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楼市,转向了

血拼北京楼市 2024-11-19 14:45:26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从销量上看没有继续下跌了,但是反弹的动能且在下跌,峰值出现后,也就是10月30日后,到11月第一周的跌幅很大,36%的下跌,这次反弹幅度只有4.6%,反弹微弱。10月的销量是近年最强的,但是这样的量都没能把价…

哈喽大家好,我是血拼哥!

今早大兴瀛海,均价2.9万/平共产房开放网申!感兴趣的朋友抓紧登记!

上周五,10月官方数据出炉,曾经的全面下跌趋势已经扭转:

北京、深圳、上海、厦门、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这个8月城市,已经出现了上涨。

北京以1%的成绩领涨,给了市场不少信心。

瞬间,官媒口径信心爆棚,专家指出「拐点已经来到」。

房地产真的火爆到回暖了吗?

拐点已经来了?

我把真实的数据摆出来,咱们客观的看看。

01、小幅反弹 「止跌」还早

👀先看新房,

截止11月16日当周,北上广深共计销售75万平米,比前一周多卖3.3万平米,涨幅4.6%,同比去年涨幅48%。

从销量上看没有继续下跌了,但是反弹的动能且在下跌,峰值出现后,也就是10月30日后,到11月第一周的跌幅很大,36%的下跌,这次反弹幅度只有4.6%,反弹微弱。

对比924刺激之后增速,发现,峰值(10月)之后,上涨动能已经从92%降至4.6%,上涨的动力确实在减缓。

不过好消息是,成交量依旧处于扩张期。

今年以来,平均每周卖出50万平米,上周一共卖了75万平米,说明强刺激的效果依旧继续,药效依旧存在。

和517刺激相比,药效持续的时间更久,517刺激后8周左右药效减退,上周统计的数据也是924刺激后的第8周,但是效果看,明显强于517。

新房的销量正处在十字路口,未来两周将验证新房未来走向。

再看新房价格,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同比并没有止跌。10月的销量是近年最强的,但是这样的量都没能把价格拉起来,说明未来价格想上涨,需要更大的成交量,需要更多耐心。

👀二手房方面,

深圳和北京合计上周一共售出5812套房源,比前一周少卖了281套,降幅4.6%。与去年同期相比多成交61%,二手房成交量虽然增长动能减弱,但是成交量依旧强势,且比上一周降幅减缓。

价格方面,10月统计局数据显示,对比9月,有明显上涨,涨幅北京1%,深圳0.7%。

二手房从此前的「放量下跌」,转变成「微涨」。但是跟去年10月相比,二手房价格依旧在大幅下跌,北京跌了8.4%,深圳跌了10.9%。

「止跌」尚待时日

02、北京价格何时抬头

减税政策宣布12月落地,

但在11月13日契税新政发布的当天,从安居客线上表现来看,全国一二手房在线找房数据均出现了上涨。

二手房市在线找房热度7日环比大涨6.6%;新房在线找房热度的7日环比则有超过10%的涨幅。

昨天夜里北京宣布取消非普限制。

在北京,二手房140平米以上成交占比大约在8%左右。看着不多,但是实际影响却不小。

以前140平方米以上的非普通住宅,哪怕只是套远大新,总价定1200万,房东购入价800万,仅差额增值税已高达20万以上。新政落地,直接影响这8%的二手房成交,平均单套减少的增值税有望超过20万!

可以预见,那些被增值税困住的改善,这一波怕是要动一动了。

这波需求释放,未来北京挂牌和成交将持续再火一阵。但是对价格显然没有任何拉动作用,反而会因为供应量的增加,让北京二手房价格持续承压。

所以,北京的房价还是会呈现现在「以价换量」的情况。

那么,北京什么时候「止跌」呢?

其实关键还是要看市场信心。

当下市场受政策影响强烈,但是政策只能减缓下滑趋势,市场真正的转变,那个拐点的出现一定是市场信心的回归,大量资金入场。

只要预期扭转,成交量上涨势必会影响价格!即

牌量增加——以价换量——救市加大——二手房成交量放大——信心扭转+挂牌量减少——观望者跑步入场——二手房价格企稳回升

我们现在还在成交量放大阶段徘徊。

不过咱们从更长的时间维度看,北京的挂牌量(供应量)的确减少了:

2024年5月份,北京二手房挂牌量是17万套;

2024年7月份,北京二手房挂牌量是16万套;

2024年10月份,北京二手房挂牌量是13.47万套;

2024年11月份,截至目前,北京二手房挂牌量是12.9万套;

依照目前的趋势和政策释放节奏,接下的12个月,北京楼市大概率会走出震荡复苏的行情。

有专家预计到2025年年末或2026年上半年,北京楼市二手房价格才会有明显的上涨,但是涨价已经不是普涨,或者一个幅度的增长,市场分化已经形成,咱们边走边看吧。

今天先说这么多,我是血拼哥,买房路上你还有哪些疑惑,欢迎评论区聊聊。

刚需置业,还有什么选择,记得做好关注,标星!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