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丹麦合作改造老胡同 东城区青龙胡同变身文化创新街区

新京报 2018-09-28 18:07:41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马晶晶表示,该项目对哥本哈根的经验进行总结,将街区空间分为三个维度:一是街区公共空间,建设美丽的公共空间,供居民使用;二是在生态方面建设海绵城市,整个街区建了多个雨水花园,可以涵养水源,防止北京十年一遇的暴雨…

原标题:中国与丹麦合作改造老胡同 东城区青龙胡同变身文化创新街区

  新京报快讯(记者倪伟)一座北京老胡同,一年间变身时尚与古朴兼具的文化街区。近日,青龙文化创新街区开街仪式在东城区歌华大厦南广场举行,改造后的街区正式交付市民使用。

青龙文化创新街区项目是北京与哥本哈根联合共建的重点项目,以哥本哈根担任北京国际设计周主宾城市为契机,在两城可持续性城市规划和建设合作背景下开展。该项目以《北京市和哥本哈根市关于设立可持续性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组的合作备忘录》、《北京市和哥本哈根市签署友好城市的框架》为基础,希望打造“首都核心区宜居样板”,以及老城更新与复兴新模式。

丹麦宜居城市理念与北京古都城市风貌结合

近日开街的是项目的一期工程,即青龙胡同主街改造工程。在青龙胡同的东端,路口设计颇具时尚感的“青龙文化创新街区”招牌,成为这片胡同的新“门面”。

“去年还是一片老胡同,路人经过时都不会注意到。但今年已经完全变样了,会让人们愿意停下来观赏休息。” 丹麦筑土公司中方负责人马晶晶说。

去年9月,在丹麦王储腓特烈、北京市副市长王宁等共同见证下,中关村东城园管委会代表东城区政府、歌华文化集团和丹麦筑土国际签署了“青龙文化创新街区”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青龙文化创新街区项目位于中关村东城园核心区域,整体占地面积24.3万平方米,北起北二环内侧,西至藏经馆胡同,南端自育树二条、炮局头条、柏林胡同至戏楼胡同,东至东直门北小街。该项目涉及北新桥街道的藏经馆社区和青龙社区,街道包括作为主干道的青龙胡同和藏经馆胡同、戏楼胡同共约1200米,以及区域内的一系列小型胡同街道。现青龙胡同地块目前拟分为6个标段,内含胡同19条,院落246个。

据介绍,该项目重点是将丹麦宜居城市建设理念与北京古都城市风貌有机结合,引进丹麦先进的城市设计理念和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节能环保技术,建设项目包括中丹创新中心、“青龙活力之环”、文化科技创新街区等内容。

地面停车将全部移入地下停车场

记者在青龙文化创新街区看到,整条街路面整洁,两侧装饰风格统一,又带有各自店面特色。值得注意的是,与大多街区不同,胡同两侧很少有车辆停放。

绿色交通正是街区改造重点之一。据马晶晶介绍,项目初期的调研结果显示,胡同两侧道路的92%空间都被车辆占据。整个街区日常停放了400多辆车,其中约三分之一为居民所有,三分之二为在此工作的人员所有。为此,政府主管部门与附近两栋大厦协商,计划将这些车辆全部移入大厦地下停车场,既解决了地面停车问题,也充分利用了大厦闲置的停车位资源。

“胡同应该是没有车的,这样才能将公共空间还给居民。”马晶晶表示,该项目对哥本哈根的经验进行总结,将街区空间分为三个维度:一是街区公共空间,建设美丽的公共空间,供居民使用;二是在生态方面建设海绵城市,整个街区建了多个雨水花园,可以涵养水源,防止北京十年一遇的暴雨内涝;第三个维度就是绿色交通。

中丹创新中心将引入北欧文创、环保类企业

青龙文化创新街区项目由歌华创新中心负责街区整体规划设计,组织丹麦筑土公司、启迪桑德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等机构开展项目的研究、规划和设计。

东城区北新桥街道负责项目牵头,组织施工单位改造完成了总长度1220米的青龙胡同主街,包括“城市客厅”打造、地面及园林景观优化、街道立面改造、架空线入地、环卫及公厕提升等项目。

据了解,在中关村科技园区东城园管委会协调下,青龙文化创新街区项目将设立运作主体,规划建设中丹创新中心等重点项目。

下一步重点任务,是在街区建设一栋“中丹创新中心”。该中心将基于丹麦首座零碳排放公共建筑“绿色灯塔”(哥本哈根大学公共行政楼)的绿色建筑建设成功经验,以丹麦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建设一栋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标杆性建筑。

这座创新中心内部将建设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产业孵化器,引入丹麦及北欧其他国家文化创意设计、宜居环保与城市服务科技领域企业入驻,通过孵化服务帮助他们在北京发展,建成中丹文化创新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平台。

作者:倪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