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匠心,做匠人,“精匠助梦”背后的家国情怀

天府楼市 2018-02-09 10:55:0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专访四川中德世纪置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汪斌“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这是《诗经·淇奥》中的几句,用切磋和琢磨器物来形容君子精湛的学问和仁厚的品德。

专访四川中德世纪置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汪斌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这是《诗经·淇奥》中的几句,用切磋和琢磨器物来形容君子精湛的学问和仁厚的品德。古人说道理往往是“近取诸身”,拿身边的事做比喻。可见在上古时期,华夏族的先民已有很好的制造工艺,制造玉器和骨器精益求精。

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如今,“工匠精神”是供给侧改革的“新动能”,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路径,更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激发要素,大国正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

作为秉承古老匠心精神,运用优质匠心工艺锻造而成的中德·麓府,不仅创造性演绎并成就了中国当代高端新中式产品的高端母本,其严苛用材和技之天工更是赢得了业界的一致盛赞和推崇。作为中德·麓府的总设计师,四川中德世纪置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汪斌究竟是如何理解中式建筑背后“精匠筑梦”的?又是如何让消失已久的匠心工艺重现于麓山这块钟灵毓秀之地的?

参透“府院系”建筑文化,让“官式豪宅平民化”

Q:说起中国古代的宅府文化,它可分为“宫、府、第、宅”四种,府,指的是王宫府邸,只有朝廷上获爵位的人的宅第才能称为“府”。中德麓府打造的就是官式的“府院系”建筑,能谈谈打造这个项目的初衷吗?

A:这么来讲,宫、府、第、宅在古代建筑有很严的等级制度,修建“第”和“宅”所用的材料与“宫”和“府”的用材大不相同,如像汉白玉,“第”和“宅”原则上是绝不能使用的,只能用青石等较为廉价石材。我们想打破材料限制和阶层文化的束缚,以“府院系”的名义把中国官式建筑做得更鲜亮、正宗,材料使用要更大胆。遗憾的是,宫廷建筑文化在民间少有流传,已作为历史陈列起来。我们希望官式文化在民间继续发扬和传承。

中德麓府实景图

Q:打造“宫”“府”“第”“宅”所需材料有很多禁忌和不同,你能谈谈我们中德麓府打造“府院系”所用的材料有何不同,优势在哪里?

A:我们的产品相较其他中式建筑来说较为饱满,体现在材料上,可谓煞费苦心。比如说瓦,皇家会在瓦上刷上一层琉璃,对瓦的保护性更强,而且一般只用黄色琉璃瓦,其他府院用绿色琉璃瓦,国民革命以后可以用蓝色,但民间不能用。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革新,使用镁锰铝航空级合金来替代陶瓦,并且在其表面喷涂氟碳漆,免于鸟粪和酸雨侵袭,优质解决了功能和美观的问题。

在建造中,用黄铜和紫铜替代传统古建筑上的彩绘,用高科技复合木材,作为建筑中的木结构。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复合木材是经8000吨冲压,外包珍贵的巴西花梨,加工成型,耐水、防腐、防蛀、防裂的功能都堪比楠木,手感也不错,真正解决了传承的问题。

在官式的屋顶文化上,比如屋顶的走兽和吻兽的用法,我们按照官式的形制,进行同比例的缩放,保证它的神韵。这样的话,就能在民间进行绵延流传,中国建筑文化也可以发扬光大。

中德麓府实景图

我们的目标是做“官式豪宅平民化”,官式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想让官式建筑文化下一个台阶,走到民间将其发扬光大,让它的演变更具亲民化,同时这也是对中国官式建筑文化的一种尊重和传承。

潜心“工匠精神”,从传统到传承,激发产品创新

Q:建筑设计是你的老本行,说起设计我们更容易把这个词与匠人联系在一起,你所理解的工匠精神是什么?工匠精神在中德麓府这个项目是怎样体现的?有些人会说传统手工艺匠人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精神,我们的项目在传统、传承和创新方面是怎样做到和谐统一的?

A:在古代,有工匠精神的记录大概在周朝的时候,我记得《考工记·匠人营国》有匠人的记载。中国的工匠精神历史较悠久,在唐代,中国的建筑和冶金两大传统制造业水准可以傲视诸邦。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今天,日本和德国的工匠精神已然超越中国。

日本的工匠精神是他世代父子相传,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的专注。德国的工匠精神是德国经过屈辱后,奋起直追,它的精神来自阿尔卑斯山山脉。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有条件的人都想着去读书,应考,当官。做工匠的,往往是被生活所迫的贫寒子弟。所以工匠在当时社会,属于下九流的行业范畴,被时代所打压,不被重视。北方是政治文化中心,但很多手工艺匠人出自南方,较著名的是清代“样式雷”家族。主持清代200多年皇家园林的设计,如圆明园、颐和园等。

中德麓府实景图

现在都市快节奏的发展,致使很多事物在经济链下被迫“速成”。但,我认为工匠精神是需要时间沉淀的。作为大国,我们更应该学习日本和德国的工匠精神,且“工匠”意味和深远,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密不可分。

其实,中国分门别类的手工艺匠人特别多,几乎都在民间,没有被挖掘。大家都看过《舌尖上的中国》,其实里面介绍了很多民间的匠人。在我看来,民间匠人可以挖掘巨大的创造力,大国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也需要国家出台相应政策的保护。

中德麓府实景图

说到传承与创新的统一,麓府的建筑设计采用的是北方官式建筑的做法,从悬山顶、屋脊、梁、枋、檩、椽到脊兽、走兽、瓦当、滴水……这些大构件和小构件,形制或尺寸,都在团队反复确认后,保证其传统的气韵,但在材料制造上,我们更推崇德国的工匠精神,首先依赖先进技术,再将建造流程全部分解,工业化生产,勇于跨界和创新。

