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万就买这样的房子,是不是大冤种?

血拼北京楼市 2022-12-09 15:21:09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我从事地产行业也有若干年了,朋友同事也劝说过很多次,让我尽快买房,当时看了几套房子后就很焦虑,房价确实在涨,跟催命似的。我预算也不多,首付100万左右,本来说考虑朝阳石景山来一套老房子,城区配套,城区的政策也…

哈喽大家好,我是血拼哥。

今年的北京楼市有个明显信号:

刚需的购买意愿在下降

2022年1-11月北京新建住宅成交大约是3.56万套,而去年同期的成交套数是5.14万套,减少了1.58万套

到底是哪些人不买房了呢?于是翻看了下去年和今年各个总价段的成交,差距最大的是800万以下的成交量。

2021年1-11月800万以下成交套数是43977套,而今年1-11月成交套数是26247套,减少了17730套,和缺口基本吻合。

说白了,800万以下购房者都能牵强的被称为是刚需,也就是就说今年有近1.8万的刚需买房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买房。

大多数最终剩下的房子都基本是老破小,主要的购买群体分为两类:需要上车的年轻北漂们和为孩子上学购买学区房的家长们。

而2022年可能是口罩影响最严重的一年,经济形势不好的状况明显的来到大家身边,裁员、失业、断供的消息也是频频爆出,我想大多数刚需买房的心情可能是这样的:

上周,小助理发起了新的夜谈,有许多朋友都在后台留言和私信自己的故事,似乎每一个人提到买房,都有一肚子的话想说,在每一个故事里,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说到底,其实不单单是买房那么简单,每个故事的背后,都是一段不一样的人生,有的一帆风顺,有的一地鸡毛,各有各的苦辣酸甜。今天,我们来展示9位朋友的买房故事。同时也欢迎更多有感而发的朋友,留言分享你的真情实感。

「成了房奴,

归属感与压力也随之而来」

90后

草桥刚需

平谷人,国企小喽啰,买房当时月薪税前8K左右,老公外地人,婚前我想买房,但是流水不够,在建议下操作了一下,贷款顺利通过,但是月供却要一万多。

当时想法挺简单的,反正钱还能挣,而且当时房价再涨,首付东拼西凑,老公没出一分钱,差点不想结这个婚了。

房本到手以后就有人找我买,当时能赚200多万,犹豫要不要卖,同事跟我分析,我可能一辈子也挣不到200万了,卖了房子,我能拿着钱干点啥,但是同样可能我以后再也没不起房了。

因为房价涨了,我首付都是借的,以后再拿出这么多钱买也不太可能了,考虑再三,没卖,今年房价跌了,但是我还有地方住,生活继续,家里还有一片桃林,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270W房子到手后直接腰斩,

买房千万别盲目追涨杀跌」

85后

燕郊 刚需

买房前焦虑,买房后更焦虑。

我从事地产行业也有若干年了,朋友同事也劝说过很多次,让我尽快买房,当时看了几套房子后就很焦虑,房价确实在涨,跟催命似的。

以当时能负担起的总价270W来说,我选择了燕郊,因为家里俩孩子,五环附近的买不起,通勤来说,燕郊还可以,16年8月3.8万/平,9月楼市调控,有点担心实话,后来很快燕郊房价突破4万/平了,我心里也毛了,以3万多的单价买了小三居。项目也与公司有优惠,用了自己首套的资格。

结果17下半年后政策有变,房价出现调整,几年时间越来越跌,直接腰斩到1.8万元每平,现在只好硬扛着。

20年开始疫情越查越严,时不时来一波,为了通勤城里租房,和家人两地分居了,买房前算是考虑很周全了,唯一没想明白的就是房价腰斩和疫情。

燕郊这两年变化挺大的,家门口新修了商场、道路,这波大疫结束了,一切应该回归正轨了,期待好的未来。

「不要拿任何一个阶段当过渡」

75后

常营 改善

买房这件事情,懂自己很重要。买房不应该完全依照自己的偏好,自己想要什么就买在哪里。而是应该理性地分析,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在对房价趋势判断上,我先生确实比我快了好几步。如果当时听从他的意见,早入手我觉得不靠谱的房子,恐怕又是另一种情况。

因为我们当时是置换,准备将郊区的一套房产置换成五环内的房,整个过程蛮复杂的。我们当时的诉求是宜居舒适,三房,周边配套比较全,按照我们的预算大概在四环边能买130平左右的房。

因为当时老公在国贸上班,想在大望路附近买房,想着上班比较近,而且性价比也不错。可是我和老公还是出现了分歧,最终按我的想法,高价买了远一点的150平的准新房,打算未来再过渡。

结果,曾经放弃的那套房现在涨了200多万,现在住的房子的房价几年没怎么涨,着实有点后悔……

「刚需自住,

不用考虑太多金融价值」

90后

刚需

政策支持的事情要跟着走,别犹豫,一犹豫就会错失机会,比如自住房,两限房,甚至共产房,刚需自住不用太多考虑金融价值,看今后收入决定是否改善,再就是大环境转型期,还是保守稳妥起见,杠杆不要加太高。

