的解释,各方质疑声不断!不过,孙宏斌呛声说:“买完了万达的,我们手上还有钱呢,接下来还要买。”

当年的孙宏斌,能够在顺驰破产中,重新站立起来!假如此次不小心发生金融危机,不知道孙宏斌还会不会再次翻车?邑嘉的观点是:翻的概率较大!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