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成养老:这三个陌生人,决定了你后半生的质量

爱生活 2021-03-16 15:26:12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工作关系,我们会时常采访一些养老机构。有人问我做这个行业的收获是什么?我想,就是渐渐地敢于直视某些真相,比如:老是怎样一种体验。 但话说回来,谁不是排名前列次老呢?把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的人做固然是对的,但身为普通人,又该如何看明白专业度三个字呢? 经验告诉我们:选养老品牌就是选人,看准这三个陌生人,把你

工作关系,我们会时常采访一些养老机构。有人问我做这个行业的收获是什么?我想,就是渐渐地敢于直视某些真相,比如:老是怎样一种体验。

但话说回来,谁不是排名前列次老呢?把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的人做固然是对的,但身为普通人,又该如何看明白专业度三个字呢?

经验告诉我们:选养老品牌就是选人,看准这三个陌生人,把你的后半生放进保险箱。

PART 1

看一线服务人员

细节里暴露的专业能力

一线服务人员,是离老人最近的人。他们的专业度、舒适度,直接决定了老人的体验。

聊起一线服务人员,我想起了之前带母亲去到双桥恭和家园的那次经历。

那天,我本是带着父母去体验一下那里的活动。我和母亲初来乍到,有点不知所措。这时,一位穿着西服的漂亮姑娘向我们走来,彬彬有礼地将我们带到沙发旁坐下。

姑娘上前来问我,想喝点什么?说话间,她一手自然地往身后一顺,半蹲在我旁边,目光和我坐着的高度齐平。等我喝了大半咖啡,之前那个姑娘又上来问我是否续杯。

讲这些的原因是什么呢?细节。

说起来,这个姑娘只是一名前台接待人员,但却折射了一个品牌的服务态度。一来她能在人堆里关注到我们的陌生,二来她蹲下来给我一种“不被俯视”的感觉,三来她竟然能发现我的杯子要空了。只有短短十五分钟,又那么多人,她却给了我一个感觉:越是细微的环节,越能看出专业度。

就像原来一个业内人士说过的话,看一个养老机构好不好,就看他的服务人员。

但在我们眼里,一切都是人。包括选人、用人、培训人,还有就是待人。就像那句话说的:我被对待的方式,一定是我对待世界的方式。

一名前台足可以让我对恭和家园产生好感。直白说,一线员工对老人的方式,就是公司服务价值观的体现。

PART 2

选定养老品牌之前

先读懂一个企业的前世今生

还是以乐成为例,人们最早认识乐成可能更多是从东三环的乐成中心开始,但实际上乐成养老和乐成教育在北京都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作为最早转型的品牌,乐成比大多数开发商早了三四年。而彼时,还是房地产的高光时刻,告别相对简单的经营方式,以及短期高利润的盈利方式,转而进入重运营的养老、教育行业,追求更为长期的价值,颇有点逆周期而行的架势。

十年过后回看当初,乐成的战略布局与国家一老一小的战略布局不谋而合。此一点,说明了乐成是一家对社会责任和战略布局有着深刻远见的公司。

时至今日,在养老业内,乐成和旗下的项目还取得了诸多头衔:

乐成养老——全国首批市场化直营连锁健康养老服务品牌;

双井恭和苑——全国排名前列家由省(市)级认定的医养结合试点养老机构,北京市五星级养老服务机构;

恭和老年公寓——北京排名前列个PPP模式养老运营机构,北京市五星级养老服务机构;

    ——全国排名前列个集专业康养服务为一体的产权式养老社区,北京市五星级服务养老社区……

从以上不难看出,乐成养老不仅在养老界拿下很多排名前列,截至目前,北京市共有9家五星级养老机构,乐成养老在京3家机构全部位列其中。其中双井恭和苑,凭借优质的服务,创下需要排队才能入住的热度。

市场从来没有白来的名气。此二点,可以看出乐成还是能沉下心做事的企业。

这几年,养老行业发展明显提速,高端养老机构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但客观的说,抗性也不小,这里有两个观念始终在作祟。

一个是对入住养老院这件事的观念不够开放,传统的认知还停留在入住养老院是因为“迫不得已”,有的是老人觉得没必要,更怕街坊四邻说闲话。

另一个更为本质的问题是,入住机构的养老方式仍是纯消费行为,一年14万多,20年就是280万多,夫妻二人差不多需要350-560万。

现在我们国家的人均寿命77岁,八九十岁也很常见。长寿时代意味着高额支出。即便对于有购买力的家庭,也要衡量这份消费所带来的服务和生活品质价值,这就导致人们对养老机构的选择存在观望的态度。但在万不得已之前,又错失多少年呢?

一个养老观,一个消费观,成了大多数老人的养老困局。在这场破局竞赛里,谁先跑出新模式显然谁就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破局,乐成还是做了一些顶层产品创新的。在北京市政府的指导下,乐成开创了北京排名前列集中式居家养老试点项目——双桥恭和家园。迎合中国家庭的养老需求,把机构养老的服务体验融合进居家养老社区的模式里,其核心点就是以“共有产权”完成两种方式的底层对接。

所谓共有产权,就是子女或者老人购买恭和家园的养老公寓,在产权所属份额上购买的95%产权,有国家承认的大房本,转让、出租、继承都可以。而余下的5%产权,由乐成养老作为养老运营商永久持有,不得买卖,这也成为运营服务的有力保障。

这种模式的好处,恰恰解决了我们之前说的两个问题:消费观和养老观。

既是买房,就是在家养老,无论从归属感上,还是传统观念来看,都迎合了在家养老的普世价值观,和普通住宅不一样的地方是享受成熟的养老服务。同时,买房即投资,还能享有房产的升值部分。据悉,乐成第二个居家养老2.0项目——半壁店恭和家园也将于今年面市,在延续“产权+服务”的模式基础上,从精品服务、品质康养、美好生活三个层面,未来将为中国养老家庭的康养生活赋予新的意义。

