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崩盘之前,日本人都在做什么?

海外眼 2017-06-24 12:36:0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导语 1991年,日本楼市决堤,房价一泻千里,是迄今为止较大的房地产泡沫破裂事件之一。大量银行和地产企业倒闭,倾尽所有买房的家庭一夜返贫,到现在还未回血,每年要还沉重的贷款。日本经济自此陷入了长达二十年的持续衰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日本究竟发生了什么?

导语

1991年,日本楼市决堤,房价一泻千里,是迄今为止较大的房地产泡沫破裂事件之一。大量银行和地产企业倒闭,倾尽所有买房的家庭一夜返贫,到现在还未回血,每年要还沉重的贷款。日本经济自此陷入了长达二十年的持续衰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日本究竟发生了什么?

东京,神话从这里开始,也在这里破灭……

1、两个神话

日本楼市狂热时,有两大神话一直刺激着所有投资者。

排名前列个神话是,土地永远不会贬值。

日本人多地少,人们坚信土地永远是少有的。日本全民陷入炒地买房风潮,土地价格不断暴涨,地王每隔几个月就刷新一次。

从1985年底到1990年初,短短四年多时间,日本城市地价增长了200%。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而美国面积是东京的1.5万倍。

一寸土地一寸金,无论是实体企业还是金融机构,都不计成本的将资金投入到了土地市场。

其实,金山银矿的底子早已亏空了。

第二个神话是,东京的房价永远不会下跌。

奠定这一神话崇拜基础的,是日本过去几十年强劲的经济增长,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在日本人看来,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排名前列经济强国似乎也不远了。

为这一神话推波助澜的,还有这样一种信念:政府会永远支持房地产,日本只有一个东京,吸引着全国乃至全球的人口流入。站在世界中心,怎会有泡沫破裂的风险?

然而人们忽略了,当时日本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77.4%,而老龄化率开始攀升。当城市化红利消失,人口红利不再,经济失去增长动力,房价也就失去了支撑点。

而且,往往越是大城市,在泡沫破裂和崩盘时,下跌就越严重。

日本GDP增速,1990年后,陷入“失去的二十年”

2、疯狂置业

坚信两个神话无坚不摧,上到房地产企业和金融机构,下到普通居民,没有人不在购置房产和股票,期待在持续的暴涨中大赚一笔。

整个社会到处都在讨论房地产和股票。企业做一年的利润,还不如一块地一天的涨幅,实体经济纷纷抽出资金大举进军房地产,落后一步就等于落后一个世纪。

用东京大学教授田村清彦的话来说:“当时东京新宿的工作室价格在一天之内能够翻倍,今天你买,明天他买,价格高涨,并且形成了一种连锁效应。”

这种疯狂,有没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造成这种狂热错觉还有一个契机,就是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随后日元不断升值,口袋里的钱一下子多出了许多,不但日本人有钱买遍全世界,国际资本也蜂拥而入,加入了土地和资本市场炒作的大军。

政府奉行货币宽松政策,央行贴现率低,贷款利率同样非常低,商业银行鼓励居民贷款,金融机构也乐于将钱贷给土地投资者,鼓励投资者买到地后再以土地作为担保,继续贷款买地……如此循环往复,较终结果就是银行也被拖进了泡沫中。

一时间买房炒地蔚为大观,媒体把这种狂热视同经济繁荣,热烈鼓吹,甚至援引历史上的岩户景气、神武景气等来命名。

然后,危机不期而至……

2011年,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在《解忧杂货店》中,通过穿越时空的来信,帮助女主角在楼市崩盘之前躲过一劫。

然而,大多数普通日本人却没有小说里的幸运。

日本地价指数,1991年达到顶点,随后一路暴跌……

3、崩盘时刻

1990年,股票市场率先崩盘。短短一两年间,日经指数从较高的38915点跌到14309点,跌幅超过60%。

紧接着是楼市崩盘。由于土地市场与资本市场关系密切,资本市场的崩盘很快传导到了楼市。金融机构为避免损失,要求企业偿还贷款,企业不得不变卖股票和不动产,大量地产抛到楼市,地价应声下跌。

房地产企业连锁倒闭,银行因为不良贷款率暴增而倒闭,普通国民贷款的住房转眼成了负资产。

崩盘的时候,日本政府难道什么都没做吗?

其实,早在崩盘之前数年,政府就看到了楼市和股市的狂热,频频出手,可惜无济于事。

当时日本的楼市调控措施和现在并没有什么两样。1987年,日本政府要求金融机构严控房地产贷款量,“房地产贷款增长速度不能超过总体贷款增长速度”;同时提高房地产税收,持有不到两年的土地交易被课以重税。

然而,这些举措对房市并没有产生任何正面影响。

土地管控措施,非但没能遏制地价飞涨,反而因为对土地限制过多,从而导致供给不足,地价不降反升。

这一幕,是不是又似曾相识?

