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扎心!买房人都是“被控制的木偶”,当下楼市究竟得了什么病?

房地產 2017-10-29 07:57:0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1 大多数人买房都是不理性的 人存在偏见、会判断失误、再加上各种不确定的心理因素蛊惑,往往会做出有好处不拿,有危险不跑的不理性行为。 这样不理性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举个例子: 假设你在房价5000元的时候入手一套房子,之后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1)房价一路上涨到10000元。 2)房价

1

大多数人买房都是不理性的

人存在偏见、会判断失误、再加上各种不确定的心理因素蛊惑,往往会做出有好处不拿,有危险不跑的不理性行为。

这样不理性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举个例子:

假设你在房价5000元的时候入手一套房子,之后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1)房价一路上涨到10000元。

2)房价较高涨至12000元,随后又跌回10000元。

哪一种情况会让你开心?

我猜,大多数都会选择排名前列种情况,第二种情况不但不会让你开心,甚至会让你不爽。

你肯定后悔为什么没有在12000的时候把房子卖掉,完全忽略了手中的房价已经翻倍的喜悦。

这就是人类不理性的现象。其实,人更多关注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明明两种情况下,买到手的房子都翻倍了,赚的钱一样多,但更多的人会把关注点放在房价曾涨到12000元,后悔自己没有把握机会卖出,而对以后房价会回升到12000以及更高视而不见。

人类的这种不理性行为也被ZF有意无意的“利用”了。

之前国家鼓励买房,低利率,零首付,但是买房的人却不见多,甚至整个房地产交易都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

零首付不买账,行啊,那就限购限贷试试吧,咦,楼市立马升温,各大售楼处出现火爆场面。

行为经济学有个词,叫做“双曲贴现”,即你今天对明天的关心,与明天对后天的关心不同。

因此,每一个“今天”你都会更重视现在,不顾未来。楼市的追涨杀跌也是这个情况,只看到短期眼前的楼市热度,造成了一大批人的高位站岗。

人类和动物的区别是,人类常常高看自己。

2

买了房的都认为房价理所当然的要上涨

塞勒还有一个好玩的理论,叫做“禀赋效应”。

塞勒认为当个人一旦拥有某个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

为了证实禀赋效应的存在,塞勒和卡内曼共同合作了一项著名的实验:

他们先发给被试者一个茶杯,并用巧克力去交换茶杯,结果人们都不愿意放弃茶杯;

而后,他们先发给被试者一块巧克力,并用茶杯去交换巧克力,结果人们都不愿意放弃巧克力。

简而言之就是:大家都会认为,自己拥有的东西更值钱。

譬如,你买了A城市的房子,你会一直看涨A城市的房价,并且对看跌A城市房价的人,心里会暗骂SB。

再如,现在有两组选择:

选项1:直接告诉你,你有一个100%的机会,可以买燕郊的房子。

选项2:50%的机会你能买北京二环的房子,50%几率买不到。

你会怎么选?大部分人应该都会选排名前列个。

但是如果换一换

选项1:买了燕郊的房子有崩盘的危险。

选项2:买北京二环的房子,房价较多跌30%。

现在应该是选第二个的多。

(注:别当真,以上燕郊、北京房价只是举例使用,较真那就没法好好玩耍了)

这就表明人们比起看得见的收益,他们更不愿意去面对损失,所以就只能通过赌一把的方式来逃避。

不过,产生禀赋效应,较基本的条件是损失厌恶,亦即对损失的敏感性高于收获。

3

大多数人买房斤斤计较,生怕吃亏

“心理账户”也是塞勒提出的主要观点之一。

“心理账户”即我们在核算每件事的成本收益时,会在心里构建多个账户,分头计算。

比如,很多人平时吃个饭、唱个K,一花就是好几百,一点都不心疼,

但在买菜卖、买水果的时候,还是会不厌其烦地去讲价。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你要是用“心理账户”的概念来解释,那也就通了。

买菜的账户和娱乐用的账户,能一样吗?

人们心中开设了两个不同的账户,比如其中一个账户叫“还房贷”,此帐户的每一块钱都经过精打细算,能省则省;

都说楼市情况很复杂,看了塞勒的行为经济学理论后,有没有觉得,人类不理性的经济行为也是助推房价上涨的一个关键因素呢?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