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突然“加息”!楼市吓傻...

江西爱房网 2017-05-20 16:31:0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5月19日早上,一个重磅消息突袭市场:央行向市场清晰传递了加息信号!据多家媒体报道: 央行刚刚向市场中投放了800亿元的“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为期3个月,中标利率是4.5%,较上次利率上浮30个基点。

5月19日早上,一个重磅消息突袭市场:央行向市场清晰传递了加息信号!据多家媒体报道:

央行刚刚向市场中投放了800亿元的“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为期3个月,中标利率是4.5%,较上次利率上浮30个基点。而在上次类似投放中,也就是3月16日的600亿资金(也是3个月),中标利率为4.2%。

3月16日的那次中标利率,比“上上次”的高了125个基点。

当然,央行可能会这样解释:我们的资金投放是招标方式,由市场决定利率高低。中标利率节节高,完全是市场供求关系造成的,跟央行无关。

但问题是:市场供求关系是怎么决定的?无非是两大因素:排名前列,央行资金投放的多少;第二,央行等监管机构对货币衍生活跃度的控制。

在金融这个高度管制的市场上,央行才是利率的主人,把利率高低推脱给市场,显然是“王顾左右而言他”。

好了,下面解释一下什么是“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简称“国库现金定存”)。

所谓“国库资金”、“国库现金”,其实就是国家的财政收入,管理人是财政部。财政部拿到钱之后,有两种处理办法:要么存入央行,要么存入商业银行。

为了资金的安全,同时也为了避免利益输送的嫌疑(怎么决定给哪家银行,不给哪家银行?),以前中国的财政资金一般存入央行。但现金存入央行,表面看央行实现了扩表,但事实上降低了市场里的资金,等于减少了基础货币,带来紧缩的效应。此外,央行能给的利率也比较低,计划经济年代甚至不给利息,这样财政资金在通胀背景下,就会缩水。

于是中国央行就学习美国,通过招标方式,把钱做成3个月、6个月之类的“定期存款包”,在银行间公开招标,谁出的利率高就给谁。当然,商业银行需要给央行提供抵押品,一般是优质的债券。这样,财政部的钱,就通过央行这个第三方,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以较高的价格借给了银行。

这样做的好处有三:

排名前列,避免了财政存款放在央行,由于利率低而购买力缩水;

第二,避免了企业缴税之后产生的货币紧缩效应;

第三,由央行操作,财政部监管,可以实现公开、公正、公平。

所以,今天央行和财政部投放的这800亿资金,类似中期借贷便利(MLF),但利率比MLF高,等于增加了市场资金供应量。

但央行同时暂停了逆回购,某种程度上抵消了上述放水。于是,市场的不多收获是:利率上升了。

其实,这就是央行要的结果:继续向市场传递紧缩的信号。如果央行不想要这个结果,就可以增加此次“国库现金”的投放量。

此前我们在专栏里说过,随着利率市场化,央行以前较权威的利率“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已经不权威了。因为各商业银行仅仅是参照而已,大家都在上浮。近日有报道说,连北京的四大行都出现了存款利率上浮20%到30%的现象,资金量大的,甚至可以上浮40%。

中国以前的货币发行方式是“外汇占款”,也就是说,只要有顺差就会产生货币发行。现在,贸易、投资、经常项目综合起来,基本达到了平衡。央行主要货币发行方式是“对其他存款公司的借款”,也就是逆回购、MLF和PSL等。去年年底以来,央行一直在上述资金投放渠道上保持紧缩,所以市场利率显著走高。

如今,这种变相加息的效应已经传到到了存款市场,也再次传递到了“国库现金定期存款”。今天央行的这一举动,再次向市场传递了紧缩的信号。

之所以要紧缩,目的有三:

排名前列,保持人民币和美元的利率差,迎接即将到来的美联储6月加息和随后的缩表,防止人民币出现较大贬值压力。

第二,推动金融去杠杆。

第三,抑制资产泡沫,比如股市、楼市。

所以,今天央行的这个举动,对与楼市、股市都是利空。

较新消息:

财政部今天还发行了50年期国债,规模280亿元,发行利率4.08% ;上次财政部发行50年期国债是去年11月18日,发行利率为3.48%。从国债发行利率上看,利率走高的态势也非常明显。

楼市怂了,一大批调控政策正在加码

从城市结构来看,各地差异明显,总体上板块轮动继续,热点城市涨幅收窄,而弱二线和三线城市涨幅扩大。

房地产脱缰的势头被结结实实按下去了。

周四(5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4月的房价数据,从数据上看,春节之后的一波房价暴动,在以北京为首新一轮政策调控之后,有所降温。

Wind资讯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周四公布的数据测算,4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指数同比升9.6%,连涨17个月,但涨幅连五个月收窄,低于上月的10%;环比上涨0.7%,连涨24个月,涨幅与上月持平。

4月70城二手住宅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7%,低于上月的0.8%。

结合前几日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1-4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5.7%,增速比1-3月份回落3.8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增长20.1%,增速回落5个百分点。

房地产的整个走势已经明朗:成交量已经缓下来了,房价降温也初见成效。

4月热点城市房价降温,你的城市是涨是跌?