在货币市场上,日元开始大幅度收缩。在短短1年内,日本央行连续3次提高贴现利率,5次加息。然而,过于着急的货币政策,反而成为股市崩盘的导火索。

崩盘总是在较不经意的时候来临。城市化红利消失、人口红利衰退、资本过度炒作、对楼市股市过度依赖、调控政策过于刚猛……所有或隐或显的负面能量,在这一刻全面爆发。

崩盘的代价有多大?

20年来,日本六大主要城市住宅用地价格跌幅达到65%,直到近两年才在奥运周期的加持下止跌反弹,重新开始上涨。

随着房价暴跌,国民财富持续缩水,损失高达1500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3年的GDP总和。日本经济更是萎靡不振,此后二十年间,日本年均GDP增速只有0.75%。

这是所有日本人都难以磨灭的记忆。

在日本有一个名词“泡沫经济”,就特指八十年代末那段疯狂的时光;从1990年之后的二十年,日本人又发明了一个名词,叫做“失去的二十年”,失落的情绪遍及整个日本,至今未消。

日本股市指数,1989年底达到顶峰,然后一路暴跌……

4、重复上演

时隔20年之后,日本经济开始温和复苏,但日本地价和房价远远未回到当初的水平。

以东京都市圈为例,2014年东京及周边地区一套公寓均价241万人民币(63.16方),均价不到4万元,远远没回到历史较高水平。

与同一时期的中国对比,这一价格只与北京上海深圳相当。

但如果考虑到,日本房屋面积是实际面积,不存在公摊,而且土地是永久产权,再加上这两年国内一线城市房价在限购政策下的持续暴涨,就会明白东京实际房价根本不敌北京上海深圳。

如果再考虑到富裕层面的差异,实际房价的差距就更为明显——2014年日本东京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万元人民币,而今天,北京上海深圳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就5万元左右。

经济发达程度不如东京,实际房价却已经超越东京。经济下行,一线二线城市房价却不断上涨;众多中小企业关停,投身房地产市场;地王连接不断,楼盘一天一个价;房价不会跌的神话大行其道,人人都在谈论房市,唯恐买房晚了,甚至形成离婚购房热潮……

这种场景与当初的日本是不是再相似不过?

万幸,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历史终归只是历史,而非现实。现在的中国,和当初日本的狂热虽然很像,也有很多不同。

5、哪些不同

首先是股市。当初的日本,股价与房价两翼齐飞,共同将泡沫吹到了少有的程度,以至于一朝暴跌,二十年都没能恢复。

而中国股市,由于监管不力、漏洞频出、内幕交易盛行……完全变成了庄家割韭菜的自留地。

时至今日,已经漏的跟筛子一样,俨然吹都吹不起了,变成了房市一条腿在走路。虽然走的好像也挺快,至少导致日本泡沫破裂的导火索是没有了。

不过就在这两天,中国A股闯关MSCI(明晟)指数成功,222只A股被纳入新兴市场指数,给股市打了一剂强心针。其影响,虽然没有当初广场协议那般深远,也值得警惕。

在房市如此火爆,国家屡次调控都不见效,反而每每助涨房价都时候,股市不振其实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然后是本质。中国的房价暴涨,有相当一部分因素不是房子在升值,而是因为货币太多,是货币在贬值……

这个其实每个人都深有体会,物价不断上涨,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十年前盒饭五块,现在盒饭十五块,如果把房价去除货币贬值的因素,纯粹的升值其实并没有那么多。

较后,还有体量。

中国和日本终究是不同的,虽然二十年前的日本和现在的中国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排名仅在美国之下,拥有着买下全世界的称号。但中国的人口是日本人口的八倍,国土面积是日本的二十五倍。

所以,就算比吹泡沫,中国泡沫的规模和承受力也要远远超过日本当初。

结束语

当初日本的教训是那么深刻,我们不可能不汲取教训。不过,情形是类似的,具体的要素又有诸多的不同,所以,中国房市现在的泡沫到底有多大?其中多少水多少空气?较终会不会破?会吹胀到什么程度才破?这些都没人能知道。

值得庆幸的是,泡沫较终肯定会消失,但消失不一定意味着破裂。

泡沫的本质是金融价值发现,是市场资金对未来价值的提前定价。有泡沫并不可怕,相反,任何期待发展的事物都应该庆幸有泡沫,没有泡沫,说明这个行业已经是一片死水,不会有任何发展了……

破裂的泡沫是危机,不破的泡沫则是机遇。

这一切较终会演变成什么样子,还要看我们自己的应对。

部分文章来源自房屋屋,作者凯风&楼小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