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城市」西宁绿色发展破局之路

标准排名官号 2020-10-22 20:47:46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作者:李霞 随着,西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绿色工厂、绿色制造产品、绿色供应链和绿色园区创建步伐不断加快。 今年以来,“西宁蓝”频频刷屏。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西宁总有效监测天数为244天,优良天数227天,优良率为93%。其中,8月份,西宁共收获31个优良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

作者:李霞

随着,西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绿色工厂、绿色制造产品、绿色供应链和绿色园区创建步伐不断加快。

今年以来,“西宁蓝”频频刷屏。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西宁总有效监测天数为244天,优良天数227天,优良率为93%。其中,8月份,西宁共收获31个优良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在西北五省省会城市中位居排名前列,环境空气质量位居第三。

近年来,西宁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了一条体现西宁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在城市综合能力方面,据中国投资协会、瞭望周刊社《环球》杂志、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和第三方绿色评级机构标准排名调研编制的《2019中国绿色城市指数TOP50报告》显示,西宁在169个城市中以绿色指数75排在榜单第四十七位。

可是与此同时,西宁市出现大面积规上工业企业亏损,除了转型中阵痛、营商环境不景气、企业内生动力不足等影响因素众多。面对生态脆弱和经济下行的双重挤压,西宁打好生态“组合拳”的创新之路,该如何驶入新的赛道?

疫情冲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西宁,古称青唐城、西平郡、鄯州,是青海省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作为青海省的省会城市,为当好排头兵,2018年西宁市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取得了新进展。

数据显示,2018年西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86.41亿元,同比增长9.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6:36.4:60.0,对GDP贡献率分别为1.44%、48.31%、50.25%。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44万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折合美元约为8227美元。

从居民获得感来讲,2018年西宁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26元,同比增长9.0%。该数值位于《2019年中国绿色城市指数TOP50报告》倒数第8位。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00元,同比增长8.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04元,同比增长9.1%。

公报显示,2019年,西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持续跑赢全国平均。经济的高速增长离不开西宁市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

近年来,西宁市确定重点发展四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力求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2019年西宁市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6.5%,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值得注意的是,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36.6%,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24.6%,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增长184.2%,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4.0%,同比提高8.6个百分点。

《西宁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市25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99.23亿元,增长7.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亏损22.74亿元,亏损企业110户,亏损面42.9%。较关键的还是,地处区位不占优势的西北内陆,西宁缺少领跑的支柱产业、缺乏科技底蕴,毕竟产业是城市发展的硬实力。近年来,西宁吃了不少旅游产业红利但也受制于交通气候等因素,即便是目前重点发展的四大新兴产业也都依托现有的资源禀赋。

城市的发展较终还是要落实到“人”身上。2019年西宁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89元,同比增长8.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222元,增长8.3%。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46元,同比增长7.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027元,增长7.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77元,同比增长9.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299元,增长9.5%。尽管,西宁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逐渐缩小,但人差距明显。此外,2019年西宁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不及消费支出增速,居民消费端压力加大。

今年以来,西宁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多措并举为企业减负,相继出台《西宁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和推动重大项目开复工政策措施》、《关于应对疫情影响加大对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的实施意见》等帮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对疫情冲击。目前,全市99.97%的个体工商户不再缴纳相关税费,合计减少应征税款2516.76万元。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西宁市减税降费10.88亿元。

此外,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西宁市城东区于2020年8月正式启用全省排名前列营商环境微型服务站,采取窗口办理、自助服务相结合的“线下+线上”综合服务模式,打通政务服务“较后一公里”。近日,西宁市工商联民营经济发展智库正式成立,填补西宁市民营经济发展智库领域的少有,为其市民营经济领域答疑解惑,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悉,2020年西宁市共安排市级绿色发展重点项目120项,项目总投资1398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00亿元。项目涉及农牧水利、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商贸流通、生态环保、房产开发、能源与信息基础设施、工业八个领域,这批项目的实施,将为建成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注入更强劲的动力。与此同时,西宁市还出台《西宁市绿色发展财政奖补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建立健全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政策也为其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力求突破,绿化美化彩化齐头并进

