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疫情消散前 养老院里的防疫故事

搜狐焦点福克斯 2020-04-03 14:09:35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在这段特殊时期,随园养老中心一切平稳运行,安然度过。这背后是随园年轻工作人员的超负荷坚守,也是他们与80后老人们互为信任的情感检验。

从1月中后旬到现在,徐晨辰已经连续工作50多天,平均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

徐晨辰是北京随园养老中心的一名文娱管家。疫情期间,为保护园区长辈安康,园区严格封闭管理,工作量加倍,不少员工受疫情影响不能迅速返岗,忙碌便成为徐晨辰及其同事们的常态。

负责随园里长辈们饮食的邓传兵,因调整了长者们的用餐制,他每天早晨5:30开始备餐,忙到晚上18:30,好的时候每天午饭后可以休息1个小时。迄今,他已经两个多月没有调休过。邓传兵说:“自己的腿几乎每天都是肿着的。”

突如其来的疫情,扰乱了各行各业的节奏。对于年龄偏大、基础疾病较多、抵抗力差的易感人群聚集的养老社区来说,防疫无小事,稍有不慎,便会成为疫情“暴风眼”。

在这段特殊时期,随园养老中心一切平稳运行,安然度过。这背后是随园年轻工作人员的超负荷坚守,也是他们与80后老人们互为信任的情感检验。

线下变线上的打卡活动

“我的工作就是让老人们玩得开心快乐。”徐晨辰说。在节前排班之初,她就选择留在园区并且设计了像集五福、红歌会等形式丰富的文娱活动,想陪着园区的长辈们一起开心过年。

但不曾想这场涛涛疫情打乱了所有的安排。为了减少人群聚集,随园暂时取消了书院课程以及大型派对活动,同时关闭了KTV、影音室等封闭空间。此前的安排都泡汤,徐晨辰难免有点失落。

相比徐晨辰的失落,77岁的梁奶奶更是不适应。以前她可是随园幸福银行打卡积分的榜上人物。每一场活动基本上都能看到她的身影,是幸福积分榜上排名前列、第二名的常客。这下梁奶奶“突然不知道要干点什么了”。

长者们不安的情绪在积聚,邻里之间一些小摩擦开始发生。

这些都被徐晨辰看在眼里,她深知,对于老年人来说,不能形成孤独的常态,在疫情特殊时期,不仅要强化身体免疫力,给长者赋能,调节因疫情产生的无聊、孤寂情绪也是十分重要的。

疫情发生前,长者们较喜欢参加的活动就是每天的早操,这项锻炼不能少。于是徐晨辰牵头,将随园的公共就餐区变成长者疫情期间每天参加早操的地方。空间大、间距大,让老人戴着口罩参加,小规模、低密度、高频次的活动就这样开展起来了。

梁奶奶喜欢的幸福银行积分打卡活动自然也不能少。以往老人们参加完手工课、合唱课,就拿起自己的卡牌在机器上“叮”的一声打卡,每个月会根据长辈们打卡的频次统计积分,积分可以兑换相对应的产品和服务。

“不能线下打卡,我们就想到带着老人线上打卡。把平时的手工课、书法课、绘画课……都搬到线上,鼓励老人在家里画一幅画或者唱一首歌,只要将作品交给我们或者发到‘幸福随园一家’群里面,就是打卡成功。”

徐晨辰一开始担心长者们不习惯线上打卡,事后证明完全多虑了。目前随园在住长辈200人中,加入线上活动的长辈有110人。每次在群内发起一项线上活动,长辈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加,平均每次活动参与人数30多人。

徐晨辰说,疫情期间较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看到长辈们心中不恐慌,安心快乐地在园区生活。她和梁奶奶有个共同的愿望,希望疫情快点结束,春暖花开之时,举办春季开学典礼。

一户一桌错峰代打餐

吃饭聚集,同样是防疫大忌,调整用餐模式迫在眉睫。但疫情期间长者们的情绪波动很大,一个管理举措的改变也会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如何平稳调整?随园工作人员费了一番苦心。排名前列版的“建议长者打餐回房间、错时用餐、缩短用餐时间”的方案引起长者们的强烈质疑,大家的反对声此起彼伏。工作人员一边安抚长者们的情绪,一边一轮又一轮地讨论着新的用餐方案。

