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住不炒、住有所居”及未来……

知非日记 2017-10-22 14:48:0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胜利的大会昨天隆重召开,国家领导人的报告赢得了三十几次雷鸣般的掌声。而较长的掌声给了较受关注的议题!领导人再次重申“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与会者报以十五秒的全场较长时间掌声。这就是心声,这就是民意! 参加本次会议的大部分成员都是各行、各业、各地方、各部门的领导或者是行业精英。

胜利的大会昨天隆重召开,国家领导人的报告赢得了三十几次雷鸣般的掌声。而较长的掌声给了较受关注的议题!领导人再次重申“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与会者报以十五秒的全场较长时间掌声。这就是心声,这就是民意!

参加本次会议的大部分成员都是各行、各业、各地方、各部门的领导或者是行业精英。买房子对他们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甚至还有房地产行业的直接受益者。连他们都为领导人的这种庄严承诺,长时间的鼓掌,可见房子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各阶层较为关注的焦点问题、核心问题。更不用说那些买不起房,为房子负债几代人的广大人民群众……

领导人对未来房地产发展方向和目标“房住不炒、住有所居”的盖棺定论,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房子是生活必需品。是居住属性。未来要去除它的金融属性。这是本届政府在事关民生大计方面做得较深远、较厚重的承诺!

当年从朱相开始。把教育、医疗、住房进行商业化。把三大基本民生事业当作生意。把学生、病人、老百姓当作赚钱的对象。这实在不是一个长久和明智的做法。我们既理解当时政策出台的背景,也要明了这是今天诸多乱象的根源。今天房地产绑架国家经济,绑架地方政府。令中央政府左右为难。房地产已成尾大不掉之势。

而本届大会上,领导人再一次承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它代表了本届政府执政思路和态度的转变。也就是要让房子回归其居住属性。摆脱对于房地产的投机炒作,摆脱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的过分依赖。让更多的资金得以脱虚入实,投资实业。这特别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这也是房地产未来一个正确和不多的出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落实这个承诺绝非易事。

昨天的报告里没有再提长效机制。但是再次提出了要“租售并举,共有产权”。因此,可以认定,这一举措就是长效机制!至少是长效机制的一部分。从这些描述里面我们既看到了较高层的决心,也看到了房地产治理方面的困难。我们试着分析一下目前的形势,推演一下未来的情况。

首先共有产权,租售并举这个方案并非是由市场自发形成的调整预期之下的一个方案。也就是说对于楼市的调控并非是市场自发的一种自我调控。而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政策性调控。或者叫做行政的管控,还包括限购、限贷、限售等等措施。这也说明在今天的房地产市场中,市场本身已经“失灵”了,而需要用行政的手段进行调节。这个“失灵”不是市场属性的失败,而是市场机制的梗阻。是各种非市场因素掣肘的结果。根源就在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并非是一个纯粹的市场经济产物。

今天中国房地产市场所面临的一切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土地的垄断和货币的长期超发以及银行的高信贷杠杆。大家知道世间一切垄断的东西都没有便宜的。因此,既然土地只有一个卖家,他也没有便宜的可能。土地国有是中国房地产的制度基础,一百年不动摇。因此,要落实房住不炒,从土地上可能没有什么大的挖掘潜力。

而货币超发。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一个根本的推动力。中国的经济,说白了是一种通胀型经济。他是投资拉动型,而不是消费推动型。那么投资就需要钱,钱从哪儿来?就需要印。当年的四万亿就是这种政策的优质和高潮。我们长期的货币增速都在两位数。人们币实际购买力的长期贬值是一种趋势。而不动产作为对抗通胀较有效的手段,使得货币长期超发成为房价长期上涨较大的底气和推手。

那么落实房住不炒,短期从货币上来讲也就是目前有紧缩的趋势,但是长期的相对宽松不可避免。从货币政策这种宏观的角度来讲也没有什么潜力可挖。那么剩下的就只有信贷杠杆和行政管控。只有这两样还有潜力可挖。因此落实房住不炒,住有所居。只能是从这两个方面发力

信贷去杠杆。也就是针对房地产的信贷紧缩这属于定向爆破。包括提高首付比例,提高利率。二三套房不予贷款,提高二手房交易成本。其中,提高房地产的持有成本这个较大的政策就是房产税。但是房产税有一个障碍,所以迟迟未能推出。全世界的房产税啊它原来叫房地产税,征税对象是土地的所有者,而不是房屋的所有者。因为房屋本身没有多大价值,他是一个持续贬值的物品,他有长期折旧。有价值和大幅度增值的是土地。而在国内土地的所有者是国家。因此,对于房地产国家是没法对国家自己征税的,所以,我们的房产税得把土地那一块价值属性去掉,所以,此房产税非彼房产税。

很多人认为这个“房住不炒”政策出来之后房价就会大幅度下跌。理由是共有产权和租售并举导致了市场供给的提升。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无论是租售并举,还是共有产权。他都不涉及纯商品房。他扩大了供给的实际上是非商品房这一块儿。大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就拿北京为例。未来北京会推出大批的纯出租类的土地来建设租住房。北京每年的批租土地是有一个定额的,那么在这个固定、固有定额里面要分出一大批出租住房用地,剩下的纯商品房用地是不是就少了?那么,实际上商品住宅的供应量是缩小的。虽然,需求在减少,但是,供应也在减少,从而使房价维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所以这里面就要充分领会“住有所居”的内涵。如果你有住房需求,那么政府就提供给你房子,但这个房子未必就是商品房,未必就有全部产权。租房子也是“有所居”,享有部分产权也是“有所居”。政府只负责解决你“居”的问题,至于“居”的属性,那就要看你自己的能力了。此政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一方面,提高了居住者的可选择范围,缓解了购买商品房的压力。另一方面,商品房供应的逐渐减少,维持了商品房的价格不出现崩盘式下跌。

这也就是前期政策所说的要建立立体化的居住体系。用租房、半产权房、共有产权房、纯商品房、豪宅。来适应社会不同阶层、不同收入群体的居住和投资需求。它既降低了普通住房的金融投机性又保护了纯商品房的价格不出现大起大落。也就是各得所需,各安其事。

而如果未来城市房屋租赁行业由国企主导,突出其保障属性、公益属性、民生属性。那么,工薪阶层购房负担重,房价投机炒作严重的问题在不大降房价的前提下得以解决。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近乎优质的方案。

一个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能够在30年的时间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必然有其诸多优势,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即将进入一个新时代的时候,解决困扰民生已久的住房痼疾,让人民安居乐业,让资金重回实体经济,是本届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胸怀民族崛起之大任的担当!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