说到这里,我们要搞清楚一个概念,我们是谁?鸦片战争以后,国门被打开,中国海岸线被各种外来建筑占领,房地产以中式命名的销售屡屡触壁,中国人对本土文化缺乏自我认同。随着近些年来中国崛起,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式建筑也逐渐复苏,重新找回文化自信,我们整整用了100多年时间。

从传统到创新和传承,中国人有能力将产品做好,现代工匠精神也需要不忘初心,用我们勤劳民族的创新力和智慧,相信在未来,中国专利保护法不断完善,“中国制造”的产品将遍布全球每个角落。

凝萃“儒道礼教”,合院文化背后蕴藏“家国情怀”

Q:说起“府院系”,我们一定会想到中国的院落居住文化和中式建筑背后难以割舍的情怀,“院府”不单单是一种建筑形态,更是一种儒家礼教与家庭伦理的人居文化。麓府项目更是赋予建筑布局中表达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能不能谈谈你对“天人合一”的理解呢?

A:打个比方,如李清照的诗《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因为我是建筑师出身,所以诗中“卷帘人”、“海棠”、“绿肥红瘦”等诗句,在我脑海里实际上浮现的是建筑空间和布局,在此空间中去想象诗人是一种怎样的心境,以及人的情感与空间是怎样交融的。

在我看来,人居空间较好的就是合院空间。它的空间尺度,交流尺度,情感尺度是较优质的。合院空间相较其他建筑的空间情感交流更充分,离婚危机的发生较少,这种空间更多的融入了关爱。如今高楼林立,压缩了我们的居住空间,由于居住空间狭窄,夫妻间没有相应的空间去隔离和释放情感。而合院不同,合院兼具内厅和外厅,就算夫妻间有隔阂,我们来到院子里,看到月上柳梢,树影婆娑,即使有再大的不顺心,也很容易在院子里将自己的情感消融。这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空间的和谐统一。更难能可贵的是,如果家里有老人和小孩,爷爷在树下给孙子讲故事,看星空……那种场景感要是在客厅里面就没有气场,外界环境也能加强情感的记忆,留给孩子美好的童年。

中德麓府实景图

因此,我们非常需要有这样一种空间,来表达相互间的关爱,进行情感交流,所以现在的建筑师更肩负着把空间、自然、情感做一个优质的和谐统一,真正做到天人合一。同时在建筑打造上,见多了满眼的高楼大厦,我们却希望每家都有一个空中花园,来帮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释放,你很难见到夫妻间吵架会跑到或阳台上吵吧,空间哲学妙不可言。

Q:成都前几年的市场比较崇尚法式、地中海、巴洛克风格等异域风情的住宅风格,近年从江南小院、北京四合院到正统中式府院一步步被更多人所热衷,中式建筑慢慢回归大众视野,能就行业发展和大众购房心理等方面来分析一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A:前面提到了从鸦片战争后中国陆续被侵略后,国人对中国文化就开始不够自信。同时,国外的先进文明也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一定冲击。中国文化从国人充分相信,到否定,再到充分相信,它是事物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这很正常。当然,中国文化也会越来越成熟,兼容并包。在中国人融进血脉又割舍不下的“家国情怀”是大前提,我们国人的文化修养和素质也在渐渐地蜕变。

中德麓府实景图

早在八十年代,国人一窝蜂地喜欢出国,所有人都觉得国外好。实际上那时候在大学的学习小组我们就有讨论过,到底出国好不好?我们讨论的结果较终是国内好,因为中国的建筑文明几千年,我们从事的建筑行业在国内也较有发展,起步晚,前景大。中国的历史文化离不开人居空间,比如古代的诗词歌赋,都是以自然、空间、情感为基础。比如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这就是建筑空间与人和情感的表达。所以在古代,大部分诗词都在登高、远望、凭栏处的感怀下写出。从建筑空间到情感抒发再到与自然融合,这种文化的渗入已融入血液,我觉得中国的文化较人性,家国情怀较伟大。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Q:能不能从麓府的区域优势和我们独具匠心的设计上来谈谈,我们都遵循了哪些建筑美学和哲学原理?

A:我们祖先认为“天圆地方”正是遵从了自然界的规律,合院由四周房屋围合的“方”“合”形象构成,这是先民认知世界“天圆地方”物化的表达。比如屋檐处方椽,像男主一样,承重且主外,圆椽如女主睫毛一样,俏皮且内收。合院文化凸显了“方”“圆”“正”的道家思想,向心方正,象征着稳定、和平的环境带来的安逸生活。也融入法学,尊法守序,脉络清晰;积极出世,又归院修心,真正集儒释道法之大成。

中德麓府实景图

可以这样讲,中国知识分子情怀,用一道门两重天道尽。在院内,男主人对家庭的责任不可小觑,照顾好家人。走出家门,意味着男人的责任更要以国家为己任。在古代,合院文化是知识分子情怀,更是一份有大爱的家国情怀。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同时以柱和梁构成“间”,再由“间”组成单体建筑,由单体建筑组成合院,合院前后左右气势恢宏,这种组成大到国家,小到城池,是儒家“重社会、重群体,天下一家,家国情怀”的整体和谐观的体现。

所以说,“家国情怀”是以小家为出发点,只有小家和乐,才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为。府院系产品其实就在自然适宜、一切皆归真、宁静淡远的现实中,成为一种“和谐情感”的载体表达。置身麓府,就可切实感受到“院和宁,家和兴”。

中德麓府实景图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