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个税”:买了期房还在租房住,房贷利息和租金只能二选一扣除?

实话说房 2018-12-31 21:09:59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新年了,元旦这天也是新个人所得税法全面实施的日子。“新个税”增加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赡养老人支出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房贷利息和住房租金都被列入新个税专项附加扣除范围。 李雷:“我买了首套房,在老家四线城市,是期房未来2年不能入住。和妻子梅梅在北京上班租房子住,并且我和

新年了,元旦这天也是新个人所得税法全面实施的日子。“新个税”增加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赡养老人支出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房贷利息和住房租金都被列入新个税专项附加扣除范围。

李雷:“我买了首套房,在老家四线城市,是期房未来2年不能入住。和妻子梅梅在北京上班租房子住,并且我和梅梅都是纳税人,房贷利息和租金能同时扣除吗?”

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是否能同时扣除,是李雷和韩梅梅这一群体最关心的事情。回答这个问题前,先送上关于“新个人所得税”享受专项附加扣除权威解读:

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范围及条件

↓↓↓

接下来就以李雷和韩梅梅为例解释住房贷款和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的范围及条件:

住房贷款

首套住房贷款是购买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住房贷款,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扣除,并留存住房贷款合同、贷款还款支出凭证备查。

不分李雷自己买房、李雷为韩梅梅买房、李梅和韩梅梅共同买房,也不分商业银行贷款、公积金贷款,只要是在我国境内买房,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1000元/月的标准定额扣除。

李雷和韩梅梅婚后买的首套住房,由一人享受优惠政策,两人商量从谁的个税种扣除,约定好之后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李雷和韩梅梅婚前都贷款买了首套住房,婚后,可以选择李雷名下的房子李雷享受1000元/月的标准扣除,韩梅梅完全放弃这项待遇,若韩梅梅享受这项待遇李雷完全放弃。也可以是李雷房贷利息扣除500元/月,韩梅梅房贷利息扣除500元/月。确定好扣除方式后,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住房贷款利息享受扣除优惠的起止时间是,贷款合同约定开始还款的当月至贷款全部归还或贷款合同终止的当月,扣除期限最长不能超过240个月。

住房租金

已婚的李雷在北京没有自己的房子,韩梅梅在北京已经买房了,这种情况默认李雷在北京有自己的房子,李雷和韩梅梅都在北京上班,若两人租房住,只能有一方也就是住房租赁合同的承租人享受1500元/月的扣除标准。

无论签租房合同的是李雷还是韩梅梅,要留存住房租赁合同、协议等有关资料备查。住房租金享受扣除优惠的起止时间,是住房租赁合同或协议约定支付租金的当月至租赁合同或协议约定终止的当月。

在一个纳税年度内,李雷和韩梅梅不能同时分别享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

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途径及方法

↓↓↓

无论你选择在扣缴单位发工资时享受扣除,还是选择次年自行向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申报时扣除,都仅需填写并报送专项附加扣除相关信息即可。具体填报方式有四种:

一是下载手机APP“个人所得税”填写

二是登录各省电子税务局网站填写

三是填写电子信息表

四是填写纸质信息表

2019年1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APP同步上线,手机商城就能下载。

个人所得税里扣除房贷利息和住房租金,换个角度看,也算楼市调控新政策,相比限购、限贷等限制政策多了些鼓励意义。“新个税”采用的是专项定额扣除制,无论是房贷利息还是住房租金,每个月能少交几百块钱的税费。

房贷利息从个人所得税中扣除,为以后执行房产税迈出了稳稳的一步。如果中介机构和房主利用这几百块钱做文章,房租涨涨涨,住房租金抵扣额度赶不上房租上涨,也是极有可能发生的。

《暂行办法》第二十一条:纳税人应当留存住房租赁合同、协议等有关资料备查,住房租赁合同将成为重要凭证。由于采用标准定额扣除,暂时没有要求提供租金发票。

未来在专项附加扣除落地实施的过程中,不排除增加其他征管控制的措施,例如将租赁合同与租赁备案的信息进行比对。

租赁合同备案对很多人而言,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它是指租赁当事人通过住房租赁平台进行租赁合同网签后,对出租房屋、租赁当事人身份、租期、租金等备案申请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核查,并通过市建委住房租赁监管平台进行备案。

如果备案,就涉及到房东租金收入缴纳个税的问题,羊毛出在羊身上房租涨涨涨。到时大家就要权衡房租上涨的价格和租金专项扣除到底哪个更合算。如果租金专项扣除的钱赶不上房租上涨,完全没必要去租赁合同备案,租客放弃申报租金扣除,相关专项扣除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密封线

按图识别二维码

实话说房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