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建筑改造案例分享|住进北京这4处爆改的老房,让你在胡同里诗意栖居.

老旧建筑改造 2017-09-19 17:48:0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旧城记忆, 只有在使用里才能被真正找回。 建筑师们在改造胡同房的时候说: 不求还原,只求不丢掉。 以融合了自然与人情味的 老北京胡同文化为基底, 新时代能为它注入哪种风趣? | 隈研吾的花窗情结 | 北京前门的东边, 很靠近天安门的一个胡同里, 有很多明清风格的砖瓦结构老房。 在明清时代,这里为

旧城记忆,

只有在使用里才能被真正找回。

建筑师们在改造胡同房的时候说:

不求还原,只求不丢掉。

以融合了自然与人情味的

老北京胡同文化为基底,

新时代能为它注入哪种风趣?

|  隈研吾的花窗情结  |

北京前门的东边,

很靠近天安门的一个胡同里,

有很多明清风格的砖瓦结构老房。

在明清时代,这里为古典四合院居住区。

然而,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

这片区域逐渐被来自不同地区的居民占据,

四合院变成了“大杂院”,

曾经舒适的居住环境变得越来越破败。

建筑外观,开放的玻璃幕墙与传统建筑结构相结合

它们最近面貌一新,

多了一层现代化的铝制 “窗帘”。

这里是隈研吾较新的胡同改造项目。

整片区域集合了:

办公室、住宅、店铺、餐厅灯多种功能,

使整个区域变成一个充满活力开放社区。

现在这个经过改造的空间里有咖啡馆和办公室

建筑的木制梁柱等结构,

在经过当地木工的细心分解和修复后,

被重新组装在了一起,

立面原有的砖墙结构和,

外凸的铝幕以及玻璃幕墙相结合,

产生了一种平衡的透明感,

将四合院面向胡同街道开放。

玻璃幕墙、砖墙和铝制构件结合,

形成开放而富有动感的立面,

并与室内台阶向对应,

远看有点像砖块,

近看又有点类似于智力拼图的结构。

为古老的建筑增添了几分幽默。

木结构被保留并修复,

与铝制构件和玻璃幕墙形成对比,

将传统和现代结合在了一起,

隈研吾说这种铝网的灵感来自于,

中国传统建筑中常用的“花窗”。

古老元素和现代工艺的结合,

带来的不仅是外观上的有趣,

还为空间内部的人保留了合理的隐私性。

隈研吾说,

老北京曾经充满了历史悠久的胡同和四合院,

然而,如今它们大多数已被越来越高的,

摩天大楼所取代。

他的团队希望通过这次的胡同改造,

改造成为了开放的低层多功能设施,

找到一种低层传统建筑的新型存在方式,

以满足如今城市生活的需要。

|  传统与现代的三口之家  |

这幢结合了传统与现代的木屋是,

一家三口温馨的小家,

位于二环的西绒线胡同里。

门前是由五栋小矮房,

围起来的一个室外院落,

这是北京胡同的传统格局。

室内保留了原本的木质结构,

加入了轻盈的白色钢材,

同时延伸出了大片的落地玻璃窗进行采光。

别看室内空间开放,

孩子的学习空间、父母的休息空间、

一家人共享团聚的厨房、餐桌都一应俱全。

在木屋的改造者——OEU-ChaO 的建筑师

 Zhi Cheng最初接受这里时,

是一个只有十多平米的阴暗小屋。

一家三口曾经挤在这个阴暗的小屋里,

老房子不重视采光,只有西面有一扇窗户。

室外沿窗的桌面是一家人在庭院里的休息空间,

解决了室内空间有限的问题,

并可以和厨房里正在做饭的家人互动。

顶层隔开的小三角空间时孩子的小宇宙,

下方则是父母睡眠的温柔乡,

旧时的天井正好被用来引入光线。

既保留老北京的传统样式,

又加入极简的现代元素,

这间小屋或许可以成为北京胡同房的范例之一。

让传统和现代、人情和光线交汇在,

同一个老屋檐底下。

|  30平米的旅馆  |

张珂领导的标准营造建筑团队,

最近重新翻新了一个杨梅竹斜街边的小院,

把这里改造成了一个30平米的微型旅馆,

旨在寻找,并创造小型胡同住房的潜力,

打破原本空间的局限性。

他们提出了一个“微胡同”的概念,

目的在探索传统胡同的局限空间里,

小型社区住宅的可能性。

除了这间旅馆,

他们还尝试过把胡同房改造成,

社区活动室和公共图书馆。

“微胡同”由两个部分组成,

前庭和庭院。

前庭是半公开的,

外立面保留了原胡同建筑的破旧感。

是连接庭院生活区与街道的通道,

同时也提供了社区活动的一个空间。

穿过前庭就是生活功能区(中央庭院), 由混凝土板建造的二层旅馆, 地板和天花板向中央庭院延伸, 装上玻璃窗,就是主要的功能区。

当你经过这个旅馆门口的时候,

先回看到的是一片公共区域。

他们利用这个小小的空间,

将私密性的客房和街区拉开距离。

再深处则是外形独特的客房,

以水泥板和木材构成的两层建筑空间各自独立,

每部分也被划分成不同的功能,

中间是小型庭院和天然照明——阳光,

自然光透过超大型的玻璃投射进室内。

两层的旅馆,五个延伸空间。

卫生间和餐厅在一楼,

二楼有两间卧室和一间书房。

内部主要通过木梯上下。

二层则是靠顶部的天窗照明,

庭院是整座旅馆的灵魂,

同时也为公共区域,

到居住空间提供了一段过渡。

|  用回廊连接胡同  |

北京旧城区的一片胡同街区内,

有一片绿植环绕的秘境。

这个L型小院是一个大型茶舍,

占地450平方米,

内部包含了5座胡同房。

茶舍的改建项目由北京本地的,

建筑事务所“建筑营”担当。

他们的核心思想还是,

尽可能地保留有价值的旧建筑,

同时设计更合理的建筑格局。

北边的厢房是清代的遗存,

且保留相对完好,

于是仅对破损严重的地方做了修补。

他们在原有的五栋房子中间,

加入了流线型的“廊”。

将分散的建筑合为了一体。

从空中看起来高低错落,

曲折多变,很有“游园”的古意。

传统建筑中的“廊”多是半室外的。

但考虑到现代建筑的保暖需求。

他们将“廊”的外部设计成了,

一长排玻璃组成的屏障。

中间的空地植上竹子,

也保证了室内完好的自然光,

曲廊以轻盈的白色和原木色为主色调。

-END-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