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强二线城市宣布“买房可申请落户”,将如何影响楼市走向?

搜狐焦点北京站 2024-05-22 09:59:53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二线城市抢人战升级,南京、武汉、杭州、佛山四个城市宣布“拥有合法产权住宅可申请落户”,购房落户有望增加。生育率下降、老龄化加速,GDP万亿级城市纷纷推落户新政,南京重启购房落户。

从“抢人才”到“抢人口”,二线城市的“抢人”战况再次升级!

短短一个月内,就有南京、武汉、杭州、佛山四个“强二线”城市宣布“拥有合法产权住宅可申请落户”,这意味着拥有这些城市的户口不再受学历、年龄、就业等条件的限制,掏钱买房就有望落户。

在生育率下降、老龄化加速背景下,城市之间的人口格局显著分化。经济强市的常住人口仍在持续上升,而部分城市人口减量明显。“抢人”不仅事关未来各城市的楼市去化,也将对城市经济活力、消费水平产生重大影响。

GDP万亿级城市纷纷推落户新政

近期,多个“强二线”城市出台新政,将买房与落户挂钩。

先是江苏省的省会南京在今年4月底发布了《关于合法稳定住所落户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其中称,南京将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拥有合法稳定住所且实际居住的非南京户籍人员,可以直接办理落户。文件中明确,合法稳定住所指通过购买、继承、受赠等途径取得合法所有权的住宅用房。

5月11日,南京市公安局发布《关于合法稳定住所落户有关事项的通知》,标志着这项政策正式落地。除了拥有合法稳定住所的人员可以申请本人户口迁入,其配偶、未婚子女、父母(超过法定退休年龄或已办理退休手续)也可以申请办理户口随迁。办理户口只需提交入户申请书、居民户口簿和身份证以及合法稳定住所证明材料,不再需要其他证明。

这是南京时隔6年再次重启“购房落户”,从2017年2月起,南京开始逐渐执行积分落户政策,自2018年8月起购房落户政策废止。

直到2023年时,外地人想要落户南京,得符合35周岁以下、大专学历以及在南京市缴纳12个月社保等条件,2024年2月,南京放宽落户要求,将原申请条件中的“在本市合法稳定就业,且累计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不少于12个月”调整为“在本市合法稳定就业”即可落户,而近期的新政则意味着落户南京又增加了买房这一途径。

跟随南京的步调,浙江省的省会杭州在5月9日也发布新政:在杭州市范围内购买住房,不再审核购房资格;在杭州市取得合法产权住房的非本市户籍人员,可申请落户。

在此之前,落户杭州还是有一定门槛的。2023年4月,杭州曾放宽落户条件,规定已在市区落实就业单位的35周岁以下普通高校大专学历毕业生,可在市区办理落户;45周岁以下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可按“先落户后就业”的原则,在市区办理落户。

一位杭州房地产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杭州5月9日楼市新政的最大亮点在于落户与房产挂钩,意味着在杭落户或许不再受年龄、学历、技能等条件限制。

不过,杭州版本的细则目前还没有出台。杭州市住保房管局房地产业发展处副处长何陈煜5月9日时表示,不能把政策片面解读为“买房即可落户”,后续会以出台的实施细则为准。

除了杭州与南京,近期,武汉和佛山这两个GDP万亿级城市也在推动“购房落户”。

5月6日,湖北武汉发布新政,家庭在武汉市购买新建商品住房,暂不具备办理房屋所有权证(不动产权证)条件的,可凭经备案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及缴费凭证等合法稳定住所证明材料、个人办证承诺,申请提前办理辖区购房落户手续。

5月13日,广东佛山出台楼市新政,其中指出,在佛山市持自有合法产权住宅房屋的非本市户籍人员可以在房屋所在地申请入户,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可以随迁。

近3亿在城务工农民工尚未“市民化”

在本轮落户条件放松前,二线城市已有过三轮“抢人大战”,分别发生在2017年、2019年、2022年。

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早在2017年,成都、武汉、西安等城市便已出台和落实人才引进政策,不仅降低落户门槛,还对高层次人才给予补贴,取得了一定效果;至2019年,全国共有包括常州、海口、西安、南京、深圳、芜湖、呼和浩特在内的近30个城市陆续出台人才新政,继续降低落户门槛;2022年,新一轮抢人大战打响,19省市放松落户要求。

