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摊面积关键在于标准的规范

盘和林经济观察 2018-08-08 00:27:28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盘和林近日一则“100平方米的房子公摊面积达30平方米,实得仅70平方米”的消息,引起全民对公摊面积的热议。更有甚至,某些楼盘把精装修的价格...

原标题:公摊面积关键在于标准的规范

盘和林

近日一则“100平方米的房子公摊面积达30平方米,实得仅70平方米”的消息,引起全民对公摊面积的热议。更有甚至,某些楼盘把精装修的价格加到了不需要装修的公摊面积之上。

事实上,购房者对公摊面积问题积怨很久、很深,只是仅仅房价波动就让购房者力不从心,根本无暇顾及公摊问题。如今借着整顿房地产乱象的势头,公摊面积才重新引起各方的关注重视。

虽然目前公摊面积被广为诟病,但笔者认为,公摊面积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且即便按照套内面积计算,也会羊毛出在羊身上。公摊面积关键在于由标准的规范制度。

房地产商作为企业本就是逐利的经济体,其所有建设成本必然会在销售环节有所体现。我国目前电梯、门廊、花园、文娱广场等都被纳入公摊面积的范围,购房者在购房时需要承担相应的费用。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这无可厚非,市场主体为其商品或权利付费是市场机制能够正常运转的基本准则,这也是保证市场有效性的前提,毕竟这些设施建成之后,购房者即使用者,理应为其付费。

若是对公摊面积采取不收费的做法,那么所摊付的公共项目其性质将无异于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相伴而生的就是市场搭便车行为,而整个市场的搭便车行为最终将导致市场机制的失灵。最终整个市场的状态就是房企无利可收,市场供给主体逐步减少,整个市场供不应求。

但是很明显,随着生活生平的提升,购房者对居住的硬件要求也是逐步提高的,绿化,文娱广场等公共项目已经成了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若是将这部分工程剔除,其实对房地产商来讲并没有什么损失,最终受损害的将仍是购房者,毕竟将这对其未来生活产生长久的影响。

事实上,为公摊面积付费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出就出在房地产商的行为和不健全的房地产制度。民众之所以对公摊面积付费怨声载道,是因为公摊收费猫腻重重。这其中最令民众不安的就是公摊面积,由于信息的不透明,公众根本就无从知晓其真正需要摊付的各项公摊面积,只能是任开发商宰割,跟着合同走。

基于此大多数开发商都会在公摊面积做文章,在房价如此高的时代,即使每户多摊的面积不足一平方米,几十万平方米的项目都可以多出相当数量的利润。以均价4万/平方米的一线城市为例, 假设开发商每套多算0.1平米的公摊面积,那么4000套楼盘就可多赚1600多万元。

同时,公摊面积的付费标准也是一份不公平的契约,大多数房企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压榨“房奴”们,以精装标准来计算公摊费用。而这些收费标准购房者是无法改变的,能做的只是在买与不买之中做出选择。房地产市场制度的不完善让开发商有机可乘,在利益的驱动下,开发商利用政策少有打擦边球,这也是目前整个房地产市场乱象频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公摊面积并非是一个完全不合理的问题,退一步而言,即便是取消公摊面积,同样也会出现“羊毛出在羊身上”,公摊面积的成本依然会计算到套内面积之上,而且还给了开发商不提供优质小区公共设施、服务的借口。

其实,公摊面积问题的关键是企业行为的规范和相关制度的完善。

其一,从根源来讲,开发商之所以在公摊领域动作频频,归根结底是因为房地产市场相关制度不健全使其有空可钻。目前关于公摊面积统计,公摊费用计算国家并没有规定统一的标准。若想制止公摊领域乱象,还需从制度发力填补少有,健全相关制度,精细化各项标准的同时增加信息的透明度,让各项摊付在阳光下运行。

其二,制度还要看执行,一方面企业应该严于律己,规范自身行为,积极的承当自身职责。另一方面,作为公共利益的“守夜人”,监管部门应该积极作为,硬起手腕行使好监督职责,规范市场行为整顿市场乱象,还房地产市场一片正肃清明。(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