「100多w首付,

但是对未来充满希望」

90后

首套新房

计划买房中,讲真,现住的老房子给了我不少启发,也打消了我买老房子的心。浅浅吐槽一下吧。

现在租住朝阳安慧里是个名副其实的大社区,最早的楼大概是1975年的吧。楼龄老,物业差,群里每天都是骂物业的,不过这次疫情倒是让我发现,小区居委会挺好,执行政策不加码,该有的关怀也没少,免费送菜,最近阳了的也有抗原试纸。

不过小区产权特别复杂,一个区不同楼栋分属不同居委会,这其实是一个隐患,据我所知,小区有的电梯因为年久故障频繁。但是因为产权乱,有的产权单位可能已经倒闭了,所以很难达成一致出钱更换,就修修补补,但是问题很大,人困电梯这样的事不是一回两回了,现在说的不好听点,大家都在等出事,出大事逼着上面出面管,你服不服气。

我预算也不多,首付100万左右,本来说考虑朝阳石景山来一套老房子,城区配套,城区的政策也比较靠谱,但是就这样的情况,我住几年,这房子不一定啥样了,万一出点问题,有没有人管?还是买个新房吧,杠杆还能多点,慢慢还呗,目前看,俩人压力不是很大,而且以后我要置换也容易。

「二手房购买前,

千万要看房东人品!」

90后

南三环 刚需

今年国庆期间定了一个南三环老破小,结果精准踩坑。奉劝各位,买房前千万要看卖房人人品咋样啊啊啊!

国庆假期间签了合同,那个房主因未还清贷款,需要拿我的钱去还贷,应该要给担保公司一笔担保费,保证我的钱仅能用于还贷。但是房主不想出担保费,想让我把钱直接给他,跳过中介直接来联系我。我自然不会答应,叫他去找中介。

后来经过中介各种协商,我提高了定金,300多万的房子给了30万定金(市场一般是5-10万),帮助他还贷。现在我已经申请完贷款,要过户了,他又提出要拿走房间里的冰箱(当时签约写的所有家具家电留给我,可能冰箱是里面唯一值钱的吧)。

我这回没有答应,因为之前我已经帮过他一次了,而且他的要求其实对我一直都没什么好处,这回答应了我不知道他下回还想提出什么来,是不是要一直把房子搬空才罢休。感觉这个人有点得寸进尺。于是本来约到下周去过户,他突然就不去过户了,也没有找任何理由,就无故拖着我。

当时签合时,写最晚过户时间是12月31号,但因为我批贷特别快,从签约到约过户大概也就过了1个月。但是他现在拖着那个房子不过户,他就一直在收租金,可以收到12月底。

我现在对此也很无语,但实在不想让这种人薅我羊毛,但是现在里外都是他赚。想看看各位有什么好办法吗?

「尽量省每一分钱,

准备好就不要犹豫」

85后

豆各庄 刚需

85后独生子女,刚需,孩子两岁,要入托了,老娘快80了,要接来养老,年初630万上车富力又一城93平小屋,最近小区房价已经跌了差不多60万了,家里说起来都觉得买亏了,心疼的不行,但是我心态挺好。

我觉得对我们家这样的刚需来说,房价的涨跌其实都没有太大的关系,我主要关心的就是房贷利率的变化,这个直接会影响生活的质量,少还几百对我都是改善。

毕竟买房是必须的,老婆孩子老人都要住,这笔钱怎么都得花,但是我不是许愿池里的王八,我不能算出啥时候最低,我觉得几十万,二十年的时间长河里,不是啥事,我深信国运,北京的发展不会辜负我。

当初考虑过买新房,因为政府管制,价格波动不会太大,但是奈何没有满意的位置,位置好的价格太贵,最后还是选了二手房。

给大家的建议就是刚需别太担心买完房小区房价就跌,我不相信北京一直这样,只要你买的房子不是住都不能住的房子,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不至于往死了跌。早买早住早享受,心态很重要。

「坚持10年没换工作,

在北京买了套房」

80后

四环上车 刚需

说起买房这件事,有的时候着实还是要看运气的。

运气好的人,买的时候就是在低点,运气不好的人,买的房子在高点,升值慢不说,还有可能血亏!

我和我爱人都是西安人,来北京工作十几年了,坚持10年没换工作,终于在北京买了套房!

北京的优势在于机会多,能有足够的资源,只要努力不放弃,混口饭吃不成问题。

但随着租房成本越来越高,当时房租一年比一年贵。13年咬牙忍痛在四环边上买了房。

以前遥不可及的梦也成为现实,曾经过不去的坎儿,现在也是小菜一碟。

以我过来的人经验来说,只要相信肯努力,人生就有无数种可能,我们虽然搭上了房子涨价的顺风车,但都会相信生活越来越好。

「买房前多时段看房,

特别是二手房!」

95后 刚需

北京买房啊,一定要多时段去看看,特别是二手房,有的房保温不好、暖气管道不太好导致冬天只有19度,屋里巨冷。

新买来的业主在群里叫苦连天,所以看房最好要赶冬天去一次切实感受他的温度是否适合你。

真听真看真感觉,才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安心家!

最后,以上被血拼哥小助理采用的故事作者,请添加小助理微信(文末二维码),我们将为作者送上伴手礼一份~(截止到12月16号下午2点),祝大家买房顺利!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