过去这些年,尽管各城之间激烈“抢人”,但主要还得看年龄、学历、社保等指标,人才落户和积分落户是主流方式。虽然落户门槛一降再降,但在杭州、南京等强二线城市,对人才的学历要求最低也要大专毕业。

尽管看上去要求不高,但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14.12亿总人口中,拥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 2.18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仅为15.4%。在人才落户中,还有不少城市此前设置了年龄门槛,把35周岁以下或45周岁以下作为落户要求。

今年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提到,2023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是66.2%,但是按户籍人口计算,城镇化率还不到50%,还有2.97亿的农民工在城里没有完全市民化。

今年4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副司长李慧表示,下一步要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补齐城镇建设中的短板弱项,提高潜力地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水平,释放城镇化所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

在近期新一轮强二线城市落户门槛放宽中,杭州、南京、佛山、武汉等城市均表示,只要在本市拥有合法产权的住宅房屋,就可以申请落户,这意味着原本被年龄、学历等条件卡住的新市民、农民工等群体,只需要通过购房就有望获得户口,同时享有更多公共资源分配。

杭州一位本土房企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在长三角城市中,杭州拥有较多新兴产业,就业机会多,医疗、教育资源也很丰富,落户杭州很有吸引力,这是杭州5月9日楼市新政的最大亮点,预计新政将主要促进三类人群入市购房,一是浙江省内其他城市手中资金富余的购房者;二是对省会城市的优质学区有需求的购房者;三是家庭收入一般、学历一般,但是想要上车杭州低总价房产并获得户口的购房者。

一般来说,从宏观上看,房地产市场有一个分析框架:短期看政策、中期看经济、长期看人口。购房即可申请落户,能多大程度带动楼市复苏?上海中原地产资深分析师卢文曦对记者表示,落户人口的新增量,会对楼市形成支撑,新政出台后,目前杭州市场反应更强烈,带动了楼市成交,当然,这也与城市的经济活力、产业布局相关。

专家:京沪“购房即落户”可能性不大

从“抢人才”到“抢人口”,城市之间的人口指标竞争越发激烈。

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受产业复苏、落户门槛和收入水平的差异,目前我国各城市之间的人口格局显著分化——经济强市的常住人口仍在持续上升,2023年合肥、郑州、杭州、成都、深圳和上海等城市常住人口增量均超10万人,但也有城市的常住人口规模已经显著收缩。

从楼市角度来看,克而瑞认为,虽然房地产行业规模已进入调整期,但人口集聚未来仍将支撑核心城市的住房需求继续增加。从户籍数据估算,据2023年公报披露数据,在人口净流入排名前30的城市中,仍然有1亿人的外来人口,净流入人口相关住房需求可达30亿平方米,中长期内“存量刚需”仍将是住房需求的有力支撑。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第一财经表示,从长远来看,一个城市的楼市是否坚挺,与其吸引新增人口落户的能力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新增人口的流入,可带来新的住房需求,从而支撑楼市的发展;同时,人口增长也意味着劳动力市场的扩大和消费能力的增强,这些都有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楼市的稳定。

“不过,楼市还受到宏观经济环境、房地产政策、市场供需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口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而城市能否吸引人口落户,则要考察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机会、生活成本和公共服务质量等,如果这些因素不能同步提升,政策的吸引力可能会受限。”柏文喜说道。

目前,一线城市如北京和上海,仍然保留了一定的楼市限购政策,并且尚未放开“购房即落户”,未来有没有可能像杭州和南京一样出台新政?

卢文曦认为,一线城市对人口的管控仍有一定要求,“购房即落户”的可能性不大。柏文喜则表示,一线城市的户籍含金量较高,落户门槛也相对较高,即使未来一线城市推出“购房落户”政策,也可能会有更严格的条件和限制,采取更为审慎和渐进的方式,以避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

来源:第一财经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