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核弹级”消息来了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小作文又来了,彭博社消息,全国房地产将取消期房预售模式,改为现房销售,可能采取“新老划断”方式落地。
消息一出,不少人觉得,「房价又要飞了」,为啥?
现房如果全面落地,意味着期房马上变成稀缺品,未来2-3年市场再无新房供应,供需关系再次扭曲,市场将再次人为制造大量需求。
而且现房销售,房企融资成本必然抬高,这部分钱一定会转移到消费者头上,房价势必走高。
那么,这事是真的吗?房价真的会被再次哄抬起来吗?
先说结论吧,我觉得现房销售这事可能性有,但是不会一刀切,全国落地,这不符合咱村一贯调性。而且一旦慢下来,“因城施策”,就不会造成短期内市场供需关系的扭曲,房价也不会有太大波动。
事急从缓,事缓则圆。
No.1、理想与现实的对撞
其实现房销售,咱村早就开始布局了,继海南、深圳等地试点后,湖北荆门、山东等30个城市也开始了“交房即交证”“所见即所得”的现房销售模式。
住建部更在年末会议上明确将“现房销售”列为2025年重点工作。
北京作为政策风向标,早在2016年便强化现房销售管理,要求“一房一价、明码标价”,2022年进一步优化预售现售衔接,部分地块试水现房销售。
可以看出,这场改革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大势所趋。
但是理想奔向现实总伴随阵痛。
1. 购房者的“定心丸”与开发商的“紧箍咒”
对购房者而言,现房销售终结了“期房陷阱”——烂尾风险、货不对板、虚假宣传等痼疾。
然而,对房企而言,现房销售意味着资金链的极限承压。
以典型项目测算,开发周期从2-3年拉长至4-5年,融资成本每增加1%,10亿元项目年利息支出便激增6000万元。
只考虑运营问题,中小房企恐在劫难逃,不过目前看,房企如今是“国进民退”的架势,推进现房销售,其实也正当时。
2. 供需“断档”,如何稳定房价
短期看,现房销售很可能推高房价。
一来融资成本叠加开发周期延长,现房价格普遍比期房高20%以上;而未来1-2年新房供应“断档”,可能引发存量房市场波动,加剧供需失衡。
长期看,行业集中度提升倒逼产品升级。如深圳龙华金茂府以超10万元单价仍受追捧,验证了“品质溢价”逻辑。但刚需房源可能因成本压力减少,市场分化加剧。
所以现房销售对房企和购房人其实都有利弊,没谁是绝对受益者,不能盲目。
No.2 、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现房销售虽能规避烂尾风险,却可能冲击土地财政。
杭州曾因“竞品质+现房销售”导致地块流拍,土地溢价率下降15%-20%,
地方政府需在“稳定财政”与“改革风险”间权衡,如太原、邵阳等地通过土地出让优惠、税收减免等政策对冲。
此外,现房销售要求房企“用自有资金扛周期”,但当前融资体系仍以预售制为核心。政策还得加快REITs、专项贷款等工具创新,构建“现房友好型”金融生态。
所以现房销售不是简单的‘取消预售’,而是一场金融、土地、监管的全面重构。
我尽量言简意赅的跟大家分享了现房销售的理想与现实,对咱购房人的利弊也很清楚了,那么,北京会落地吗?
就目前的形式看,北京现有在售新房中,现房的比例也不小,粗略估计有两千套+,且这些项目目前都处于打折促销状态,这么说,你就知道啥情况了,
如果这时候人为造成新房断供,有违「稳」的核心要求,而且,北京市场也没有差到要祭出这种明显后果难以控制的调控手段的程度,所以我估计,短期不会,北京的现房一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今天先说这么多,如果您有不同意见,欢迎评论区聊聊。
👓给大家盘点了下重点北京在售现房的信息,感兴趣,可以后台回复「现房」查看。
如果你在考虑北京置业,如果你在犹豫不知道如何选择,扫码加小助理,一对一帮你捋顺需求,锁定最适合你的选择。PS,也许还能帮你省钱哦。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