经济欠发达、生态脆弱西宁求变--走绿色发展的创新之路。

近年来,西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绿化美化彩化齐头并进。2016年西宁市提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发展坐标,强力推进“西宁蓝”“高原绿”“河湖清”等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六大建设行动。

2017年,西宁设立绿色发展委员会,将绿色发展纳入目标考核,出台绿色生活公约,探索生态赔偿补偿机制试点,全域推进绿色发展。

年内,西宁市完成国土绿化面积35.98万亩,其中包括“三北”、天保、公益林和南北山三期等多项工程造林,比年度计划任务超额2.8万亩。

与此同时,完成西堡生态森林公园山地造林2.86万亩,启动151公里的绿化道路建设。将甘河工业园区西区的6540亩工业用地用于建设园林花卉博览园,并加快推进西宁园博园建设,编制完成园博园总体规划等。此外,持续推进环城国家生态公园建设,完成区域内补植补栽苗木5.5万亩,新造林3000亩,全市新增园林绿地76.5公顷,完成率达191.3%,将绿色发展落到实处。尽管西宁发力绿化但原有基础薄弱,截止2017年底,西宁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3平方米/人,排在榜单较后位。

2018年西宁持续夯实“绿底色”,全市完成国土绿化59.78万亩,超额完成7.23万亩,同比增长66.15%,创历史新高。截至2018年末,西宁市森林覆盖率达34.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进一步提升至12.5平方米。

为巩固提升城市绿化成果,2019年青海省财政厅下达资金810万元支持西宁南北山绿化项目。年内,西宁市不断推动绿化工程,完成国土绿化69.75万亩,为建成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悉,今年西宁市将继续以构筑“一芯二屏三廊道”城市新型生态格局为目标,继续实施城区园林绿化增绿量提品质行动,年内建设10处公园游园,力争实现森林覆盖率3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

5月,西宁市相关部门对《西宁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条例》开展执法检查,并同步开展条例修订立法调研,将本次执法检查问题整改与条例修订有机融合,进一步明确各方责任,科学优化各项具体指标,弥补原条例的少有和不足推动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综合发力,打好生态治理“组合拳”

因其地处中国西北地区、青海省东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西宁气候高寒干旱、植被稀疏脆弱。一直以来,受雾霾和大气污染“困扰”。近年来,西宁不断推进“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建设行动,努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良好生态格局。

从主要污染源来看,因西宁生态脆弱土壤风沙、扬尘的开放源是西宁春秋季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作为北方城市,冬季供暖期较长煤烟污染依然是期间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为了改善空气质量,西宁积极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出台《西宁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相继制定《西宁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问责办法》《西宁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启动办法》等地方性环保法律法规、工作制度。

近年来,西宁市严格控制各污染物排放总量,强化抑尘、减煤、禁燃、减排等源头治理,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2018年西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82天,优良率为83.4%,较上年提高2.3%。市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四项气态污染物指标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91微克/立方米、45微克/立方米,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21,该数值排在榜单倒数第五。

2019年西宁市大气污染治理再发力,结合实际大气污染特点,主要从工业源排放管控、城市面源污染管控、移动源污染管控、煤烟型污染管控、深化区域联防联控等方面,分阶段全面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从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长效管理机制入手,打出大气综合治理“组合拳”,助力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

年内西宁市建成100套建筑工地智慧化监测监管系统、84套网格化监测监管系统、冒黑烟车辆抓拍系统,组织开展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工作,排查企业81家,纳入治理清单73个,完成“煤改气”治理任务176.83蒸吨。

数据显示,在城市环境空气方面,2019年西宁市城市空气质量总有效监测天数(剔除沙尘天气)为301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6%,同比提高2.6%,6项气态污染物指标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今年为续深入推进西宁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全面打赢西宁市蓝天保卫战,确保全市空气质量稳步提升,西宁市开展大气污染“一市一策”精细化管控。

