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为了生活,谁愿意每天通勤3个小时啊

房叔有意思 2020-12-31 18:25:5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生活不易,但新的一年也要继续前进啊!

较近,北京疫情反弹了。北漂人的辛苦生活随着疫情流调推到大众视野,北漂太难了!

这次疫情中,较令房叔感慨的莫过于那位34岁每天通勤时间超3小时的考研人——每天从顺义到海淀,单程20多公里路,为了活着、为了生活,拼命向前。

在这些奋力前进地追梦者里,有一个群体,他们住在城市边缘,从远郊到中心工作,下班再从中心到远郊,往往复复,研究人员给他们取了个名字——极限通勤者

在中国有数以千万计的追梦人在一线城市做极限通勤者,不是他们想做极限通勤者,他们中的大多数是不得不做。今天叔就和大伙儿唠唠:这些在北上广深漂着的“极限通勤者”有多难。

北京:睡在燕郊 梦在帝都

在北京,上班族们每天平均的通勤时间是47分钟

平均,意味着很多人奔波在路上的时间要更长。

数据显示,在北京,有超过80%的极端通勤者居住在五环外,他们主要集中住在五环到六环的各地铁沿线,开头提到的那位34岁的病例就是其中一位。

北京上班族们的主要工作地和居住地都在哪儿?

不过,这只是北京市内的。

在80%的极限通勤者中,有17%的人是住在靠近北京市域的河北8个区县和天津武清区的,河北的燕郊和固安更是跨城通勤者的大本营,居住在北三县(廊坊市下辖的三河、大厂、香河三县)的跨城通勤人群占全部跨城通勤人群的一半以上

北漂较经济实惠的买房选择就是“燕郊”

其实说起来,燕郊只是河北的县级市三河市下辖的一个镇,距离北京市区只有30公里,比天津近多了。

叔现在搁这儿站着说“只有30公里”,但每天奔波两个30公里的各种辛酸,恐怕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这些住在燕郊的“北漂”们每天需要起多早呢?早上五点半

天还没亮就得出门,有北漂调侃“上班像长征”。因为在潮白河大桥建成通车以前,他们大多数选择徒步越过潮白河,到对岸的白庙村,然后再搭乘北京的班车换乘地铁前往市区上班。他们中间近六成的工作地点在五环以内,而朝阳区和海淀区是他们中较主要的工作目的地。

跨过潮白河,每天在“北京欢迎您”的短信提示里迎着朝阳上班;在“河北欢迎您”的提示里趁着夜幕回家,是这些北漂的日常。

上海:工作在魔都 生活在姑苏

上海上班族每天的平均通勤时间是42分钟

和北漂的燕郊青年们相似,很多上海的上班族也不住上海。

2018年,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钮心毅领衔进行了一项基于手机大数据的长三角地区跨城通勤研究。研究数据显示,数万“长三角人”每天往返上海工作,其中来自苏州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80%。苏州成了去上海工作的“长三角通勤族”的主力。

叔有个实习生,去年读书在苏州,实习在上海。彼时学校的课还没上完,只能苏州-上海跑通勤。

(工作日早上8点的苏州站)

长三角的跨城、跨省通勤有多累呢?

她早上六点就得起床、六点半出校门,晚上九点才能回宿舍,有时候买不到高铁票还得周日就到上海或者周六才能回苏州。

不信的朋友,不妨查了一下苏州到上海的高铁票。

(苏州往返上海 下个月22号和25号的余票情况)

周一上班前、周五下班后可以“较优质通勤”的车票早早地都售罄了,哪里还有票的影子?

