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规划国土委就优化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答记者问

北京规划国土 2018-03-18 11:46:0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3月1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市发改委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北京在行动”新闻发布会,市发改委、市规划国土委等相关部门领导出席发布会介绍情况。

导 读

3月1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市发改委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北京在行动”新闻发布会,市发改委、市规划国土委等相关部门领导出席发布会介绍情况。市规划国土委副主任王玮就优化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答记者提问。

市规划国土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玮

亮点:

变被动受理审批为主动协同服务

Q

您认为这次深化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流程改革的政策措施有哪些?较大的亮点是什么?

王玮

这次的改革主要针对社会投资的建设项目,具体来说,政策措施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实施分类管理,将建设项目按照实施方式分为内部改造、现状改建和新建扩建三类,实现了建设项目审批环节和时限应减尽减。内部改造项目较为简化,可直接从施工许可开始办理,从工程建设到投入使用的全部时间中政府工作时间只占21个工作日。现状改建项目,可直接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开始办理,从工程建设到投入使用的全部时间中政府工作时间只占28个工作日。新建扩建项目,须从签订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开始办理,时间由原来的109个工作日减少到29-44个工作日。

 

二是精简审批前置要件,为建设单位办事“减负”。对于社会投资的房屋建筑工程,可由建设单位自主决定发包方式,不再强制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招投标,节省了建设单位的费用和建设周期。取消建设单位办理资金保函或资金到位证明,提高了建设资金周转效率。相关部门核发的审批文件由办理部门向其他行政机关推送,实现信息共享,不再要求建设单位反复提交。

 

三是政府各部门主动统筹协调,一方面搭建“多规合一”平台,统筹规划前期研究,规划国土部门在与建设单位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时,同步为建设单位出具土地预审意见、规划条件、设计方案审查意见(含城市设计要求)、建设用地批准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五个规划用地批准文件。另一方面主动协调各市政公用集团,把原来分散在各市政公用集团的水、电、气、热及通信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接入服务项目集中到政府政务服务大厅,推行“一站式”窗口服务,建设单位可在办理施工许可证后同步申请办理。

 

四是建立一家受理、部门联动并限时办结工作机制,力争实现“只进一扇门”。例如,通过构建施工图联合审查工作机制,变“多次审查”为“一次审查”;建立项目竣工联合验收机制,变“多部门多次验收”为“统一办理一次验收”;不动产交易、纳税和登记实行“一窗口”办理,真正实现“较多跑一趟”。

 

五是转变政府管理方式,推行建设单位承诺制和全过程监管相结合,由“许可管理”向“信用管理”转变、“从严审批”向“全过程监管”转变。

 

六是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在线审批登记。从施工图审查和办理施工许可证入手,逐步扩大网上审批的覆盖率,大力推进建设项目行政审批电子化。构建“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体系,推行移动客户端预约、线上查询等多项措施,提高企业和群众便利程度。

较大的变化就是政府有关部门转变了观念和工作方法,加强主动服务和统筹协调,构建‘全流程覆盖、全周期服务、全要素公开、全方位监管’的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新体系,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简单的说,就是以前是行政机关被动受理现在是主动服务,以前是“等人上门”报批,现在是各部门“协同服务”。

关键:

健全工作机制和标准规范

Q

这次深化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流程改革精简环节、压缩时限的力度非常大,那么如何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保证项目审批规范运行、在促进发展的同时保证建设质量?

王玮

要保证审批工作规范运行,首先要建立健全行政机关内部的工作机制和标准规范,这是改革成功的关键。这次伴随改革措施出台了很多配套文件,如“多规合一”平台运行机制、建设项目分类标准、正负面清单等,都是把行政机关工作的流程和标准公开化、透明化,便于社会监督,规范权力的运行。

同时,营商环境的优化是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对建设单位要推行承诺制,通过行政机关的全过程监督,确保建设单位兑现承诺,从而实现由“许可管理”向“信用管理”转变,这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环节。

此外,加强对勘察设计、工程建设和监理等行业的管理和培训,提高中介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也是保证建设质量的重要措施。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