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奎专栏丨补上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四块短板

搜狐焦点北京站 2022-07-11 09:46:09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当前,保障性租赁住房已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规划与政策意见体系。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冯奎(民盟中央经济委副主任)

当前,保障性租赁住房已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规划与政策意见体系。“十四五”规划纲要要求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具体意见,各地也相应出台了政策。

随着政策意见的出台,近期以来,保障性租赁住房明显升温,多地出台新政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从当前情况来看,保障性租赁住房要取得快速稳建发展,有四块短板需要补齐:

排名前列块短板是房源。保障性租赁住房不是每个城市都那么迫切,人口流入多的超大特大城市,是房源最紧缺的地方,这类城市房源补短板的任务最重。全国40个重点城市初步计划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650万套(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都提高了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占比,普遍占新增住房供应量的40%至45%。从现状看,房源要靠新建、改建,同时也要靠盘活存量。以往是新建为主,占了大头;未来,改建和盘活存量在总供给中的比例应有明显加大。这方面有些政策可以探索,例如有的城市允许居民将住房申请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库,然后取得新增购房资格。这类政策的施行之初可能会被个别人用来“套利”,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但基本方向与思路值得借鉴。

第二块短板是建、管、服平台。应在综合考虑建、管、服之后,确定以何种方式补上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平台短板。这类平台,是智慧城市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有的地方在纠结让谁来建,是政府部门建还是市场主体来建。仅作这样考虑,是不全面的。要系统考虑建、管、服一系列问题,做出综合判断。建的重点不是完全新建,而是重在整合,即整合商品房租赁管理、保障性租赁住房租赁管理等房地产服务,实现多类型租房者在一个平台上。人脸识别、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未来都可以逐步作为建的内容。管的重点是,运用城市房源数据,加强住房租赁市场监测,及时掌握了解、分析研判住房租赁市场状况。利用此类平台解决租房市场存在虚假、欺诈、侵权等问题。服的重点是便利化,例如以极友好的界面,提供住房租赁信息发布和房源信息核验便捷服务。同时也要考虑这类平台能够搭载更多机构,让平台运营产生收益,例如,未来可将综合金融保险服务等引入平台。应在综合考虑建、管、服的基础上,决定平台所要实现的目标,确定资金投入的数量与形式等问题。

第三块短板是规则短板。国家层面出台《住房租赁条例》以及相应的管理办法十分有必要,这将有效规范市场秩序,推动租赁市场监管制度化。在租房条例中,应有效区分保障性租赁住房与市场化租赁住房的不同类型特征,既要朝着建立一个统一的租赁大市场方向努力,也要注意目前“双轨制”运行涉及到的责任与义务关系的交叉、混杂。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在监管层面,面对不同类型的住房租赁,采取较为简单的“一刀切”手段,这对行业发展有一定负面影响。

从促进包括保障性租赁性住房在内的租赁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政策或规划的出发点仍应是为行业创造稳定良好的环境,同时谨慎判定这个领域的风险点,对于经营创新应有一定的包容度。一些城市的条例或管理办法,显著强化了租赁价格干预,且干预频次高、措施力度大。这有可能会使市场失灵,使得供给短缺,反而不利于发展。

第四块是权利短板。租购同权是一个重大问题,它涉及到居民的城市权利、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供给方式转型、地方财政承受能力、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关系等等。一些地方缺乏这方面的精准的政策设计与条件保障,承租人在就业扶持、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居委会选举、人民调解员选聘以及随迁子女入学、参加中考等方面,并未能全面实现租购同权。未来,保障房租赁市场若要实现长远发展,对于租购同权要制定出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对于租与购的“含权量”需要精准公示,用以充分保障租购双方的权利,推动市场发展。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