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需,又有重磅利好?!

血拼北京楼市 2023-11-03 11:09:08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最近多个二线城市在土地出让中,恢复了“价高者得”的市场化原则,取消了对土地的限价;二三线城市也取消了限价,趋势正朝着“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的方向迈进。其实这是一件好事,回归商品属性并不意味着房价就成了“脱…

哈喽大家好,我是血拼哥。

最近两天,楼市最热的话题是:“14号文”对住房制度有了新表述。

媒体称之为“新一轮房改”,据说这次是冲着保障房来的,要让工薪收入群体实现居者有其屋,消除买不起商品住房的焦虑!

到底怎么回事?咱们挑跟刚需相关的聊。

01

新一轮“房改”来了

经济观察报最早报道如下:

8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下面简称“14号文件”)文件,近期已传达到各城市人民政府、各部委直属机构。

这是继今年7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对楼市重新定调,认为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之后,房地产又一个重大动作。

据报道,文件明确了两大目标:

一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让工薪收入群体逐步实现居者有其屋,消除买不起商品住房的焦虑,放开手脚为美好生活奋斗”;

二是推动建立房地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02

让工薪阶层买得起房

“让工薪收入群体逐步实现居者有其屋,消除买不起商品住房的焦虑,放开手脚为美好生活奋斗。”

这个目标听着就鼓舞人心,但是由于“14号文”原文件尚未公示,更多细节咱们只能从官媒间接获取,比如如何筹措房源,针对哪些人群提供保障性房源等问题:

针对哪些群体:重点针对住房有困难且收入不高的工薪收入群体,以及城市需要的引进人才等群体。

配售价格按基本覆盖划拨土地成本和建安成本、加适度合理利润的原则测算确定。

哪些城市有资格搞:支持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大城市率先探索实践,具备条件的城市要加快推进,暂不具备条件的要做好政策和项目储备。

土地来源:保障房以划拨方式供应土地,仅支付相应的土地成本。同时,要充分利用依法收回的已批未建土地、房地产企业破产处置商品住房和土地、闲置住房、闲置低效工业、商业、办公等建设保障房。

这意味着,短时间内,保障房的供应量有望显著增加。

但是要实现真正的“同权”,难度系数还是很大。

拿教育资源举例,如何落实教育资源同等共享,这一点不仅是住房问题,又牵扯到了教育改革。

此外,“14号文件”还规定,保障房必须实施严格的封闭管理,禁止以任何方式违法违规将保障房变更为商品房流入市场。

工薪收入群体购买的保障房不得长期闲置。如长期闲置、确需转让、因辞职等原因离开机关事业单位或企业的,由各地政府按规定予以回购。

此前咱们也聊过相关话题,不少朋友担心买了共产房,未来是不是就卖不出去了。

其实这是过度解读了,目前北京共有产权房政策明确,购买共产房满5年后可以出售,优先出售给代持机构。未来大概率也是新项目新办法,老项目老办法,所以不耽误大家通过购买当下共产房解决住房问题的需求,未来还有哪些变动,会有相应的新项目与之适应。

关于保障房,就目前来看,比较成熟的形式就是两种:

一种是只租不售,例如保租房,另外一种是限制自由交易的,例如共有产权住房。

无论是哪一种,作为保障房,其商品属性都会被大大削弱,这种变化已经成为趋势。

简单讲,区别于过去的一类二类经适房,未来的保障房大概率不会变成可以上市交易的全产权商品房了。

03

让商品房回归商品房属性

这次对商品房的表述与之前大不一样。

之前官方在谈到楼市的时候,经常提到的是让商品房回归居住属性,现在变成了回归商品属性。

回归居住属性,也即房住不炒。而回归商品属性意味着什么?

我大胆猜测,这意味着,商品房既有商品属性,也有投资属性。

这个大变化其实也早有预兆。

最近多个二线城市在土地出让中,恢复了“价高者得”的市场化原则,取消了对土地的限价;二三线城市也取消了限价,趋势正朝着“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的方向迈进。

其实这是一件好事,回归商品属性并不意味着房价就成了“脱缰野马”要开始飚高了。

目前看,除了一线城市,热门二线城市,房价上涨正在逐渐失去支撑。即便是一线城市,如北京这样的,也不是全线普涨,分化已经形成,卖着费劲降价的项目也不是没有。

另外,回归商品属性,减少“干预”,也有助保障房建设。例如北京的豪宅供应量很小,往往还限价,除了白白便宜摇号党,ZF和开发商并没有得利。合理的方法当然是该供豪宅的供豪宅,让有钱人更多消费,所得收益补贴保障房。

说到这,最近有传言永丰南据说指导价要上10万/㎡,在“商品房回归商品属性”的这个节点上,这两件事感觉呼应上了。

种种迹象显示,国家对住房制度的设计趋向:保障的归保障,商品的归商品。

当然,房改毕竟是趋势,是中长期的工作,短期三五年影响没那么大,我觉得刚需还是该看房看房,该上车上车,没必要影响自己生活的节奏。

最后,留一个思考题:如果保障房“大时代”来了,你还会选择城区老破小吗?

这个话题现在很有争议,有的人觉得有免费/便宜的保障房谁还买老破小,未来肯定白菜价,不买;也有的人认为城区好地段就那么多,真的有空地也不可能拿来做保障房,所以想要通勤便利害得是老破小,而且好的商品房涨价了,预算有限还想买房的只能选择老破小……

你是怎么想的?咱们评论区一起聊聊啊~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