我们总结一下:回看乐成养老的前世今生,在资本膨胀的地产行业果断抽身,在比拼扩张速度的时刻真做做优,在产品研发的路上不断创新……

这一系列动作,可以指向一个焦点:乐成在养老事业上的实力和决心。

PART 3

观察小圈子文化

看见新一代老年人的独立和理性

和一线养老服务人员聊,看企业的前世今生。做决策之前,还要和已经入住的老人聊聊天,因为住户才是最有发言权的人。

说到这里,还得聊聊我带父母参加恭和家园活动的那次经历。

这里的老人年龄大都在六七十岁,但聊起天,却能感受到他们心态的活力和年轻。

01理性派代表,养老规划一眼看透20年

赵叔叔,将近70岁,之前是做影视方面的工作,是个非常理性的人。在他看来60岁就要规划好未来20年的事情。

在入住乐成之前,夫妻俩考察了两三年时间,看了几乎市面上所有高端品牌,最终卖了原先的老房子,选择了这里。

赵叔叔排名前列个看中的就是有产权,既能养老,又不失为一种家庭资产配置的方式。社区里还有专门的照料型机构,就算哪一天夫妻二人有一个需要照料了,另一个也不慌。

之前,老两口还有个担心:脱离了原来熟悉的生活环境,能适应吗?但没想到的是,新的邻里关系,就像在原有生活里打开了一扇窗。

讲到这里,赵叔叔讲起了自己和新邻居的故事。

在遛弯的过程里,赵叔叔夫妻俩结识了两位对茶艺很精通的朋友。没事的时候,两家便串个门,聊聊天。一次偶然的机会,赵叔叔夫妻得了一套茶具,便送给对方,邻居家的叔叔阿姨格外喜欢,一顿把玩,还热情得给赵叔叔夫妻俩演示茶艺之道,四个人相谈甚欢。

按照赵叔叔的话说,这里的住户都很有素质,除了日常的邻里交往,业主们还自发组织了不同类型的社团,朗诵、书法、舞蹈、绘画.....邻里之间也多了一层更亲密的关系:同学。这样的体验就像在自己原有的生活里打开了一扇窗,收获一份意料之外的“精神满足”。

如果说赵叔叔是少数理性派养老的代表,后面的这位阿姨则是大众派的代表。

02大众派养老代表,60岁后的人生反转

说起来阿姨是2017年最早那一波的住户之一。当时这房子其实是儿子买的,但小两口买完房,问父母、老丈人、丈母娘,两边都给了齐刷刷的答案:不去。我这还能蹦能跳呢~

阿姨入住,其实是因为老伴儿做了一次手术。按阿姨的话说,住在这里有的靠。

社区里配有北京市医保定点单位:约3000平米医疗卫生站。站内设置全科、中医科、康复科、输液室、药房等功能区,并提供24小时医务人员紧急呼叫响应,有个紧急情况医生6分钟之内就能赶到。

除了医疗保障外,中医科还提供诊疗、针灸、理疗等服务,为老年慢性病的调养与治疗提供了很便捷的条件。

就这样,阿姨和老伴儿一住就是几个月,但是老伴儿养完病之后,却不想走了。为什么呢?我有点好奇。

起先,老伴儿因为木工手艺作品已经成了这里的名人。慢慢的,阿姨也变了。按她的话说,自己一辈子是个内向的人。原来在家里,老伴两人除了去去超市,很少出去,也没什么社交。

但来了这儿呢,工作人员大多是年轻人,他们也是挖空心思陪老人玩儿,有时候你一天没下楼,他们都会上门来问:叔叔阿姨今天是不想出去吗?还是有什么事情?

慢慢的,阿姨变了,连她自己也暗自讶异:原来自己还能这样?诗朗诵、写书法、最近还登台演了话剧。开始排练的时候,紧张的手都是凉的,后来吧,台上那镁光灯一打,还挺兴奋,感觉挺好。

因着不同的社团活动,阿姨也结交了不少朋友,生活圈子一下子打开了。

后来,阿姨索性把同学会、同事聚会都搬到了恭和家园,二三十人的队伍一路拍照、吃饭、聊天。

接触的长者越多,我们越发现:中国新生代的老人已经开始转变,走向“独立”是他们共同的生活状态。一方面,经济独立,另一方面情感独立。

在我的印象里,老年人总是有“省钱”的乐趣。记得聊天中我问过赵叔叔一句话:这儿的消费贵吗?赵叔叔反问我:什么是贵呢?花得起,就不叫贵。显然,在经济能力范围之内,他们已经开始学会花钱买服务,养老是享受,不是将就。

而在感情独立上,新一代老年人把自己的生活和孩子的生活分得很开:情感上不依赖,关系上不要求。聊天中一个细节是,阿姨开玩笑地说,孙子小的时候自己把看孙子当“上班”,现在孩子的时间安排也很紧张。说到底,晚辈终归有晚辈的生活,长辈也要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从60岁到80岁,甚至100岁,余生漫长,要会过。

写/在/文/末

中国的养老事业起步晚、发展快,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却已换了“乾坤”。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乐,老有所享,当代中国老人的生活方式和养老观念也在悄无声息中改变。

从某种程度上,选择一个养老品牌,就是选择了一种后半生的生活方式,能一步到位,何必走弯路。

从一线养老生活服务人员看一个品牌的服务水准、从企业过往的行为方式看一个品牌的靠谱程度,从入住老人看小圈子里的生活体验,看好这三点,给自己一个踏实、安心的晚年生活。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