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开股份领衔社会资本圆满完成 “冰丝带”冬奥保障任务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2022年2月19日,随着速度滑冰男子、女子集体出发决赛的结束,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圆满完成冬奥会速度滑冰比赛的全部服务保障任务,交出优质答卷。
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国家速滑馆共进行了14个小项的比赛,有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166名运动员参赛,13次刷新奥运会纪录,其中1次打破世界纪录。至此,北京冬奥会追平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产生10项奥运会纪录),并列成为史上诞生速度滑冰奥运会纪录最多的一届冬奥会。中国队也取得出色成绩,在速度滑冰男子500米项目中夺得金牌,“冰丝带”变身“金丝带”!“较快的冰”不负众望,“较好的馆”实至名归!
首开股份-国家速滑馆
作为冬奥会少有新建冰上竞赛场馆,中外运动员对“冰丝带”的场馆设计和冰面质量赞不绝口。意大利选手和随队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场馆非常漂亮、很震撼。
男子速度滑冰500米冠军高亭宇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冰丝带’的冰非常好,不破纪录都拿不了冠军。”女子速度滑冰3000米和5000米冠军荷兰选手伊蕾妮•斯豪滕则用“优质”一词来评价“冰丝带”的冰面。
男子速度滑冰10000米冠军瑞典选手范德普尔对“冰丝带”大加赞赏,“这是一个非常酷、非常棒的滑冰馆。”荷兰速度滑冰运动员伍斯特表示:“这里特别是世界上最美的场馆之一”。
国家速滑馆又称“冰丝带”,是北京赛区标志性场馆和少有新建冰上竞赛场馆,拥有亚洲较大的全冰面设计,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速度滑冰项目的比赛场馆。
2018年,首开股份公司领衔的社会资本联合体与北京国资公司投资组建国家速滑馆公司,负责国家速滑馆投资、建设与运营。首开股份秉持“责任地产”与“绿色地产”理念,汇同各参建单位,广集众智,凝心聚力,共同打造“冰丝带”。
设计新颖,造型独特,诠释“中国方案”
国家速滑馆场馆立面由3360块曲面和平板玻璃组成,阳光下晶莹剔透,寓意着2022年举办北京冬奥会的22根“丝带”飞旋飘逸、熠熠生辉,宛若速滑运动员高速滑行时冰刀划过冰面留下的“速度与激情”的痕迹。
亮点1:世界较大的索网体育馆屋面。国家速滑馆屋面索网结构采用国产高钒封闭索,索网结构平面投影尺寸约198×124米,是世界较大的索网体育馆屋面,索网结构索体紧密,表面平整,防腐性能高,承载能力强。屋面索东西向为49对承重索,南北向为30对稳定索,索体总长度约为18564米,索体总重量约为581吨,在承载力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度的降低了屋面结构用钢量。国家速滑馆钢结构工程荣获第十三届“中国钢结构金奖”,并荣获“中国钢结构金奖年度杰出工程大奖”。
亮点2:高工艺曲面玻璃幕墙系统。国家速滑馆外立面二层以上为高工艺曲面幕墙系统,有玻璃单元 3360块,其中曲面玻璃1440块,平板玻璃1920块,幕墙总面积约为18462平方米。幕墙玻璃面板采用半钢化双超白双银低辐射双夹胶中空玻璃,由4片8毫米厚超白弯弧半钢化热浸玻璃组成,中空层为12毫米,内填充氩气。玻璃幕墙外有22条高低盘旋、似环绕飘舞的“冰丝带”,由晶莹剔透的超白玻璃彩釉印刷,平均每条丝带长约620米,总长度约13640米,内部集成的夜景照明系统开启后,可谓“丝带曼舞、轻盈跃动、异彩纷呈”。
亮点3:CO2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打造“较快的冰”。为秉承“绿色办奥”理念,国家速滑馆放弃了国际惯用的氟利昂制冷剂,选择采用较先进、最环保、较高效的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成为最早提出使用该技术的冬奥场馆。约1.2万平方米的全冰面设计,碳排放趋近于零,相比氟利昂系统,直接碳排放减少25000吨。此外,制冷产生的余热用于运动员生活热水、融冰池融冰等方面,一年可节省约200万度电,实现了低碳节能。国际先进的制冰技术,采用分区制冷,精准温控,冰面温差可控制在0.5度以内,温差越小,冰面越平整,硬度越均匀,越利于滑行,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竞技速度。
