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着手“整理街区” 今年初步划定80个新街区

人民网 2017-11-19 00:55:22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人民网北京11月18日电 (鲍聪颖 张海涛)今天中午,北京市西城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西城区推进街区整理、不断提升核心区品质的决议,率先在北京出台《西城区街区整理实施方案》、《西城区街区整理城市设计导则》、《西城区街区公共空间管理办法》等三个政府文件。

人民网北京11月18日电 (鲍聪颖 张海涛)今天中午,北京市西城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西城区推进街区整理、不断提升核心区品质的决议,率先在北京出台《西城区街区整理实施方案》、《西城区街区整理城市设计导则》、《西城区街区公共空间管理办法》等三个政府文件。西城区将通过“街区整理”的方式,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街巷胡同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打造更加安静、舒适的居民生活休闲空间。

对标“新总规”

初步划分80个新街区

所谓“街区”是打破现有街道或社区的规划界限,跨越地理空间规制,按照一定规模和历史沿革,把若干社区整合为一个城市人居基础单元。未来,西城区将以街区为单元,对全区进行系统的梳理、整治、提升,通过城市设计、街区设计、街区修补和有机更新,实现城市风貌、街区风貌的和谐统一。

此次西城区相关部门对标新版《总规》要求,依托现有社区和区域历史风貌,初步确定按照0.4—0.6平方公里为一个街区的标准,目前已初步完成了80个街区的划分,下一步将在区级层面进行统筹论证,进一步细化街区的设计方案,力争明年上半年,完成全部街区的划定。

据西城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街区根据主导功能,主要划分为政务活动区、公共休闲区、金融商务区、交通枢纽区、繁华商业区、生活居住区等几大类型。各街道办事处根据主导功能定位,做相应的加减法,疏解非首都功能,增强首都核心功能,补齐服务功能短板,使街区功能与发展目标更加适应。

此前,西城区先后启动鼓楼西大街、阜成门内大街生态重构和老城复兴计划等一批文保区,西单北大街等一批商业区,西四头条至八条以及广内街道等一批居住区的街区整理试点。通过街区整理,可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区域品质,形成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文化复兴的良好城市治理格局,实现城市风貌、街区风貌的和谐统一。今后在推进街区划分过程中,针对每个街区的问题还将建立街区整理项目库。

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南北长街主要以政务功能为主,除了增加相关配套设施外,整理重点在于保证政务区安全及保护历史风貌,包括该区域历史水系恢复的探讨等问题。整理工作预计在2020年前完成。”

此外,记者了解到,目前西城区已有892条背街小巷实现“十有”、111条实现“十无”;88条基本实现“十有十无”。通过实施“留白增绿”、拆违还绿、疏解建绿、见缝插绿等措施,在全区新增京韵园、龙头井、逸骏园、东椿树等绿色公共休闲空间27处、微绿地66处,新建广阳谷、新街口、都城隍庙等城市森林4处。

消除治理盲区

同步出台导则和管理办法

为加强街区整理的导向性、规范性,西城区制定出台了《西城区城市街区设计导则》,今后将为为街区整理提供科学指导。根据西城区空间现状的特点,将全区主要分成一般建成区和传统风貌区两类区域,一般建成区和传统风貌区按照功能再进行细分,西城区计划利用3年时间,实现街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打造安静、舒适的居民生活休闲空间。

为落实设计导则,西城区成立了“城市品质提升艺术审查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在街区整理、城市设计及重大项目推进中的咨询把关作用。

而为了打好街区整理的组合拳,西城区还在北京市率先制定出台《西城区街区公共空间管理办法》,以区政府文件形式对市政道路、街巷胡同、房屋建筑、广场绿地、滨水区域等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使用、管理做了系统性、全面性规定,为进一步提高西城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城市精治、共治、法治,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制度基础。

《管理办法》从法律层面上梳理了城市公共空间管理的主体、内容、程序和责任,消除了治理盲区。明确了街区公共空间各治理主体的职责、程序和要求,以及街区公共空间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标准,包括对市政道路、街巷胡同和老旧小区、交通秩序以及非首都功能疏解、腾退空间管理利用、公共空间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治理标准。

《管理办法》还对街巷胡同和老旧小区“十有十无”治理标准、共享单车和“僵尸车”规范治理等一些街区公共空间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作了创新性、探索性规定。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