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提升人居环境 1141条北街小巷七成完成“升级”

北青网 2018-11-09 14:06:0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今年,北京城六区及通州区1141条背街小巷的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已全部开工。《法制晚报》记者上午跟随市人大走访时了解到,目前有850条小巷已完成整治,占比超七成。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李洁)今年,北京城六区及通州区1141条背街小巷的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已全部开工。《法制晚报》记者上午跟随市人大走访时了解到,目前有850条小巷已完成整治, 占比超七成。预计到12月底,今年的整治任务将全面完成。

现场:

海淀“女人街” 变身文化街

今天上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前集中视察活动,405位市人大代表“兵分”14路,分别就养老健康体系建设、提升人居环境、水环境综合治理、推动全面开放等6大专题,前往全市25个点位进行视察。其中,针对提升人居环境专题,部分市人大代表来到双榆树三街视察其综合整治的情况。

双榆树三街,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小街。从上世纪末开始,这条看似不起眼的小街,便逐渐被居民楼一层开墙打洞建起的商铺占据,从露天餐饮到女士服装服饰,时间长达近20年,被年轻人称为海淀“女人街”。2014年8月,双榆树三界正式启动拆违整治,“女人街”自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记者上午在现场看到,如今街边的店铺早已经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350米长的文化墙,木制篱笆墙将条状绿地围起,每隔一段距离还在路侧设置了可供行人休憩的木座椅。人行便道上特别设计的立柱式景观地灯,不仅能为行人照亮,还能起到防止机动车违规停放在路侧的作用。

追访:

850条背街小巷 完成环境提升工作

记者在现场获悉,2018年,北京城六区及通州区计划开展1141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其中核心区615条,中心城区(朝、海、丰、石)及通州区526 条。

截至11月初,1141条背街小巷已全部开工,850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已完成,占比超七成。至于其余291条背街小巷的环境整治提升,拟于12月底全面完成任务。 下一步,有关部门将陆续组织开展达标验收。

据介绍,通过开展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东城区藏经馆胡同、史家胡同,西城区柳巷胡同、群力胡同等一大批背街小巷环境面貌发生显著改善,解决了如违法建设、开墙打洞等部分痼疾顽症,改善了环境卫生,净化了视觉空间,优化了道路通行条件,规范了停车秩序,完善了公共设施,提升了居民文化休闲空间。

据介绍,本市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核心区全部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任务,力争实现“十无一创建”的治理目标。为确保整治提升达标,本市还印发了《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验收办法》,明确了验收主体、方式、程序和内容,并提出对核心区背街小巷逐条开展验收。

凡达到“十无”标准街巷,由街道向区级申报,各区自验合格后,报送市级统一验收。验收合格的背街小巷,对外公示,接受社会、群众监督。

“十无”即:无私搭乱建、无开墙打洞、无乱停车、无乱占道、无乱搭架空线、无外立面破损、无违规广告牌匾、无道路破损、无违规经营、无堆物堆料。

“一创建”即:创建文明街巷(公共环境好、社会秩序好、道德风尚好、同创共建好、宣传氛围好)。

声音:

吸引居民参与 防止“千街一面”

市人大代表、北京建筑大学教授秦红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可以更多地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参与到背街小巷的整治过程中。

“拿街区的一些景观设计来说,可以尝试更加多元化的方式。不一定全部由政府来主导设计,也可以让居民参与其中。比如,可以拿出一面墙来,改造成涂鸦墙,提供给街区的孩子们进行随意的涂鸦。”秦红岭说。

此外,他认为现在街道上设置的景观小品还略显单调,为了防止“千街一面”,可以让街区百姓提供一些自己设计制作的艺术品,与景观墙结合,让艺术与生活融合。让整治后的街区不仅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元素,也与居民生活融合,充满生活气息。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原创作品拒绝任何形式删改,看法新闻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