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限价房销售办法出炉 货值超过2000亿元

中国房地产报 2018-05-08 18:27:0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中房报5月7日,北京市住建委起草了《关于加强限房价项目销售管理的通知》。北京市住建委称,这个通知的目的是为贯彻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中房报记者 秦龙 北京报道

5月7日,北京市住建委起草了《关于加强限房价项目销售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份通知发布后立即引发了市场关注。

北京市住建委称,这个通知的目的是为贯彻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有业内人士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从官方的解释可看出,这一政策主要还是为了控制土地出让价格、防止出现“地王”,并对周边房产定价做出引导。政策落地后,经由政府收购的共有产权房,大大压缩了限价房的牟利空间。并将打压很多购房者“买到就是赚到”的“非住”动机,使得限房价项目真正回归“房住不炒”的目的。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根据不完全数据统计获悉,目前北京拥有限价房项目的房地产公司有56家,主要集中在2017年和2018年拍卖的地块,从数量上看,2017年占59宗, 2018年9宗,涉及货值超过2000亿元。

从具体公司看,存货较大的房地产公司是万科、旭辉、龙湖。

限房价项目分类销售

对这一轮房地产调控在政策设计上有引领的北京楼市,2017年“9•30”调控新政就推出了“限房价竞地价”的土地出让方式,即一个商品住宅地块在入市时,就已经明确限定了将来房子的销售价格。目前,这些限房价项目陆续达到了预售条件开始面市,根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这类项目目前面市的数量达20个。

通知中对于此类项目如何销售,作出了项目的解读:根据限房价项目可售住房在土地出让时的销售均价的限价(以下简称“销售限价”)与评估价之比不同分类销售。通知具体规定:限房价项目可售住房销售限价与评估价比值高于85%的,由开发建设单位按限价规定自行销售;比值不高于85%的,由市保障房中心收购转化为共有产权住房。

举例而言,如果一个限房价项目拿地时规定销售限价为4万元/平方米,此后进行评估的市场价格为5万元/平方米,前后两者相除得到的比值是80%,低于85%,那么这个项目就将转成共有产权住房。

对于限房价项目转共有产权项目的政策内容,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教授表示,通过梯级过滤匹配机制的设立,将共有产权模式应用拓展到市场供给,使其不再局限于住房保障领域的应用,实现了住房保障、住房支持和住房市场的自然衔接,是完善住房供应体系的一个创新性探索。

北京市之前宣布,未来5年要完成25万套共有产权住房建设。这也意味着,真正的商品房越来越少有,这是不是会带来一个现实问题,即商品房价格水平在未来会继续上涨,这是不能忽视的事情。

开发商和购房者心理影响待重视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发现,通知坚持了刚需的有限,又兼顾改善需求。

通知拟规定,收购转化的共有产权住房,具备本市共有产权住房购房资格的家庭均可申购,其中项目所在区户籍和在项目所在区工作的本市其他区户籍、非京籍家庭作为优先组配售。

北京大学房地产法研究中心主任楼建波对此表示,申请购买的居民家庭将主要是自住的刚需家庭,使得限房价项目真正回归房住不炒的目的。他进一步表示这个文件既保障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也保护了刚需和改善家庭用来自住的住房需求不受到投资投机购房人的挤压。

通知还拟规定,具备共有产权住房购房资格的家庭选购后仍有剩余房源的,可向具备本市购房资格的无房居民家庭进行销售,其中建筑面积大于140平方米的大户型住房,还可向具备本市购房资格的居民家庭进行销售。

北京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陈志对此表示,对于申请共有产权房的家庭而言,多以无房或收入偏低家庭为主,对于有一定收入又无房,想要一步到位置业的家庭,在梯队中属于靠前。制度上更多的是优先保障无房家庭,对于无房的和需要改善的但又符合条件的家庭也给予一定的考虑,主要还是看市场供需的匹配度。

市场也质疑85%比值的规定,是否意味着政府认为将来房价还会继续上涨,从而会造成限房价项目与周边商品房的价差?

业内人士认为,该通知能够有效防范企业以“炒地”“热销”等方式助推房价上涨、放大价格预期,同时引导买房家庭更多地关注对居住和使用功能,不用过分考虑房产资产价格变化。

但也有观点认为,如果限价房改共有产权房,对市场端,北京楼市将一夜从盛夏进入严冬,共有产权房地块已经不受开发商待见,今年前四个月土地连续流拍就是房企用脚在投票。

对于买单的购房人,他们发现,如果花了几百万元买的房子,较后有些部分不属于自己,心理会受到影响。3月1日北京海淀排名前列共有产权房项目中铁碧桂园开盘轮到1600号才全部售罄可见一斑。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