近年来,在克服“先天因素”影响的条件下,西宁的空气质量治理逐渐有成效。但大气污染治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西宁在此基础上还需多发力。

践行绿色,人均能耗水平较低

2016年,西宁市提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发展坐标,西宁市一直在各个方面践行绿色发展。

为了促进绿色产业快速发展,西宁市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不断加强企业科技创新力度,多种形式推动技术创新,大力发展装备制造、轻工业、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低碳绿色产业,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绿色生产方式。

与此同时,2016年11月《西宁市建设光伏制造业基地的实施意见》出台,更加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在节能减排方面,西宁全力推进绿色制造工程。近年来,西宁市聚焦关键重点领域,加快节能技术、节能材料、装备研发推广和技术改造步伐;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企业降本增效;优化工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等。

数据显示,2016-2018年,西宁已累计完成减排量二氧化硫1343.61吨、氮氧化物633.96吨。

从《2019中国绿色城市指数TOP50报告》来看,能耗水平对经济发展依赖较大,由于西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不高,2018年人均能源消费量为3.2吨标准煤,位于《2019年中国绿色城市指数TOP50报告》前列,人均能耗水平相对较低。

人均能耗水平低离不开西宁深入落实“绿色产业”战略要求。西宁率先出台的全国排名前列部规范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西宁市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促进条例》于2019年起正式施行。该条例进一步促进西宁市加快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

与此同时,西宁跻身“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的企业越来越多。近日,西宁市青海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青海铜业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企业以及青海云天化国际化肥有限公司的14个制造产品入选国家第五批绿色制造名单。

此外,近年来,西宁在建筑能效提升、绿色建筑发展、工程建设标准和建筑科技创新得到长足发展。率先出台了《西宁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西宁市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奖励办法》。据悉,2019年西宁市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60.5%,已超过国家“十三五”绿色建筑发展规划50%的目标。

今年,西宁市制定出台了《西宁市绿色物业管理工作方案》,明确了西宁市绿色物业管理的主要任务、具体安排及主要措施等,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西宁市还将制定出台《西宁市绿色物业管理评价标准》,用于绿色物业管理评价与标识管理工作。

在绿色交通方面,2020年起西宁市新增和更新的公交车全部使用纯电动车,2024年西宁城市公交线路将全部实现纯电动车,2025年市区巡游车租车全部更新为纯电动车。

此外,自2019年,西宁成功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以来。为更好推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西宁市按照《西宁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相继制定《西宁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2020年度重点任务分工表》、《西宁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西宁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信息报送制度》等制度,统筹协调部门职责,研究解决难点问题、加强联合执法和监督管理。日前,还印发《西宁市教育系统“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执法欠缺,噪音污染亟待整治

噪声污染是近年来市民反映比较强烈的环境问题,也是亟待整治的环境污染物之一。

2018年,西宁市全市昼间区域噪声平均值为52.1分贝,较2017年度下降了1.7分贝,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二级;其中,昼间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8.2分贝,比2017年下降1.20分贝,达到道路交通噪声强度二级等级;功能区噪声整体达标率为42.5%,较上年持平。在《2019中国绿色城市指数TOP50报告》中位于较前列。

数据显示,生活噪声为西宁市昼间主要噪声源。区域环境噪声中交通噪声占17.9%、社会生活噪声占80.4%、工业企业噪声占比0.45%、建筑施工噪声占比1.30%。

在噪声污染中,以社会噪音噪声投诉占比较大。其中,餐饮噪声和社会生活等其他噪声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随着噪音污染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噪声治理执法人员力量不足、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2019年,西宁市环境噪声均有所上升,其中昼间区域噪声平均值为54.3分贝,同比上升了2.2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9.5分贝,同比上升1.3分贝。

因此,西宁市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为契机,针对市民反映的噪声扰民问题,组织力量现场核查、深入研判、制定措施、立整立改,努力解决噪声扰民问题。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