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差33倍!房价富豪长三角都逃不掉鹤岗化,楼市分化这锅谁背

楼市相对论 2022-03-11 15:49:0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城市的分化,分割,会有多严峻?

我们正在经历的是,“ 一个分化的时代”。 城市分化、人口分化、收入分化、产业分化、企业分化。

城市大洗牌,楼市分化蔓延不断,谁都躲不掉。

1.“鹤岗化”势不可挡,长三角房价跌得有多惨?

在楼市动荡波折的这几年里,“鹤岗化”现在已然成为了一个形容词。

大家都知道,就在19年,东北有一个叫鹤岗的城市,房子只卖5万元一套,甚至有的低至2万元一套。

这一现象让人们重新见识了不同城市间房价的差距能有多大。

而这一进程并没有停止,比如黑龙江双鸭山、辽宁铁岭、甘肃玉门、云南个旧等地,这些小城市的房价也都快成白菜价了。

从东北地区不断扩散到西南地区,但这还没完,到现在,房地产的“鹤岗化”已经蔓延到了富裕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安徽省淮南市,只要5万总价就能买一套房子,在线上平台,总价10万以内的房子就有54套。

要知道,从地理位置上看,淮南并不差,它和安徽省会合肥只有不到100公里,是合肥都市圈的重要一员,这样一个位置优越的城市,却仍挡不住“鹤岗化”的袭击。

更可怕的是,不仅是长三角,就连粤港澳大湾区也逃不掉,同样出现了房价超级便宜的城市。

那就是广州隔壁的肇庆,这里不到10万元就能买得到一套3房。

还有粤北韶关的房子同样也是白菜价,出现了多个每平米1000元,总价不足10万元的商品房。

有网友说:这房子肯定有问题,不然怎么能这么便宜。

但还真不是。淮南的那几套房,根本不是什么职工房、保障房,而是如假包换的普通商品房。

2.人口负增长,楼市分化的尽头是人口的撤离?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是房地产彻底崩了吗?

并不是,中国的房地产依然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这是城市的发展出现了分化的现象,马太效应尽显。

也就是说,经济好的城市,未来发展会越好,而其他经济较差的城市未来发展会越差,两者的差距只会越拉越大。

大部分三四线城市没有好的产业,也自然创造不出大的财富,对人口没有吸引力,就会造成人才的持续流出,而人口恰恰是发展的重中之重。

现在这种局面也出现在了长三角地带,这个富豪区,同样面临人口问题。

在2021年,长三角首次出现人口自然负增长的省份。

近日,根据江苏省统计局数据,2021年江苏常住人口出生率为5.65%,死亡率为6.7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1.12%。

图片来源:国民经略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年度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

而受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江苏省近年来对外来人口吸引力呈下降态势。

再来看上海、浙江,形势同样不容乐观。

浙江人口自然增长率虽然尚未转负,但也创下了新低。

2021年,浙江人口出生率为6.9%;死亡率为5.9%;自然增长率为1%,创下40年来新低。

从这些人口数据再看淮南的5万一平米的房价,就不难理解了。

有低生育率的加持,人们对房子的需求锐减,那么剩下那么多的房子,怎么能卖得出去呢?自然“鹤岗化”就会蔓延开来。

3.城市分化已成定局,割裂发展的背后藏着什么猫腻?

而人口巨变也会不断影响城市的分化。

过去二十年中国楼市狂飙突进,堪称难解的奇迹。

如今很明确的是,房地产已然告别了黄金时代,复杂且剧烈的分化时期不断加剧。

政策意志和市场力量的交织,深刻重塑着今天的中国区域版图。

大概从2013年,我们开始听到越来越多的人谈及“不同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分化”。

最初,它用来描述一二线热点城市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冷热差异。后来,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楼市分化的格局变得越来越复杂,现在则体现在楼市更多层面。

这里更多层面不仅指的是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分化,还是一线城市间的分化,二线城市间的分化;

还有城市群的分化,城市内不同区域涨跌互现的分化,住宅地产与商业地产,房企分化,更包括楼市调控下“一城一策”的分化。 

中国城市的马太效应正在加剧,城市群效应加剧,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在未来,除了几个核心都市圈和强省会城市,其他城市可能终将鹤岗化。

大多数城市既没有北上广深的独特地位,也没有像杭州那样有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带动经济,还有的连自然资源都很匮乏。

此情此景之下,小城市的人口流失必然会越来越严重。

而一个地方如果没有产业支撑,那就只能通过卖地获利了。

但当前些年浩浩荡荡的棚改逐渐走远,人们的住房需求也慢慢接近饱和,这时候地自然卖不动了。

再加上2021年楼市的超严监管,楼市早就变了模样,开发商没钱融资,拿地也只能躺平了。

于是,地方政府跟着躺平,这是一个近乎无解的循环。

而未来的常态,城市的分化,分割,只会越来越严峻。

残酷的真相是,大部分房子也将有相同的结局。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