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房改已开启,2018年楼市将彻底变天?

妈妈金融说 2017-12-12 18:37:0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主席在面对中国未来应如何发展这个问题时,曾提过较为在意的是避免掉入三个“陷阱”:“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 其中“塔西佗陷阱”较广为人知。

本文3453字

阅读约需7分钟

烧脑指数:

主席在面对中国未来应如何发展这个问题时,曾提过较为在意的是避免掉入三个“陷阱”:“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 其中“塔西佗陷阱”较广为人知。

据说,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提出了一个理论,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无论做什么事,社会都会给予负面评价。这就是“塔西佗陷阱”。

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

事实上,就在近期,“塔西佗陷阱”被证实并非塔西佗所创,而是中国学者潘知常提出的理论,并被外媒认为“这个术语的应用场景就是中国和中国大众媒体间的关系”。

其实,无论这个说法的真实出处在哪里,主席都不用太担心所谓的“塔西佗陷阱”。

《人民日报》近日报道,86.6%的受访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上思政课,91.3%的受访学生表示在思政课上很有收获或比较有收获。少年智则国智。这就说明了国家的思政教育非常成功,思想理论深入人心。所以,失去公信力是不存在的。

深入人心的不仅是马列主义思想理论。12月10日,新华社称,“房住不炒‘深入人心’ ”。喜欢上思政课的学生一定记得,这来源于大会报告提出的“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现在,思政课又有了新的知识点,相信学生们一定会从中获得更大收获——12月8日,政~治~局召开会议,将2018年经济工作主题确定为“高质量发展”,传递了2018年经济发展的清晰走向,包括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等。

会议指出,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2018年之所以如此重要,还在于明年是中国房改20周年。1998年,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福利分房制度结束,中国正式迈进了“商品房”时代。从此,为房生,为房死,为房操劳一辈子成为了众生的写照。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房地产依然是明年经济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其前景和上述会议确定的主题和走向息息相关。

高质量成主题,房地产不再是GDP“英雄”

此次会议强调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之前的大会报告也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上一届大会报告中关于经济发展的论述则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从当年的“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到近年来的“唯GDP论英雄”,要数量不要质量的发展途径一直是我国经济建设的 “特色”。但是,上述一系列的表态及论述的转变说明了中央在给未来的经济发展定调的时候,主线“由量转换到质”。也就是说,不再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

在政~治~局会议召开的前两日,国家信息中心发布《2018年中国经济展望和宏观调控政策建议》也称,2018年中国应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同时建议把2018年GDP增长预期调控目标确定在6.5%左右。

  

强调经济发展的质量,并淡化GDP增速目标,意味着房地产行业将要发生大变化。过去一段时间里,GDP“保8”、“保7”是不成文的政治任务,而实现这个目标的一个快速的方法就是发展房地产行业。2016年房地产对GDP增长贡献率是7.8%,而2015年这一数据仅为2.4%。房地产这两年的狂热可见一斑。

但是,政府政策过度向房地产业倾斜,导致相关行业和企业占据了大量的资本和资源,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绑架了国民经济及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国家的经济改革和长治久安。

不再过度追求高GDP增速,更注重“高质量发展”,暗示着经济发展将减轻对房地产的依赖,其他行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产业结构将会得到优化,更趋均衡。因此,可以预见的是,明年房地产行业占GDP的比重将会下降,往昔过热的格局得到抑制。

防范金融风险,“炒房客”难再投机取巧

房地产的狂热离不开高杠杆的推动。

12月9日发布的《2017年三季度中国去杠杆进程报告》指出,居民部门杠杆率(居民部门债务占GDP比重)从二季度的47.4%上升到三季度的48.6%,今年前三个季度上升了3.8个百分点。其中,住房按揭贷款是推高居民杠杆率的主要力量。

高杠杆催生了庞大的债务,而一旦楼市泡沫破裂,经济必然遭受难以挽回的冲击。因此,政~治~局会议指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防范风险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随后,相关部门相继发声呼应会议的表态。12月11日,新华社称,2018年严监管和防风险仍将是金融领域的重中之重。同日,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要着力增强做好宏观调控和防范金融风险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如何主动且有针对性地防范房地产领域的金融风险?答案是多次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限制资金流入楼市。

数据显示,今年11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36%,相当于基准利率的1.09倍,同比上升逾20%。即如果现在贷款200万买房,要比去年多支付40多万的利息。

虽然,房贷利率走高会造成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但这样的做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稳定、甚至降低房价,同时,避免“炒房客”的投机取巧。

在我们此前的文章里多次提到,在提高利率,限制房贷的同时,现金贷等一度失控的资金来源也被逐渐纳入监管。昨日消息,有关部门已印发《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决定严格网络小额贷款资质审批,规范网络小额贷款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和取缔非法经营网络小额贷款的机构,并要求2018年1月底前完成摸底排查。

这已不是监管层针对现金贷做出的排名前列次政策加码。鉴于目前债务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之大,限制借贷必然会在一段时间内拖慢GDP。但金融领域的潜在危险已不得不让监管层做出“壮士断腕”般的抉择,毕竟如果危机爆发,GDP就不是“保几”的问题这么简单了。这也突显了决策层淡化GDP增速、追求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决心,同时也是此前“既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论调的延续。

建立住房长效机制,“住有所居”或成真

上述两点还仅是政~治~局对经济做出的综合判断,而此次会议较高决策层还连续第三年对房地产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会议提出,将“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列为2018年要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之一,并强调要“力争取得明显成效”。普遍认为这意味着明年我国在落实“住有所居”目标上将迈出实质性步伐。

“实质性步伐”排名前列步将在哪里迈开?

据新华社主办的《经济参考报》报道,明年财税和户籍等房地产长效机制将重大突破,结束房价大起大落。这样的表述让业内人士纷纷猜测,讨论多时的房地产税明年将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房地产税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即一切与房地产经济运动过程有直接关系的税都属于房地产税,被认为是我国楼市长效机制中的关键性制度。但是否开征,什么时候开征,怎样开征,仍无明确的迹象。因此,在业内颇有影响力的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就预计,2018年楼市将相对疲软,房产税出台的概率仍不大。

大会报告曾指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所以,相比房地产税,长效机制更有可能体现在增加供应与发展房屋租赁等方面。

12月7日,北京鼓励国有企业利用自有用地建设保障房。此举被部分人解读为房改20年,一夜回到福利分房。随后,有关方面解释,房源建成是要纳入北京市保障房整体计划,统一分配的,建设单位无权分配。

但是,比起谁进行分配,广大群众更关心的是如何监督分配过程,保证过程公平与公证。而且,这样的做法会否推广到除国有企业外的其他企业,人为进行分配是否逆市场发展规律而行,对抑制楼市过热究竟能有多大作用,仍值得讨论与关注。

另一方面,发展租赁市场显得更为合理及必需。我们此前也多次讨论房屋租赁市场较新的发展。可是,市场缺乏真正长租的楼源、黑中介强索跳单费,逼客搬走,克扣押金……租赁市场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如果租购同权能够有效落地,租赁市场法规与监管能逐渐完善,将深刻改变住房市场供求结构,所谓的长效机制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于12月18-20日召开。相信此次工作会议将会传递并延续政~治~局~会议和大会的精神。我们期待会议能为明年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确定的信号及措施,这样就能让“房住不炒”、“住有所居”等口号不但深入人心,更成为现实,从而避免陷入失去公信力的“塔西佗陷阱”。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