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45万年薪,北大本硕博毕业,仍然买不起房,这就是北京?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有人在拼搏,有人在苟且。
千姿百态,才是生活。
在北京,拼搏是常态;拼搏也买不起房更是常态。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来自某北大本硕博网友:
北大本硕博毕业,毕业到中科院北京某所。
今年是我工作第三年,年前刚刚调动了工作,转战南京某高校。
为什么?细说起来一大堆,总结起来就两个字:房子。
上学的时候不了解墙外的世界,以为房子只是一个居住的场所,租房买房只是差一张房本那么简单。结果被狠狠地教做人。
收入赶不上北京房价的涨幅,这感觉是令人绝望的。
但这一点对于我来说还不是最重要的:毕竟从我拒了某企45万年薪,选择了一个月到手不过万的科学院研究岗,收入这一条我就是有心理准备的。
其实最终让我下定决定离京的,是儿子快到学龄了。
京城好的学区房,实在是够不到。
也曾经扪心自问,为了一个虚幻的“好学区”,我离开北京,离开研究实力全国排名前列的我们所,这样做是否值得?
最最显著的损失:一个是研究平台的变化(就是自毁前途),二是传说中的北京户口。
上学的时候受到的教育是不要拜金,知识才是财富;搞研究的时候受到的教育是不要浮躁要坐得住冷板凳;入职的时候领导讲搞科研不是升官发财,心要静……。
我都照做了。
结果到买房子的时候现实告诉我知识不是财富,因为既不能当首付也不能抵押贷款;评职称的时候才发现,坐冷板凳的发不了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自然就评不上高级职称。
给子女抢所内教育名额的时候才发现人家就是按官职或职称来排队的,或者排不上没关系,有钱也可以:科学院自己办的6万一年的私立学校也为你敞开,升官的或者发财的都有出路。
所以搞来搞去,合着自己才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反面教材!
本科毕业时,成绩不好的都去工作了,有几位去了房产公司,如今已经是地区总经理或者总部CFO了;
硕士毕业时,同学里有人去了能源或私募,赶着10年前后那4万亿,薪水高上天,房子好几套;留下我们这几位自以为是的蠢才继续读学位。
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北大每年出的毕业生发展指数,学历越高收入越低。
因为博士们大多数都选择了与自己专业对口的研究机构,而硕士们多去公司,本科同学往往做和专业不相关的事情。
都没法向任何人埋怨:一切都是我自己的选择啊!当初也没人逼着你读书搞研究!
OK!那我重新选择!
来了南京之后不久就买了个小房子,简单地收拾了一下也没怎么装修,赶在过年前入住了。
四岁半的儿子有一天晚上洗漱的时候跟我说:我现在可喜欢洗漱了。我问他为什么?他回答:现在的卫生间干净漂亮。
我说以前我们的卫生间(租的房子)虽然旧了点,但也很干净啊,我和妈妈每天都打扫的。
儿子说:那是别人的房子,而且我觉得太旧了,很难看。我以前每次进去都有点害怕。
我现在打字打到这儿仍然想哭。
......
网友的故事到上面就结束了,都说北京是一所包容的城市,可现实确是连北大本硕博毕业的高端科研人才,都难以落脚。
所以你说什么是包容?
在北京,有大街小巷风驰电掣的外卖小哥,有一天连续工作十四小时的快递员,有国贸CBD的外企白领,也有西二旗头发少少工资高高的程序员。
做着不同的工作,拿着不同的薪水;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北漂。
想在北京买房安家,确实太难了。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