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成交量暴跌,中介扎堆倒闭,“楼市之王”轰然倒塌?!

房叔有意思 2021-07-08 10:50:3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万人抢房”的时代过去了吗?

叔带着重大消息跑来了!

曾经不费吹灰之力卖出一套房的深圳现在遭遇“滑铁卢”

深圳6月二手房网签同比下降近8成,成交量跌破3000套

这可不太像深圳以往的“作风”,“万人抢房”的时代过去了吗?

大伙速来围观,叔来跟你们聊聊。

门前冷落鞍马稀,说的就是最近的深圳楼市。

今年上半年,深圳二手房成交持续走低。

从“2.8二手房指导价”为节点,到6月份的3216套二手房网签套数,已经呈现“五连跌”

今年6月网签3216套二手房,但去年6月网签了13492套二手房。

今年网签二手房套数都达不到去年的零头,这个下滑幅度竟达到了76.2%。

另外,深圳二手房成交量已连续3个月低于5000套,六月更是跌破3000套,成交量为2575套

叔吃了个大惊!

这可比2018年“730”调控新政出台时的市场还要更低迷

遥想曾经的深圳,多少人挤破头都拿不到一套房。

房价高起,一度涨到均价10万。不仅如此,有钱你还不一定买的上,买房还得满足高标准,高条件。

网友直呼:深圳买房亚历山大啊!

尽管在房价和购房资格的双重压力下,还是很多人冲着“进场”

大半夜开始排队就只为一套房,这场景,比超市做活动还要热闹。

一套房子十人抢,连价格都不看。

深圳火热的市场令人瞠目结舌。

这是为什么?

由于深圳的土地和房屋资源远远不够,人均住房面积也达不到国家的标准,实打实的“人多地稀”

而且大家都知道,深圳的企业和配套资源都很完善,连外来人口也排着队进来,这必然增加了购房压力

人数增加了,房屋供不应求,房价和购房资格自然就高标准严要求

但是今年一改往日的“喧闹”景象,竟如此“惨淡”

叔的一个朋友算是在今年捡了个“大便宜”

这些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深圳二手房市场整体已经明显降温,甚至包括被称为“硬通货”的优质学区房。

这要放在之前,可是做梦都不会发生的事情。

但是现在发生了,一切还得源于深圳的“自作自受”

在政策调控之前的那段时间,“万人抢房” “众筹打新” “房东看心情改价” “外地投资客进场” “炒房客”,这些事情屡见不鲜

说说它最有名的几个事件:

“假离婚”购房。

疫情之下深圳房价“一枝独秀”,房价暴涨52%。

“深房理”事件,非法集资,众筹炒房。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在触及着大家的底线。

果不其然,最后还是被上面一套组合拳打回原形

原形毕现,楼市降温,最难的当属房产中介,他们可徘徊在丢饭碗的边缘了。

听说最近深圳出现房产中介门店大面积关店倒闭的现象。

连续一周未营业,人去店空…

“这一堆黄土是我最后的倔强”

旺铺招租,“有没有人来接盘?”

“招牌我都拆了,实在干不下去了”

这些关门的门店几乎都是贝壳旗下的中介店,主要是采用加盟方式发展起来的。

加盟,这东西,大家都懂的。

就像奶茶店、面包店,只要你想开就能开。

所以二手房降温,业务萎缩,这些店就起“连锁反应”了。

现在这种大环境对中介来说,他们的苦日子真的要来了。

就在春节前,不少深圳的中介开开心心地拿到一大笔奖金准备回家过年,心里还憧憬着怎么能挣更多的钱。

连他们接待客户还得有要求:能不能交齐全款?有没有购房资格?

直奔主题,一句废话都懒得跟你说。

即便各种限购通知出来,也没有撼动深圳的房价,直到208新政…

中介对这个威力巨大的调控不知所措,让人出乎意料

去年有多风光,今年就有多狼狈。

抛开中介的悲惨,现在大家也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说白了,无非就两种人,有房和无房,他们的心情也会随着房价的涨跌而起伏。

现在大家对于政策调控还没有适应。

尽管部分业主报价开始松动,二手房出售挂盘量也呈现上升态势,但这并未转化成有效的成交。

原本嗷嗷待哺的买家,一哄而散。

购房者观望情绪不断增强。

大多数买家认为现在调控得那么紧,况且前面还有信贷收紧的消息,等房价较低的时候再入手。

而卖家在等行情,等什么时候政策放松了,房价说不定就回温了。

大家其实都躲在后面闻风而动,想一出招就直击命门

叔认为这样得心态无可厚非,毕竟现在交易量不乐观,价格也有其他可能性

至少现阶段,市场还未走出适应期,群众的观望情绪在短时间内还得继续保持。

或许,这种低迷的市场行情短期内将成为一种“新常态”

 /////

其实,国家提出“房住不炒”的这个决策定位已经很准确了。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国家的决心也不可动摇!

必得让“炒房客”尝尝调控带来的苦涩滋味。

不允许让他们拼命哄抬房价使得众多普通人只能望房兴叹

坚决改变资金脱实向虚的趋势。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