亮点4: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场馆。国家速滑馆匹配了一颗“超级大脑”,已接入包括天空地一体化CO2检测系统、AI+AR室内定位导航系统、速度滑冰训练体能监测管理系统等36个系统。近10万点实时数据,让观众观赛、运动员训练、场馆能源管理等方面实现智慧化、智能化,将“冰丝带”打造成一个有机的生命体。
挂图作战 精耕细作 创造中国速度
据张绍辉介绍,国家速滑馆于2018年1月打下排名前列根基础桩,9月地上主体结构实现“拔地而起”;2019年3月索网张拉完成,实现“编织天幕”;12月“冰丝带”外型整体亮相,实现“丝带飞舞”;2020年12月国家速滑馆基本完工,2021年1月开始首次制冰调试;4月、10月圆满完成了“相约北京”测试活动和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保障工作;12月全面完成冬奥会各项筹备准备工作,创造了“冬奥速度”。“冰丝带”从无到有,这座为了北京冬奥会而生的新场馆,注定是中国人和冬奥会的骄傲。
全力以赴 勠力同心 保障冬奥筹办
国家速滑馆公司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冬奥组委、市重大项目办、首开股份和各股东的领导下,始终遵循“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勇担场馆建设和服务保障重任。公司38名员工进入场馆运行团队,占公司总人数的93%,在场馆与基础设施、清洁与废弃物、场馆运行、引导标识、财务、通信中心、媒体运行、电力、可持续、风险管理、转播、物流、注册、体育、赛事服务、市场开发、人员管理、票务等18个业务领域承担着服务保障工作。
冬奥会期间,国家速滑馆公司配合场馆运行团队全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重点承担了制冰、设备设施、清废等保障工作。制冰工作的圆满完成是实现“较快的冰”的前提。由中外18名制冰师组成的制冰团队,通力协作,精益求精,用时10天,圆满完成了底板清洁、底冰浇筑、喷漆画线、分层多次浇冰、冰眼敷设等全部制冰工序。赛事期间,制冰团队每日测量冰的厚度和场馆温湿度,根据运动员及教练对冰面情况的反馈,酌情增减浇冰水量,修复冰场平整度,针对特殊情况进行冰水混合物人工补冰,确保冰面始终呈现最优质的状态,严谨的制冰和维护工作程序确保实现“较快的冰”。
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是场馆赛事保障工作的根本。为确保设备设施安全稳定运行,国家速滑馆公司成立了8个保障组,统筹管理调度制冰、能源、消防、空调、电力、除湿、照明等设备设施系统。每日对6类系统3万余个设备设施进行4次巡检;对中控室、消防泵房、弱电机房、UPS间等重点部位进行24小时值守;严格把控保证赛事期间“冰丝带”泛光照明正常开启;每日检测28个房间的空气质量,统计3次能源消耗量,每3日进行1次水质取样化验;制定极寒天气应对方案,对场馆内25个低温区域进行监测,及时封堵处理低温点。赛事期间,共计完成维修50余项,应急抢修1次,出动人员150余人次,全力保障场馆赛事运行。
清洁清废的全面细致是场馆保障和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根据场馆运行情况,进行岗位网格划分,120余人承担着清扫保洁、废弃物分类管理、扫雪铲冰和对接属地政府外围环境保障等工作。在做好日常环境保洁维护工作的同时,闭环内重点区域工作人员按照二级防护要求,加强对高频接触区域的保洁消毒。赛事期间,北京经历了一次强降雪,按照既定应急方案,采取铲、扫、堆、运、撒等措施开展人工铲冰除雪,针对交通要道和坡道等重点区域铺洒环保型融雪剂,人机联动,全面有序开展扫雪除冰工作,保障冬奥会赛事正常运行。
全体保障人员发扬“敢于担当、勇于奉献、不怕吃苦”的敬业精神,自2021年12月底以来,几十天夜以继日、连续作战,元旦、春节都坚守岗位、勤勉奉献,全力以赴、同心协力、兢兢业业,圆满完成了场馆各项赛事保障工作。
前期谋划,赛后利用,展示冰雪动作
国家速滑馆在设计建造之初,就充分考虑了满足不同冰上运动的需求,1.2万平方米的内场可以全部制冰覆盖,冰面采用分区制冷方式,做到对每一块冰面单独控温,整个场馆可实现同时开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等各类群众性冰上运动。
冬奥会后,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将一如既往地注重综合利用和低碳使用的环保理念,将集合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并在运营管理中融入更多的中国元素,使之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使之成为展示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靓丽名片!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