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160套高层次人才房!中国地质大学海淀区原地回迁方案获批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居长安大不易”,住房问题是高校青年教师(包括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首都北京高校青年教师(包括高层次人才)成家立业的较大挑战。教育部、中央组织部等六部委《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师[2012]10号)第七条明确提出“各地应采取有效措施帮助青年教师解决住房、子女入托入学等困难,让青年教师安居乐业”。
正是因为解决住房问题的难度,腾讯公司推出“科学探索奖”引起了科技教育界同仁的广泛关注和热议(链接:腾讯版“长江学者”:先投10亿,每年资助50人,每人300万,可用于购房)。按照计划,科学探索奖每年将遴选出5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每位获奖者将连续5年、每年获得60万元人民币,合计300万的资金支持。为让青年科学家潜心研究,该奖金将由获奖者自由支配,可用于购房等生活支出。
根据北京城市规划,近几年,北京一直在进行城市功能和人口疏解。北京虽然要疏解人口,但北京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却只能做增量。人才是决定一个城市发展前景的核心变量,即使面临疏解任务压力,在抢人才方面,北京也不敢掉以轻心,2018年2月28日,北京市印发《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3月27日,上海召开上海市人才工作大会,出台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帝都和魔都都坐不住了,加入“抢人大战”!(链接:终于,北京上海都坐不住了,加入“抢人大战”)
其实,解决人才发展的各项问题,核心就是解决住房问题。这方面南方城市其实做得很到位。例如,今年4月,中山大学与珠海签订补充协议,明确提出为中山大学建设1500套共有产权房,在住房上实现突破(链接:中大与珠海新型战略合作签署补充协议:建设1500套共有产权房)。
近日,在2016年5月规划调整公示后,中国地质大学棚改项目终于拿到“选址意见书”,意味着土地规划方案原则性获批。这无疑是北京市支持双一流高校发展,留住人才,支持人才,创建科技创新中心的真招、实招,期待后续其他高校能受益!
根据有关材料,中国地质大学棚改项目拟拆除生活区现状危旧房屋约4.4万平方米、海淀区直属公房红楼约2836平方米,同时拆除教学区范围内约1.6万平方米的筒子楼,总拆除规模约6.3万平方米。拆除后拟新建住宅及配套设施,包括地上建筑面积约16.2万平方米,以及配建一处不小于2500平方米的地区级文化活动中心,并加快实施已规划的六班幼儿园。
本次规划的新建户数1436户,其中用于安置原拆迁居民1276户,新增户数160户。新增户数作为我校自的持公租房,用于解决我校引进学术带头人、高层次人才及骨干教师的临时居住问题,保证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缓解学校人才持续流失的压力。
2016年4月28日至5月27日,北京规划委对相关意见进行反馈:
一、各方没有重大分歧的意见
1、安全疏散问题
居民意见:建筑高度84米属于高层住宅,是否满足8级以上抗震要求,遇到火灾消防部门是否有能力救助,居民安全疏散是否符合要求。
建设单位意见:本项目按照抗震设防烈度8度进行设计,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1-2010(2016局部修订版))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相关要求,扑救场地及疏散均满足规范要求,本项目施工前,施工图纸须经消防部门审核,竣工时,还要经过消防部门验收,从设计、施工、验收各环节均需满足消防相关要求。建设单位也承诺在项目建成后的使用过程中也将按消防要求进行严格管理,保障居民安全。
规划委意见:该项目均按照国家相关现行规范和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抗震、消防等各环节均符合现行要求,且建设单位承诺进行严格管理,保障居民安全。双方意见没有重大分歧,均予采信。
2、改造范围调整问题
居民意见: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和北京地质印刷厂提出,眷16、17、18、19号楼建于70年代末,将这四栋楼统一纳入改造范围。
建设单位意见:经我校与航遥中心及北京地质印刷厂进行沟通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将北京地质印刷厂的眷17、18两栋楼和航遥中心的眷16、19两栋楼纳入棚户区改造范围,但由于地质大学、航遥中心及北京地质印刷厂为三个实施主体,目前工作进展情况不一,故我校在推进生活区改造的同时将参照改造政策为四栋楼回迁安置预留足够的建筑规模,在规划布局、配套设施及交通组织上进行统筹设计,确保满足该四栋楼的改造需求。
规划委意见:三方已协商一致,同意眷16、17、18、19号楼纳入棚户区改造范围。各方意见没有重大分歧,均予采信。
3、电梯问题
居民意见:高层电梯较好进深2米,以方便抢救病人的担架进入
建设单位意见:按照《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的相关要求,本次新建住宅均设置两部电梯,且有一部为可容纳担架的电梯,可以满足抢救病人的担架进入。
规划委意见:本次新建每栋住宅均设置两部电梯且有一部为可容纳担架的电梯,符合《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第6.4.2条的相关要求。各方意见没有重大分歧,均予采信。