孤陋寡闻的叔这才明白跨城通勤者之多。

上海的极限通勤者都是跨城通勤吗?不全是,在上海市内通勤都已经够累了。

(上海极限通勤人群通勤者分布图)

就拿上海地铁2号线来说,它是上海较忙碌的地铁线之一:一头是虹桥机场,另一头是浦东机场。光是从2号线起始站坐到终点站也需要一个多小时。

当然,实际不是每个人都拥有“地铁通勤不用换乘”的幸福。

住在川沙,工作在张江;住在松江,工作在陆家嘴;住在嘉定,工作在浦东……这样的例子不要太多。

每天这样从市郊到市区,再从市区到市郊的奔忙者们从未停歇。

广州:靓仔工作在羊城 日日往返卫星城

广州上班族的平均通勤时间是38分钟

这里的上班族可能是一线城市里通勤幸福感较高的,主要是由于广州的城市发展相对均衡。

珠三角各城市之间紧密度高、交通便捷,明显区别于北京的“摊大饼”发展模式。广州更多的是发展周边县市为卫星城

从这张广州极端通勤者分布图来看,同样是卫星城,相较于上海,广州显然分布更均匀,从中心城区发散向外围每一个点的路径数都大致相当。如何做到相对均衡的?

据叔了解,这么多年来,广州和周边区县已经形成了:广州-佛山、广州-清远、广州-东莞、广州-中山、广州-惠州、广州-肇庆等几条大的通勤线路。

这些成熟的线路保证了大量工作地在广州老城区里的企业,但居住在周边房价相对便宜的荔湾、越秀和佛山等地的“极限通勤者”的方便出行。

还曾有媒体形容广州上班族通勤“幸福感爆棚”。

广州全市!平均通勤路程较长的区,也比北京全市通勤路程的平均值低1公里

和北漂相比,在广州生活的人也太幸福了吧。

别急着羡慕。

高德地图2019年发布的一份监测数据,广州市四季度交通健康指数50.17%,六项指标中有5项高于50城市均值,常发拥堵路段多,行车速度慢。

越秀区是城市较拥堵的区域,越秀区的上班族早晚高峰路上花费的时间是畅通状态下的2.02倍

虽然广州上班族比北京、上海的上班族通勤距离都要短,但也耐不住堵啊。

深圳:河水清时 鹏城不堵日

深圳在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里市域面积较小,但通勤时间居然也不短。

深圳上班族的平均通勤时间是36分钟,平均通勤距离是8.1公里

明明城市面积更小,通勤的空间距离更短,为什么还要这么长的时间?

叔的分析是:产业集中,中心城区房价高,住得远

根据2020年5月的统计数据,上海的整体就业人数在1015万人左右,而深圳就业人口数据是1170万人。这是深圳的就业人口首次超过上海。这一数字随着深圳净流入人口的增加,还在上升。

同时,今年6月,深圳的上市公司数量也首次超过了上海。

涌入的人多,公司数量多,这些都意味着深圳的年轻劳动力在不断增加,催生着地价上涨。再加上深圳宽松的落户政策,越来越多的人在深圳安家置业。

就拿互联网企业集中的南山区、金融行业集中的福田区来说,这两个地方是整个深圳城市人口工作地较集中的地区人均收入较高的地区,但同时也是全深圳房价较高的地方,每平米价格超过10万

面对高房价,许多在深圳工作的人,自然会选择住在房价更低的宝安、龙岗等地。更远的,还会选择住在周边的惠州、东莞。

深圳新闻网就曾在2017年报道了一则深圳-东莞的“双城故事”

家住东莞的李先生,在深圳一家企业中担任中层管理,每天早上7:30从家中出发到深圳工作,晚上回东莞睡觉。他的通勤时间超过3小时。但网友反映,住在城里通勤的也不那么幸福。

如网友亲历的,工作生活在相邻的两个区、甚至是同一个行政区内,都有每天花费在通勤上的时间超过2.5小时的人。

要知道,深圳上班族的平均通勤距离只有8.1公里,2.5小时都花在哪儿了?

花在路上了,光耗着堵车了!

深圳是带状城市,而大量的产业都集聚在南山和福田,早上一大半的人都涌向一个方向,当然堵了。

顺便说一句,在深圳即便是坐地铁,也是可能延误的。

在叔看来,一线城市的房价、市内及周边城市的交通条件城市原有的布局等都是极限通勤的构成因素。

虽然生活艰难,北上广深每年依然有大量的人口涌入,其中的绝大部分是年轻人,他们各自怀揣着梦想,在陌生的城市打拼。他们也许一辈子都没有办法在这座承载他梦想的城市扎根,但是依然奋力向前。

就像我们总会期待2021年比2020年更好。

生活不易,但总要心怀希望。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