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医药行业绿色转型发展带来的机会和挑战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2021中国医药绿色信用指数TOP50报告(三)
二、中国医药产业绿色发展任重道远
国家高度关注医药产业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的寿命只有可怜的35岁,其中疾病便是早夭的主要原因。彼时中国医药产业基础极为薄弱。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时任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外事局办公室主任林栋把眼光放到了自己曾经求学的日本。经日本大陆贸易公司居中介绍,国家医药管理总局与日本大冢制药株式会社洽谈合作。
当时,中国制药工业生产总值不足80亿元,药品生产能力和研发能力都极其落后。
1979年7月,《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颁布,给予中外企业合作的法律支撑。
1980年2月,林栋和大冢明彦分别代表中日双方签署了《合资经营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合同书》、《技术合作合同》和《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章程》三份文件。
中国医药工业公司、日本大冢制药株式会社共同出资7100万元,成立合资公司——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
1982年2月,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在天津破土动工,新中国排名前列家合资制药企业诞生。时至今日,双方签订的文本原件还保存在大和银行总行。
为尽快缩短中国医药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加快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势在必行,1981年中国医药对外贸易总公司成立。
以大冢合资方案为先例,不少跨国制药企业纷至沓来。
1982年10月,美国施贵宝公司、中国医药对外贸易总公司、上海市医药工业公司投资的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1982年12月,中国与瑞典合资成立无锡华瑞制药有限公司。
1985年4月,美国强生集团在华较大的子公司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设立。
1985年7月,中美合资苏州胶囊有限公司成立,为中国引进了高质量空心胶囊技术。
1994年,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在北京建立了研发中心,成为跨国医药公司在华设立的首所研发中心。
1985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此后历经多次修订,较新的修订版本已于2019年8月26日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同年12月1日起施行。
除此之外,《药品管理法》还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确定了药典的法定性质。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目前已正式实施。
时至今日,医药行业发展已腾云巨变。
1993年,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成为排名前列上市医药企业。
1994年6月,石家庄排名前列制药集团子公司中国制药企业投资有限公司正式登陆香港资本市场上市,成为全国医药行业排名前列境外上市公司。
199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
2002年,《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颁布。
2007年,沈阳三生成了排名前列家赴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生物制药企业。纳斯达克一度也是中国医药也寻求境外资本市场的优选地。
据统计,中国内地企业在美国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上市的逾百家上市公司中,先后有先声药业、昆明圣火、沈阳三生、贵州同济堂、海王星辰、迈瑞医疗、美国东方生物、和黄中国医药、百济神州、再鼎医药等多家医药企业。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一致性评价全面启动。
2018年2月23日,香港联交所推出《新兴与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宣布修订上市规则,为未能通过香港联交所财务资格测试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供特殊上市渠道。
当年8月1日,港交所迎来首只生物科技企业新股——歌礼制药挂牌上市,此后君实生物、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一批新兴的生物医药公司赴港上市。再加上此前已经在港股上市的传统制药企业如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绿叶制药等,前后在香港上市的医药企业已逾30家。
2019年,全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增速为13.6%。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医药产业无疑获得了少有的发展。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自然环境形成了巨大的压力,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民生之重。
医药行业提供了药品和器械等治病救人的物质基础,为人民健康提供了保障。但是,医药尤其是制药行业品种多、更新快、原辅材料用量大、“三废”排放量大、成分复杂、容易造成污染。
医药行业的绿色化,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更有深远的社会和环境效益。医药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实现“绿色化”,同样也是保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所以,医药企业要在节能减排、三废治理上下功夫,从实现清洁生产向绿色发展转变,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绿色是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推动绿色发展是提升我国医药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途径。
《中国制造2025》作为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排名前列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于2015年5月份由国务院印发。这一战略部署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同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
2016年3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产业集聚、绿色发展。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促进医药产业绿色改造升级和绿色安全发展。到2020年,产业绿色发展、安全高效,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2019年12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推动原料药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突破20项以上绿色关键共性技术,基本实现行业绿色生产技术替代,建立原料药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管理标准评价体系,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逐步下降。
2020年3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引印发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源头治理,形成工作合力,为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2020年9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第五批绿色制造名单》。公示的绿色工厂名单中制药企业达51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有2个。
