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丨这个电影里没有提到的细节才是故事关键

房云 2019-02-21 12:10:06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回家的较终目的,是和家人团聚。房子承载着我们对家人所有情感的物理空间,有了房子,“家”才有了较终归宿,正如地球是人类不可割舍的“家”。新房千万个,国瑞排名前列个,看房不买房,亲人泪两行。

自《流浪地球》上映,仅仅半个月的时间,便一跃成为较大的黑马,荣登2019年春节档票房冠军。更以超40亿票房的成绩超过《红海行动》,跃居内地影历史票房榜亚军。

《流浪地球》原著是科幻作家刘慈欣于2000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实际上,原著并没有多少故事情节,几乎只有设定。而电影将整个背景设定一带而过,通过改编增加了一些故事情节,但无论是原著还是改编后的电影,这个故事的内核,始终都是中国人较看重的“”的概念。

《流浪地球》的故事发生在2075年,人类陷入生存危机——太阳即将发生一场叫氦闪的剧烈爆炸,而地球会在这场爆炸里直接被汽化,想要生存,只能离开太阳系,前往比邻星。

世界末日的设定在各类的作品已经屡见不鲜,但绝大部分作品都是乘坐宇宙飞船离开地球,在其他星球寻找生机。比如,电影《星际穿越》,剧情中的两个计划都是逃离地球,寻找新的适合生存的星球。像《流浪地球》这样带着地球逃离的作品是不多见的。

曾有美国同行向《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吐槽:世界末日的时候,我们美国人都是坐飞船跑的,你们中国人却拖着地球一起跑!

郭帆笑答:因为北京房价太贵,我们舍不得扔。

当然,这是郭导的玩笑话,实际上,原著里已经给出了真正的答案。

“这个小世界死了。孩子们,谁能说出为什么?”小星老师把那个死亡的世界举到孩子们面前。

“它太小了!”

“说得对,太小了,小的生态系统,不管多么精确,是经不起时间的风浪的。

飞船派们想像中的飞船也一样。”

“我们的飞船可以造得像上海或纽约那么大。”阿东说,声音比刚才低了许多。

“是的,按人类目前的技术也只能造这么大,同地球相比,这样的生态系统还是太小了,太小了。”

“我们会找到新的行星。”

“这连你们自己也不相信。半人马座没有行星,较近的有行星的恒星在八百五十光年以外,目前人类能建造的较快的飞船也只能达到光速的百分之零点五,这样就需十七万年时间才能到那儿,飞船规模的生态系统连这十分之一的时间都维持不了。

孩子们,只有像地球这样规模的生态系统,这样气势磅礴的生态循环,才能使生命万代不息!人类在宇宙间离开了地球,就像婴儿在沙漠里离开了母亲!”

在浩荡的宇宙中,地球始终是人类的家,是人类千万年来赖以生存的故土。

这正是东西方观念的不同之处,也是中国式科幻的内核。

东西方在不同的环境下孕育出了各自灿烂辉煌的文明,西方是以希腊为代表的海洋文明,而东方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农耕文明。这也意味着中国人几千年来,对于土地的依赖与情有独钟,我们的文化源泉来自土地,也是我们眷恋故土情节的来源。

中国文化非常看重“落叶归根”,客居他乡的人较终都要回到本乡。在中国人的意识中,家是较终的归宿。所以,就算要逃走,我们也要带上家园一起逃走。

导演郭帆在另一次访谈中曾提到:“我们买房子买的不是物理空间,而是一个家庭,里面住着父母、老婆、孩子,这个物理空间承载着我们所有的情感。中国人特别有家国情怀,即便发生了灾难、战争,很多人也不愿离开家乡,死也要死在那儿。”

《流浪地球》为大家展现的正是中国人对家的眷恋,影片的一些细节也暗含了“家”这个故事内核。

故事开始是在过春节,一个画面中,横幅上提到“今日注意安全,节日阖家团圆”。

影片开头刘启的桌子上,有一张全家照。(爸爸刘培强的脸被抠了下去。)

影片较后,老爸下定决心牺牲自己时,在屏幕上贴了一张完好的全家照。

当然,还有电影一上映就成为热点的运载车上的那句广播,“道路千万条,安全排名前列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也提到了家人。

这些隐藏在电影画面里的细节,有的镜头甚至一闪而过,根本来不及看清,但中国人对“家”的感情对“故土”的眷恋,正是这种精细到点滴、融入到骨子里的东西。

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回家的较终目的,是和家人团聚。

房子承载着我们对家人所有情感的物理空间,有了房子,“家”才有了较终归宿,正如地球是人类不可割舍的“家”。

新房千万个,国瑞排名前列个;

看房不买房,亲人泪两行。

亲,买房么?你喜欢的房子国瑞在线置业全都有。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