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的人在租房,可长租公寓5万间的规模,就已阵亡

公寓最前线 2018-01-21 19:38:0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最近人民日报发文,称未来全国将有30%的人通过租赁实现住有所居。

最近人民日报发文,称未来全国将有30%的人通过租赁实现住有所居。

长租公寓近年来飞速发展,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加快租赁土地供应,住房租赁市场欣欣向荣。据专家介绍,未来全国将有30%的人通过租赁来实现住有所居,租房也能够成为体面的生活方式。

在市场需求和支持政策的双双助推之下,我国租赁市场和租赁机构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机构化租赁的代表——长租公寓由此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保护租赁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

但长租公寓的发展现状确实不容乐观,有媒体统计了2017年长租公寓的阵亡名单,其中不乏已经获得融资且有一定房源量和知名度的长租公寓品牌。更有人直指,五万间是长租公寓的“生死门槛”。长租公寓企业,运营和盈利一直是存在的普遍难题。且回本周期长,如果运用加杠杆扩张模式,或将面临较大的金融风险。

1

市场空间大,但租金回报率有限

根据某些机构测算,目前,我国租赁住房约有1亿套,其中超过90%为个人出租,品牌公寓企业总占有率低于2%,开发商自持经营的居住用房不足1%。相比美国、日本的租房市场机构化率分别能达到30%、80%,我国住房租赁市场的机构化率还很低。预计到2020年,住房租赁市场规模可从现在的1.39万亿元增加至1.7万亿元,发展空间大。如果市场上供应更加丰富的租房产品尤其是长租公寓,租房也可以成为一种体面的生活选择。

虽然长租公寓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是长租公寓依然面临着租客整体支付能力不强的问题,租赁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链家研究院院长杨现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北京市场上90%的租客年龄在21到35岁之间,80%为流动人口,60%为合租,大部分人的月收入在一万元以下。

租客有限的支付能力,也就让长租公寓行业的整体回报率不高。另外物业成本的增加也是导致回报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有产权证的物业,无论是售价还是租赁成本在近两年攀升明显,热点城市普遍年均涨幅在30%以上,在市场租金增幅不大的情况下,本就不高的租金回报率持续走低。在市场上租金回报率尚可的物业,比如,前几年低成本拿房的项目,存在业主毁约风险。而工厂、城中村等合法性存在缺陷的项目,后续经营尤其是政府监管方面存在风险,投资回报周期也不稳定。

2

杠杆驱动导致阵亡,五万间是临界点

长租公寓是回报周期长的行业,因其现金流有限,所以要想扩张规模、占领市场就需融资,但这也会引发较大的金融风险。

以北京的租赁地块为例,已成交的四块100%自持的地块楼面价均在25000元/平方米以上,假设建安成本3000元/平方米,运营成本粗略按50000元/平方米,各种税费按照17%计算,以目前周边自如的租金水平来算,想要实现回本要超过25年,甚至有的地块要50年才能实现回本。如果用以往的高杠杆模式拿地,存在极高的资金链风险,如若叠加去杠杆的政策环境,盲目扩张的企业将会陷入困境。

1万间与5万间的规模所需打磨的能力完全不同,做到1万间,不等于可能做到5万间。但如果能够做到50万间,就有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做到数百万间。换言之,这个行业的突出特点是,规模效率的变化曲线是非线性的。

排名前列个5万级别的门槛是最难跨越的,这也是为什么95%的品牌公寓企业规模都小于这一量级的原因。同时,这一量级也是大量企业的“死亡陷阱”,扩张过快,试图快速突破,特别是高杠杆驱动的扩张,基本都要以死亡为代价。

长租若要更上一层楼,则需在政策上为一些土地松绑,同时配套相应的政策和金融服务,增加企业信心,解决租客支付能力有限的问题。另外还要兜住底,不让质量“跌跤”,保护承租人权益,政府更要建好“跑道”。目前,我国租赁住房约有1亿套,其中超过90%为个人出租,品牌公寓企业总占有率低于2%,开发商自持经营的居住用房不足1%。相比美国、日本的租房市场机构化率分别能达到30%、80%,我国住房租赁市场的机构化率还很低。预计到2020年,住房租赁市场规模可从现在的1.39万亿元增加至1.7万亿元,发展空间足够大。如果市场上供应更加丰富的租房产品尤其是长租公寓,租房也可以成为一种体面的生活选择。

文章综合整理自人民日报、新京报、楼市空间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