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久见!铁饭碗裁员降薪,开工排名前列波太刺激了!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复工排名前列天,先跟大家问个好。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升职加薪!不过说到升职加薪,今年真的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其实年前那会儿开始,各大论坛就已经有帖子爆出来说,天津事业单位要降薪了。
按照大环境来说,受疫情影响,财政紧张,降薪也没什么少见多怪的。
让人意外的是,这次降薪却是让天津公积金狠狠地“露了一次脸”。
帖子中的公务员,税后工资1w2,竟然有5k都是公积金,缴纳比例远超出了规定的上限24%。
给出的降薪原因,还重点提到了饱受诟病,甚至引起社会不满的“高额补充公积金”。
房叔今天想要扒一扒:天津的补充公积金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风评如此不好?
1
先跟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补充公积金?
补充公积金也是公积金的一种缴存方式,但跟我们所知道的公积金就是自愿和强制的区别。
我们经常提到的公积金,是为了缓解购房压力给的补贴。以个人工资为基数,按照一定的缴纳比例,强制单位和个人缴纳。
这个缴纳比例也是有明确规定,占到了个人工资的5%~12%,而且单位和个人缴纳比例的总和不得超过24%的。
补充公积金则是自愿的,个人缴存比例不能大于9%,单位缴存比例不能低于1%。
天津的补充公积金,就是天津的事业单位自愿给职工缴存的,而且缴存比例高达30%。
也就是说,天津公务员的公积金,不仅享受到了公务员顶额缴存24%,还拿到了30%的补充公积金,总的公积金缴存比例高达54%。
假设体制内月工资10000元,那么光是公积金,就能有5400元。
与此同时,非体制内的同等工资,按照普遍选择的8%缴纳比例,公积金只有可怜巴巴的1600元。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根据叔了解的真实情况,有些实际情况甚至还超过了54%的缴存比例。
另外,任职在天津不同区,待遇还有大不相同。
下面这位仁兄任职的功能区,就是之前要大力发展的那个,公积金直接破万,基本是月收入的3倍。
有传言说,功能区出事之前,补充公积金的缴存比例比现在还高,较高的时候能到60%。
不论传言真假与否,我们认为四五千已经很多了,但在人家看来极其普通,身边更多的人都是跟他一样破万的。
而且,这还是人家愧对良心,往少了说的。
如果说,之前不明白为什么天津本地人,甚至于不少外地人热衷于考编,现在应该有答案了。
普通企业的工资待遇可以和天津公务员差不多,但是没有1:3的公积金。
就算身处高端企业,工资待遇可以轻松过万,但是加班基本上就是家常便饭。
即便现在的公务员任务重,也有加班情况,可相比企业,加班时长、强度还是相对低一些。
2
补充公积金的出现,较早是在九十年代中期。
根据当时公积金管理条例,允许开发区内的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员工,可以按照1:3比例缴纳公积金,后来推广到开发区内注册的其他所有制的企业。
再后来,天津市推广开发区先进管理经验,将这种补充公积金制度在全市进行推广。但并不是强制性制度,而是鼓励性的制度。
于是,天津体制内的补充公积金就一直延续至今。
而补充公积金风评一直不好,是因为之前有种说法,说天津保留补充公积金制度,就是为了更好的卖地躺赚。
光卖地没人买单就容易崩,所以就用这招来转移支付,托着天津房市。
这种说法太过特别,虽然不得不承认补充公积金大部分人的提取途径就是买房这条路。
领补充公积金的单位职工手里钱不多,但是公积金高,的确是变相鼓励买房。
但是,想要仅靠这部分拿补充公积金的群体托起天津楼市,确实是太看得起他们了。
近几年,每年都会传出天津即将取消补充公积金的消息。
随便上网一搜,各种取消补充公积金的信息一览无余。
还有部分拿着补充公积金的朋友,倒是有更好的想法,各有所图罢了。
不过,再回过头看看开头的实例之后,叔觉得天津在短时间内,大概率还是会保留补充公积金。
毕竟对于体制内的人来说,补充公积金在每月收入中占比不少,取消了,可能会引发不稳定。
其次,取消补充公积金也是一个风向标。
如果补充公积金取消了,恐怕外面风头正劲的取消公积金也就不远了,这对房地产特别是一个重大打击。
对于现在的“前一线城市”天津来说,已经承受不起这样的打击。
3
可以这么说,取消补充公积金,不仅影响队伍稳定,还容易传出不好的信号。
但不患寡而患不均,体质内外的公积金差别如此之大,难免引起激愤,而降薪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除了降薪之外,天津近几年的公务员招录人数更是有往下的趋势。
可见公务员的铁饭碗,现在是越来越难端上了。
即便是端上,待遇也可能会大不如前,保住了补充公积金的代价就是牺牲其他福利,甚至是牺牲了部分人。
另外,降薪的背后,其实是天津近几年的财政压力。
对于大部分城市来说,成功入选10强城市已经是莫大的光荣,不过对于天津来说,位列第10难免失色。
现在一提到天津,所有人的印象都是安逸悠闲,甚至是懒。
当地文化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乐呵乐呵得了就是这种心态的体现,进取心不足,根本留不住人才。
年轻人想要过得好,无非就是两条出路,一是考公务员,二是离开天津去外面打拼。
曾经的泰达找了片盐碱荒滩,拉来几个不知名的小企业开始创业,印象里有一段时间泰达的收入是超过北京的,吸引到一批真正的人才加入创业大军,一举发展成全国排名前列开发区。
那时候高收入的活不好找,为了保住饭碗也得拼命干,后来成立某功能区平均一轮,再到全市平均一轮,收入比天津高点也有限了。
这样的平均主义无异于之前的吃大锅饭,没能树立起竞争的标杆,身边条件近似的人收入都差不多,干和不干差不多,较后全成了温室里的花朵。
人才是有自身定位的,达不到立业的标准,创业激情自然逐步消失,人走茶凉不奇怪。
还有人说,大树底下不长草,天津较大的悲剧就是主城区距离北京中心太近了。
沪杭线虹桥好歹是在上海近郊,京津城际北京南可就在北京市区。这种情况下,天津发展缓慢是很正常的。
说这话的人未免脸皮也太厚了,北京的虹吸现象确实存在,但总拿这个说事就有问题了。
以开发区举例,北京开发区落位首都,与泰达在天津的开发区相比,各方面条件都类似北京与天津的总体对比,为什么当初反被泰达生生压了一头?
不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教训,真的只能永远拿北京遮羞?为什么就不能正视天津自身存在的问题呢?
//////////
回到较开始,补充公积金其实就是一种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的体现。
体制内的待遇优于体制外,当然人人都削尖脑袋去考公,对个人而言这种选择无可厚非。
但从大局上看,这十分不利于当地民营企业的发展,天时地利人和三不沾。长此以往下去,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想要真正地发展天津经济,更要给予民营企业好的营商环境,将盘子做大,先做到不论体制内外都能真正留住人才,才能谈发展。
欢迎添加房叔小助理微信youyisixiaobai,进群获取更多干货秘闻!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