二、属于我委职责范围的各方不同意见
1、人口疏解政策问题
居民意见:扩大居住人口,现有1500户扩大至3000户,不符合当前控制人口政策。
建设单位意见:本次改造范围共涉及现状住户2766户,其中现状保留1490户,拆迁1276户,拆迁包括三部分即生活区823户、教学区366户,西北角红楼87户。本次规划的新建户数1436户,其中用于安置原拆迁居民1276户,新增户数160户。新增户数作为我校自的持公租房,用于解决我校引进学术带头人、高层次人才及骨干教师的临时居住问题,保证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缓解学校人才持续流失的压力。以上均为北京户籍人口,未新增人口,与当前中心城人口疏解无矛盾。
规划委意见:本项目改造后新增的160户全部为自持的公租房,未新增人口,与中心城人口疏解政策无矛盾。建设单位意见符合事实,予以采信。
2、规划实施问题
居民意见:规划一期工程中幼儿园、绿地、地下停车、道路等配套设施未建设完成,进行再次规划是否妥当,应先完成一期后,再进行二期工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生活区改造项目于2002年取得了市规委核发的总体规划审查意见,规划新建地上建筑面积247920平方米,已建设完成了46、47、48、49及1a楼共计71250平方米,后续工程由于拆迁、资金等问题搁置。2013年,生活区改造项目纳入北京市棚户区改造名录,为了满足新增的海淀区房管中心红楼和地质大学教学区内混杂住户的搬迁安置需求,申请对原总体规划方案进行调整,规划新建地上建筑面积227565平方米,已实施约31.3%。我校将严格按照《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实施意见》(京政发【2015】7号)要求,确保居住公共服务设施与住宅建设同步实施,其中,社区综合管理服务类、教育类、医疗卫生类公共服务设施在住宅总规模完成50%前,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在住宅总规模完成80%前完成建设,并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按照规划统一实施,完成所有规划内容,包括住户关心的幼儿园、绿地、地下停车、道路等配套设施。
规划委意见:为了解决新增的海淀区房管中心红楼和地质大学教学区内混杂住户的安置问题,按照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适当增加住宅规模,对原已批复的总体规划方案进行调整优化。建设单位将按照调整后的规划方案继续实施,建设完成所有规划配套设施。我委将严格按照《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实施意见》(京政发【2015】7号)要求办理相关规划手续。建设单位意见符合事实,予以采信。
3、日照和通风问题
居民意见:幼儿园选址影响周边现状建筑的采光,规划R3号住宅楼影响北侧规划住宅的采光和通风。
建设单位意见:结合居民意见,进一步优化了设计方案,拟建方案对周边现状和规划建筑的日照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的要求,满足国家相关日照标准的要求。通风问题在国家和北京市相关标准和规范中没有具体明确。
规划委意见:根据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关于拟建项目的日照说明,该项目建成后对现状和规划居住建筑的日照影响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的要求;符合建设部第146号令第四十三条的规定。通风问题无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建设单位的意见符合法律规定,予以采信。
4、其它相关意见
居民意见:建议盖板楼,浴室和厕所设计各为一室,方便人口多的家庭使用;希望新楼采光窗多些,新盖家属楼1-3层尽量作为住宅使用,方便老人出行。
建设单位意见:本项目设计充分考虑宜居性,结合回迁需求统筹设计单体户型,户型设计和采光窗设置等均满足《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相关要求,本项目的新建住宅均按规范要求配有电梯,满足老年人群上下楼的需求。
规划委意见:设计方案满足《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相关要求。建设单位意见予以采信。
综合自千龙网等网站。
关注“国字号人才”公众号,为您加油!为您喝彩!
原创&荐读
媒体关注
[新华网报道本公众号成果]北京14所高校:创新考核激励机制 推进“双一流”建设
[经济观察网报道本公众号成果]95%长江学者来自“双一流”高校,得人才者得“双一流”?
[中国网报道本公众号成果]高校《“双一流”手册》在京发布 “Rapid-D”理念提倡管理新视角
国字号人才
双一流高校2017年新增国字号人才情况
双一流高校四青人才排名
双一流元年,谁在发力青千?
《科技日报》报道的35项“卡脖子”技术&中国尚未掌控的60余项项核心技术清单
双一流
数据透视:“双一流”入选数据面面观
人才贡献:得人才,得双一流?
遴选标准:以学科评估“真实力”定格局、以战略考量“微操作”促均衡
历史视野:九次重点高校评选,140所双一流高校表现如何?
重磅原创:《“双一流”手册(排名前列辑)》正式上线,全景透视“双一流”
双一流怎么建?解决痛点、赋能组织、激活个体
高校改革与发展
困局、布局、格局,三个“局”深度解析农大发展战略!
“较多跑一次”行政效能改革之风吹进高校!
价值分配理念及实践:高端人才合理薪酬该多高?
大学与城市相融共生,共谋发展!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