较终敲定了一户一桌,分楼栋错时用餐,由工作人员为长辈们打餐的就餐方式。第二天,随园工作人员便挨家挨户告诉长者们新的用餐制,并在中午的时候一起加入了打餐行列。这个方案获得了长者们的肯定,吃饭期间,热闹的餐厅安静了下来,给防疫多了一重保障。

对于后厨而言,工作量却是肉眼可见地增加。加上疫情未能返回随园餐饮部人手不够,五位厨师只有三位厨师在岗,三位面点师只有两位在岗,人员已经处于较高的负荷程度。

因此,作为厨师的邓传兵每天都要工作十多个小时,“现在自己的腿几乎每天都是肿着的。”但特殊时刻让老人们吃好每一顿饭,这点劳累,邓传兵并未觉得有什么。

今年是邓传兵进入厨师行业的第27年,在来到随园之前,他是在某家酒店干餐饮工作,来到随园之后,感受较多的是人情味和责任感。“较让我感动的一件事情是,有一天一位陶奶奶找到我说,‘今天的酸菜和饺子真好吃,我今天吃了13个,是我这辈子吃过较好吃的饺子!’”

对邓传兵及其小伙伴们厨艺表示肯定的长者们不止一个。即将80岁的胡奶奶对随园的饭菜也是赞不绝口,“很适合老年人的口味,粗细搭配,荤素搭配,每天中午都有4个菜,米饭、馒头都做得特别好吃,比在家好多了。”

从入住随园到现在,胡奶奶快满一年了,她说,来这以后,胃病都好了很多。“以前吃饭没有规矩,有时候剩饭倒了吧可惜,留在冰箱里,等吃的时候再热热,经常这样就老胃疼。”

但在随园,生活很规律,按时吃饭,而且饭菜也好,“在家炒一个菜,我和老伴都吃不完,现在四个菜,这一点那一点,搭配均衡,吃得挺好的,胃疼再也没犯过。”

隔离期的陪伴与守候

整个疫情期间,消杀、隔离之于谁都不陌生。随园对每个部分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消毒措施,让长辈们倍感安心。而在采取隔离措施的初期,部分长者产生了抵触的心理。

去年10月入住的宋奶奶在回家前就听到了封园的消息,年三十的一大早就让家里的孩子们给自己送回随园。但让她没想到是,回到园区之后被“关在”房间里,得接受园区内的隔离管理。

不让出门,打个水都不行,这让原来在传染病科做护士长的宋奶奶觉得不可思议,觉得随园的员工是真的把自己当作了“传染病人”,“我每天手都要消毒那么多遍,很注意的,怎么会带细菌?”

从隔离那天起,宋奶奶就变得烦躁不安。身为入住顾问的张博皓在电话中感受到了宋奶奶的心情不好,迅速将这个情况与园区进行沟通。之后,张博皓继续打电话给宋奶奶试图问候,但都被在气头上的宋奶奶给挂了。

为了安抚隔离期的宋奶奶,张博皓和随园的小伙伴们分头行动,一边与宋奶奶联系,一边与家属沟通、和宋奶奶园区的好伙伴们沟通。杨奶奶、严奶奶为宋奶奶送来了信函和几本水彩画,每天微信和宋奶奶聊天,疏解她的烦闷,并一起参加线上的活动。同时,园区的心理慰藉小组穿好防护衣来到宋奶奶的房间里沟通、谈心,做大量心理疏导工作和陪伴。

慢慢的,宋奶奶开始理解支持,原来隔离并不是自己一个人孤立无援,而是好多人都陪伴在自己身边,心情也逐渐好转。“现在想想,当时发脾气挺没必要的,隔离挺有必要的,养老院将近300人,一个疑似的都没有,确实不容易。”

宋奶奶说,随园的小朋友们帮我送饭,收碗,服务态度非常好,“他们真的很辛苦,不仅过年家没回成,还因为我们增加了那么多工作量。我知道,我好好的,他们就可以放心工作,我孩子们也放心。”

这段特殊时期,宋奶奶的儿女们不能及时来陪伴,但依然可以通过万科自主开发的V-Care系统,详细了解宋奶奶身体健康的数据、在园区的生活状态等情况。

隔离期结束之后,宋奶奶与20位一起被隔离的老伙伴们给随园写了封信,表扬了勇敢进入隔离区的伙伴,并对随园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示了认可和感谢。

经此一役,随园的工作人员笑着说,“现在和随园的爷爷奶奶们已经是有过命交情的人了。”而在长者们的眼中,“他们是一群有着养老情怀的孩子,遇到困难,迎难而上,不抛弃,不放弃。”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