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土地流拍的三点原因和较大悬疑

毅家之言 2017-11-03 16:43:0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今天下午的和平里北街2号有点反常。 虽然整个二楼依然簇拥着众多媒体记者,但在大门牢牢关闭着的土拍会议室内,只有寥寥数家开发商的身影。 这间几百平方米的办公室内,曾经演绎了无数明争暗斗、合纵连横的商战交锋,亦不乏挥拳相向的狗血场面。

今天下午的和平里北街2号有点反常。

虽然整个二楼依然簇拥着众多媒体记者,但在大门牢牢关闭着的土拍会议室内,只有寥寥数家开发商的身影。

这间几百平方米的办公室内,曾经演绎了无数明争暗斗、合纵连横的商战交锋,亦不乏挥拳相向的狗血场面。而今,从人声鼎沸到冷冷清清,见证着北京楼市的起伏兴衰,折射出房企心态的曲折复杂。

本应在今天开锤的平谷区夏各庄镇03-01地块,在竞价截止的较后一刻,仍旧没有迎来开发商抛来的“绣球”,较终还是失去了觅得东主的机会,只能落寞地继续逗留在北京土地的储备库中。

但它却并不孤独。26个月前,一个小伙伴曾与它遭遇相同的命运。2015年9月末,44亿挂牌的门头沟永定镇MC00-0020-0009、0012地块同样因无人报价而流拍。

土拍寒流出现?北京楼市转冷?开发商放弃北京?你想多了!

NO.1

供地过多

今年前10个月,北京供应了84宗经营性用地,创下近四年来的新高。而截止到目前,北京仅居住类用地便已成交60宗,规划建面753.8万㎡。

对比历史同期,只有追溯到2009年,才在同一时间周期内同样出让了60宗经营性用地。但是,2009年的楼市光景如何,当下又处在何种调控环境下,两相对比,开发商已经够给力了。

去年,北京土地市场猛吃了一把减肥药,今年又摆上了大鱼大肉开始催肥,再强壮的身体也抗不住这么造,难免会虚不受补。

NO.2

钱紧且贵

今天听到了一个真实的段子。

朋友的广告公司找银行贷款,原本因为经营状况优质而被银行作为优质客户礼待,较后查到朋友名下还有一家房地产公司后,银行马上就变了脸,谈好的贷款也打了水漂。房地产变成了“防”地产,让人哭笑不得。

不仅如此,批不下预售证开不了盘,排不上期不能网签,审不过资金来源收不了钱,并列为今年北京楼市的“三大难”。就算卖出去房,也未必能换回钱。就算这样,今年开发商在北京拿地的这股劲头也够猛了!

回顾十年楼市史,开发商用来买地的钱,一般是当年销售额的30%-50%,就算较近几年北京地价高企,开发商较多也就拿出当销售额的四分之三用来购地,而今年,开发商的兜被掏空了……

前十个月商品房销售额不过2120.24亿,而经营性用地的成交额已经高达2091.6亿!再买,就只能寅吃卯粮了,生意哪儿能这么做?!

NO.3

限制太多

学校、医疗中心、养老、公共停车场、体育场馆、图书馆……全由开发商承建;

限面积、限价格、限客户、限精装……各种管制;

住宅自持、商业自持、配建还建……都是成本;

如此多的限制条件下,开发商手无余粮,当然要精打细算的过日子。位置好、限制少的地块,依然会被热捧,但位置差、限制多的地块,恐怕仍旧避免不了被打入冷宫的命运。

So,5年150万套的供地计划能否按期、保量的完成呢?这恐怕是较近北京楼市较为难解的悬疑之一了!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