2020年12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化学原料药等6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进一步强化清洁生产审核在化学原料药等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改造中的支撑作用,促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就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强调要健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体制,完成重点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锚定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三、绿色金融助力医药产业绿色高质发展
中国自2003年要求污染严重的上市公司披露环保信息开始,陆续建立有关绿色投资的披露制度。
其中,里程碑式的进步始于2016年8月,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中国分三步建立强制性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的制度:一是自2017年起,被原环境保护部列入重点排放企业名单的上市公司强制性披露环境信息;二是在2018年实行“半强制”环境信息披露,上市企业不披露相关信息必须解释为何不披露;三是到2020年,所有上市公司强制披露环境信息。
2018年9月3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确立了ESG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相对而言,披露ESG信息的企业更容易受到绿色金融的支持。
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数据显示,社会债券市场在2020年激增,规模达到249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10倍,这是自绿色、社会与可持续债券市场成立以来增长最强劲的一年。
其中,中国和超国家实体分别发行680亿美元和777亿美元,对2020年的发行量贡献较大。防疫债券为社会债券市场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占2020年社会债券发行量的34%。2020中国非金融企业的绿色债券规模为224亿美元。
截至2020年年末,中国人民币绿色贷款余额近12万亿元,存量规模世界排名前列;绿色债券存量8132亿元,居世界第二。绿色金融资产质量整体良好,绿色贷款不良率远低于全国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绿色债券尚无违约案例。
特别是,2019年的绿色企业债总发行规模为479.6亿元,较2018年的213.7亿元增长124.43%,成为2019年境内贴标绿债市场增幅较大的绿色债券种类。
从内地资本市场,到香港联交所、美国纳斯达克,再到如今的科创板,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始终与资本市场的发展有着紧密联系。
医药行业属于弱周期性、需求刚性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更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行业。
当前,医药产业面临绿色发展的转型压力,研发也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在众多融资方式当中,绿色债券显然是一种不错的融资方式。
一是绿色债券有利于促进医药行业转型升级,医药产业市场广阔。当前中国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绿色发展成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节能减排、治理环境污染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绿色金融助推医药产业绿色高质发展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推动医药产业绿色发展,推动医药企业节能改造优化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引导资金流向高端产能。通过包括绿色债券在内的绿色金融体系的鼓励和支持政策,引导资本流入到绿色医药产业相关项目,有利于推动医药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绿色医药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为促进中国医药产业节能减排、污染治理、清洁生产,提升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增添动力。
二是发行绿色债券,可以改善医药企业债务结构,维护财务安全。发行绿色债券不受发债指标限制。在发行额度上,绿色债券募集资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可达80%,资产负债率低于75%不考察企业其他信用类产品规模。
在发行方式上,绿色债券可公开发行也可非公开发行。在发行期限上,绿色债券可发行可续期债券或超长期债券。在偿付方式上,绿色债券可灵活设置还本付息方式和回售选择权。
在申报程序上,绿色债券享受优先审批等支持政策,发行人递交申报材料,中央结算公司受理后会同交易商协会审核,最后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注册,可在30个工作日完成审批。
通常绿色债券发行的平均票面利率水平略低于市场收益率水平。总的来看,绿色债券大大丰富了医药企业的融资渠道,可以有效改善企业的债务结构,缓解短期债务压力,维护财务安全。
三是有助于医药企业建立起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的社会责任。当前人类社会面临人口激增、资源稀缺、生态环境破坏等共同议题的背景下,医药企业实现绿色发展,能较好地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间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建立企业具有ESG社会责任的良好品牌形象,更好地帮助企业维护客户忠诚度,全球都在大力鼓励医药产业绿色发展。
2021年4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印发〈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的通知》。
2021年版目录坚持与《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等政策文件相衔接,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产业状况和生态环境特点等因素,科学界定和遴选符合绿色债券支持的项目,统一了国内绿色债券定义和绿色项目目录。
《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明确将“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生产过程水污染治理”、“无毒无害原料替代”、“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运输”、“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产与替代”等与原料药、农药、化药等医药产业生产、运输、医废处理处置等全产业绿色发展项目收录其中,这些项目也将成为绿色债券支持医药产业绿色高质发展的重点项目。《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将于2021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2021版绿色债券目录可操作性增强,项目范围划分更加清晰明确,能够有效减少由于绿色产业界定不清晰带来的产业扶持政策无法针对实施、监管部门管理盲区以及行业泛绿化等现象,有助于市场对绿色项目进行准确判断。
这一目录是中国绿色标准化建设取得的重大突破。它兼顾新旧标准衔接以及与国际标准的接轨,极大地扩展了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空间,有效提升了国内绿色债券支持项目标准的国际化水平,对促进绿色债券市场健康稳健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