国家统计局公布4月房价数据,70个城市中3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回落,比3月份增加6个。从环比看,23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涨幅比上月回落,比3月份增加13个;7个城市由上月上涨转为持平或下降;3个城市降幅扩大。

三亚、海口降幅较大,从曾经的领涨到如今领跌(三亚环比下降1.2%,海口环比下降0.4%)。而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仍在上涨中,唐山、宜昌的环比房价涨幅都超过2%。

统计局称,初步测算,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7个月回落,4月份比3月份回落2.8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5个月回落,4月份比3月份回落1.0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略有扩大,4月份比3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

15个热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全部回落,9个城市环比下降或持平。其中,北京、上海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分别涨0.2%、跌0.1%,深圳持平。

二手房方面:

北京、广州环比涨幅有较大回落,其中北京二手房价环比零增长;合肥、厦门、南京房价环比下跌,去年的“四小龙”蛰伏明显;上海、深圳二手房房价环比涨幅则小幅扩大。

二手房房价环比涨幅较大的是长沙,达到4.3%。西安、青岛、天津、武汉、沈阳、济南、重庆也在1%及以上,涨幅略明显。东北楼市也有回暖迹象,沈阳、大连二手房价显著上涨。

易居研究院指出,从城市结构来看,各地差异明显,总体上板块轮动继续,热点城市涨幅收窄,而弱二线和三线城市涨幅扩大。

国家统计局分析指出,4月份房价涨幅回落的城市增加,主要是因为4月份热点城市的调控政策加码所致。

而较新的消息显示,各地楼市调控还有不断加码之势。

北上广深相继调控“商改住”、“类住宅”

北上广深等热点城市陆续出台了针对商办市场的楼市调控措施。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商改住”或“类住宅”的整治行动直接目的是,防止住宅调控后房企将目标转向类住宅市场,进一步推升商办用地价格过快上涨,政府不想商办价格上涨影响产业和经济。

上海:“类住宅”或成历史!

5月17日下午,上海市住建委官网公布了《关于开展商业办公项目清理整顿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化类住宅的清理整顿力度。纳入本次清理整顿的商业办公项目近1700万平方米。

《意见》出台,预示上海对类住宅的具体处置,已由区域层面扩大至全市层面,同时,“将停止审批公寓式办公项目”等规定也较以往更加严格。

前一个月,上海已要求土地出让合同中应明确办公用地不得建设公寓式办公项目,商业用地未经约定不得建设公寓式酒店。

有观点指出,本次类住宅整治并非短期政策,多次调控下来,上海今后将不再会有类住宅。

深圳:限制商办转性

深圳于5月12日发文限制商办转性,未来5年,商业办公、研发用房转公寓、偷面积、改建将被严格限制。“新政出台后,此类设施将更多的服务于办公需求,即不太可能服务于居住的需求。”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称,这对后续深圳商办项目有利空效应。

成都:严禁擅自变商为住

4月21日,成都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办公类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商业、办公类建设项目严格按照规划用地性质及规划许可开发、建设、销售、使用,严禁擅自改变为居住用途。

广州:加强商办类房地产项目管理

3月30日,广州提出加强商办类房地产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商办类物业,销售对象应当是法人单位;法人单位购买的商办类物业不得作为居住使用,再次转让时,应当转让给法人单位”。

北京:严禁“商改住”

3月26日,北京住建委发文调控商办市场:“商业、办公类项目应当严格按规划用途开发、建设、销售、使用,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变为居住等用途”。

该政策阻断了个人购买未建、在建、在售商办项目的渠道,同时为个人购买二手商办房屋也设置严苛门槛。

中原地产数据显示:3月26日之前3天,北京全市成交量达850套,而3月26日至3月29日,包括商住公寓、写字楼、商业地产在内的全口径商办项目,全市成交量仅7套。

至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多个城市落地了针对商办项目的调控政策,从城市类型看,基本集中在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

房企融资渠道进一步收紧

新浪周四援引媒体称,发改委二季度起基本停止给房地产商海外发债发放批文。在楼市的调控和去杠杆的背景下,房企的融资渠道不断收窄,资金成本提高。

从目前的情况看,房地产的主流融资渠道主要包括银行信贷、信托、定增、发债、股权质押、基金等方式。如今,大部分资金已经被严令禁止进入房地产领域,融资渠道越来越少。从去年开始银行理财资金就已经被叫停进入房地产领域,同时银行在开发贷和并购贷的审批上更加严格。房企虽仍可通过信托融资,但很多信托的资金成本已经超过10%。在企业债方面,成功发行的项目寥寥无几。

作为房企融资重要渠道的债券市场,今年前四个月,房地产行业国内发债112只,融资规模1096.99亿元;而去年同期房地产行业发债463只,融资规模4832.47亿元。从债券融资规模来看,今年前四个月,房企国内融资规模较去年同期下滑77.3%。

而在国内发债规模下滑同时,房企海外发债规模一度高企。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今年以来房地产企业海外发债规模116.95亿美元,发行债券数量31只,均创同期历史新高。其中,今年一季度,房地产企业海外发债规模99.5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近四倍。

不过,这种形势在二季度已出现微妙变化。

数据显示,二季度以来,房地产企业海外发债规模为17.45亿美元,仅高于2014年同期的10亿美元,创2013年以来同期次低。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