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增长300万人!北京郊区成了“香饽饽”?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以下为转载文章,作者房叔有意思)
前段时间,广深官方发布了市区和郊区的划分:
深圳都市核心区要扩容,把原关外的8个街道都纳入。
不止广深,北京也对市郊划分的很清楚,中心城区、近郊区、远郊区都有明确的定义。
但还有一种划分就是老话说的:“东城富西城贵,北城穷南城贱”。
不过现在大家都不在乎这些,并且现在买房的热区也在郊区。
就像有网友说:“我们郊区现在也站起来了!”
可郊区真的站起来了吗?之前住郊区的人现在怎么样了?叔来跟大家唠一唠。
先带大家来看一组数据。
七普数据出炉,北京七普常住人口为2189.31万人,与六普的1962.58万人,常住总人口增加235.73万人。
七普与六普相比较,郊区常住人口上涨了300.53万人,而中心城区下降72.8万人。
中心城区人口比重走低,郊区人口比重走高。
赤裸裸的数据摆在眼前,城里的人怎么都往外跑了?郊区人口蹭蹭往上涨。
不仅郊区人口数量增加,连国家政策的天平似乎也倒向郊区这一边。
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说了我国城镇化道路的几个长远规划,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郊区新城的期望。
上面都发话了,风向标都明朗了,郊区开启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大家都知道,大兴国际机场已然成为了大兴骄傲。
这机场一建,给大兴的建设、规划、经济带来少有的发展。
最近,首都机场和大兴机场的连线开通,路程仅需45分钟,叔再也不用担心去错机场来不及了!
还有近几年一直被大家关注的通州,人家现在可是城市副中心,政府都要搬到那里,而且还被视为发展的重心。
增设三甲优质医院、十几所中小学,幼儿园、保利大都会等商业中心,配套设施都给安排上了。
昌平新盘少,以二手房供应为主,并且与海淀关系密切,“回天计划”的主力军,是未来海淀“跨区域职住平衡”的关键协同发展区。
各大郊区纷纷开始配套,走向富强幸福之路,那之前把房买在郊区的人岂不是大赚特赚了?
真别说,还真有几个预判准,眼光独到的网友,叔这就给大家说说:
有位眼光长远的网友分享自己的“发家”经历:
还有一个属于“上辈子积了德”的:
看完网友,咱们大家伙也反思一下,咋就没人家那能耐呢?是不是“眼睛太小”的过?
你看那股神巴菲特都说了:投资是否精准,关键在于活得长,看得远。
精准投资的人在十年前就锁定了房地产,当时只要买了房的,就是人生赢家。
而且貌似无论大家买的市区的老破小,还是郊区的远大新,最终房价都大涨,都是人生赢家。
大家想一下,如果十年前在北京买几套房,不管买哪,估计现在赚的盆满钵满。
小丑竟是你自己……
不过说了这么多,郊区虽然也在崛起,但也只是正在赶、还没超。
大家应该懂叔啥意思,我们还是要回到现实,做梦的都醒一醒啊,期望很美好,但不要沉迷在规划的蓝图里了。
生活还是要继续,总不能站在原地等发展。
最现实问题,上班工作,海淀区的公司最多,互联网和创业的人都集中在这。
孩子上学,为啥北京父母挤破头进入西城区,还不是因为西城区的教育较好。
看病就医,海淀区医院最多,三甲医院大多都在西城、东城。
再说交通,很多郊区的地铁都正在规划建设中,但在市区坐错了咋样都能回家。
说白了,郊区就是市区的得力小助手,起辅助作用。
想要郊区一夜起多少高楼大厦跟市区一样,那是不太可能的。
市区最开始也跟郊区一样,当时选择在这的发展也是经过多年沉淀的,久到可以从几百年前开始。
难道几十年的发展想跟几百年的发展硬拼?
当然这个得分时代,不同时代不同难题,也不能一概而论。
城市需要协调发展、统一规划,市区和郊区实际上就是互惠互利、互相帮助的关系。
现实就是市区还具有主要优势,郊区是新贵赶超。
/////
虽说现实有点残忍,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差距。
但政府对资源不均正在努力调节,发展是一点一点的,得一碗水端平,不能厚此薄彼。
叔认可社会的这种调节,努力保持平衡,毕竟谁都受益。
但叔跟大家一样,也是普通人,有家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都是有私心的。
谁还没个上进心,谁甘心混了一辈子,还是窝在穷乡僻壤里憋屈一生。
这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要有能力给自己和家人更好更方便的生活,那谁不乐意?
大家怎么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里留言讨论。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