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二手家具的60后帅大叔,二次创业用北欧设计玩出3亿估值

吴晓波频道 2018-10-19 11:27:0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文/百匠君见到薄曦院长之前,百匠君对他的认知是在全国拥有14家分公司的UDG联创国际设计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建筑师。

文/百匠君(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见到薄曦院长之前,百匠君对他的认知是在全国拥有14家分公司的UDG联创国际设计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建筑师。

而这次采访,薄曦院长的身份是创业者,是家具设计师,是北欧家具收藏家,也是“新匠人”。

和薄曦院长的初次见面是在尖叫设计上海总部办公室,和常见的办公室不同,这里给人的排名前列印象不是商务,而是像家庭起居室一样舒适。

舒适的感觉是因为随处放置的十几把二手椅。

外表各异却相得益彰。

“这些都是来自北欧名家的椅子,是我的收藏。”薄曦院长说道。

“那为什么北欧风格的椅子这么多,置身其中我却有种古典中国风的感觉?”一时间,百匠君没有忍住心中的疑问。

对北欧风格的执念

薄曦院长排名前列次关注到北欧是2000年。

“合伙人去了芬兰,带回来一把椅子。”薄曦院长回忆道,“那把椅子其实就像大家平时在咖啡店经常见到的牛角椅一样,坐上去非常舒适,如果没有人说,一般不会有人知道这是北欧风格。”

只是排名前列眼,薄曦院长就迷上了这些椅子,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收藏。

“北欧气候寒冷,人们在家里呆的时间长,对室内器具要求很高,自然气候让他们的家具风格独树一帜,注重使用的舒适感,舒适是北欧设计的核心。”

收藏之余,薄曦院长开始尝试把北欧设计引入中国。

宁波新区图书馆、无锡生态城、无锡大剧院,这里面都有薄曦院长从北欧引进的著名建筑设计事务所的身影。

合作越来越多之后,薄曦院长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中国、北欧家具其实有着很深的渊源。丹麦设计师汉斯·瓦格纳一生设计了几百把椅子,最出名的一把是在1943年设计的‘中国椅’,灵感来自中国明代椅。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中国家具排名前列次被北欧设计师传到了全世界。”

简而言之,中国明代椅风格简约、注重礼仪感,但对舒适度不够重视,而北欧椅设计的基础是舒适。但它们在造型简洁、使用自然材料的美学追求是殊途同归的。

带着这样的认知,这位60后建筑男神在创业成功20年后,以不逊于任何一位年轻创业者的勇气在一个全新领域开始了二次创业。

“大家对这种直达人心、非装饰主义、追求舒适体验的设计的喜欢是无意识的。如果把这种内心需求用中国的设计来满足,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从建筑师到设计师

2015年,薄曦院长创立了北欧原创家居集合品牌“尖叫设计”,正式进入互联网家居品牌行业。

身份的转变,对薄曦院长来说,既容易又艰难。

“做建筑师,接受的是通识教育,要比一般设计师知识面更宽广,掌握技能更复杂,往往更强调空间感,擅长建筑的形体处理。而家具设计师重视设计的感性部分,关注材料的特性。”薄曦院长说,“所以,我想用建筑师的视角和手法让家具设计多一些建筑感,让家具设计产生流动的音乐意味,让人过目难忘。”

于是,便有了五指沙发,有了牛角椅,有了流动的功夫茶具。

“比如五指沙发,和芬兰设计师合作做了六个模块,是可以拼合的系统性设计。五指的形状是北欧植物给的启发,或者你也可以设想是一个颜色鲜艳的音乐键盘,一下子能夺人眼球。”

几易其稿,反复打磨之后设计图纸大功告成,供应链的难题却来得猝不及防。

“本来产品计划2-3个月就能出来,但是在量产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一张椅子在销售时,面对B端和C端客户时是不一样的。B端使用频率高所以易损耗,而家庭使用上不易损坏,这就好像家用跑步机是无法面对健身房高频不间断使用要求的。在B端或C端市场不同材料属性和维护成本在工艺流程及做法上不一样,生产周期也会不一样。”

“那如果您是想做C端市场,其实对产品耐用程度要求没那么高,为什么生产周期反而延长了呢?”百匠君有些不解。

“因为最终我们还是决定以B端的要求来生产产品,这会增加成本,测试时间也会变长,对供应商的要求也更高。”薄曦院长说。

不止于个人转型

2016年8月,尖叫设计宣布获得4000万元Pre-A轮融资,由深圳富坤创投领投,上海道杰资本跟投。

现在,尖叫设计拥有100多个全球原创设计品牌,能为用户链接上百名优秀原创设计师,呈现数千件全球优秀原创设计作品。

尴尬的是,这里面的本土设计师只有个位数。

“明代中国的家具设计水平到达了顶峰,到了近现代,设计教育断代,都是在吃传统老本。设计教育也难言体系,创新凤毛麟角,所谓的行业品牌其实大部分仍处于模仿阶段。在国外的展会上,中国专业人士拍照然后依葫芦画瓢,比比皆是。”

讲到这里,薄曦院长有些激动,而培养好的本土设计师,注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他当下能做的就是让本土设计师在和全球同行交流和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成长。

“中国设计除了依靠设计师个人的悟性、能力外,要让产业有更大发展,设计管理非常重要。为了满足用户,要把全球的设计资源整合起来,做成一个产品、一个品牌去管理。建立起中国自己的国际设计品牌,也是未来中国大品牌设计管理要做的工作。”

“你看,这就是杭州一位设计师张雷做的,用的是传统的竹子编织技艺,外面糊的是一层层宣纸。”指着办公区的一把纸质椅子,薄曦院长说,“他的作品曾经在米兰设计周拿下了全场不多大奖,这会是越来越多中国设计师的起点。”

对于尖叫设计,薄曦院长说,这家企业将会和中国设计专业、家具产业以及中国新生代的设计师一起成长。尖叫设计将把北欧文化中的自然、质朴、有机、重人性的设计哲学和中国设计中人与自然共生的风格相联,从而做出自己的风格。

这样的未来,或早或晚,终究会来。

采访手记

采访的时候,薄曦院长问过一个问题,百匠君印象深刻。

“你小时候家里有没有一个杂物抽屉,里面放的都是锤子、扳手这些工具,现在,你的家里会放么?”

问到这里,百匠君有些语塞。

出生在60、70年代的人,似乎都很容易培养兴趣,然后为了兴趣去动手做一些东西,他们的启蒙可能就是小时候家里专门放锤子的柜子。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愿意去动手实践自己的兴趣。

很庆幸,总有人在这条人少的路上走着。

就像薄曦院长,把爱好变成收藏,把收藏化成勇气,把勇气用在了二次创业。

而且重走一次创业路,他没有任何的懈怠,仍旧有着年少时的坚持和勇气。

他们是市场化时代里的“新匠人”,他们想做的不仅仅是一款好产品,他们想为整个行业带来改变。

如果你想认识更多的新匠人,或者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加入我们。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