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孩政策来了!打工人:生不起

楼市相对论 2021-05-31 18:11:25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生,不生?

2021年5月31日下午,新华社播发了新一次政治局会议的通稿。

这次会议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下面就是政治局会议通稿的全文: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决策部署,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会议强调,要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要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积极推进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发展老龄产业,推动各领域各行业适老化转型升级,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健全完善老龄工作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老龄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政策和多渠道筹资机制,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必要保障。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先后作出实施单独两孩、全面两孩政策等重大决策部署,取得积极成效。同时,我国人口总量庞大,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统筹规划、政策协调和工作落实,依法组织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健全重大经济社会政策人口影响评估机制。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要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对全面两孩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要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要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完善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的扶助关怀工作机制,维护好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要深化国家人口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区域人口发展规划研究,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点评:

1、中央之所以再次放松生育政策,跟近年来中国出现的少子化、老龄化特征密切相关。

刚刚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18.70%,65岁以上人口占比13.50%,与10年前相比分别上升了5.44个百分点和4.63个百分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

虽然此前实施了“全面二孩”政策,但生育欲望仍然偏低。

上图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历年新生儿数量,2020年创下了“三年自然灾害”以来较低点。因此,放松计划生育政策势在必行。

2、三孩政策的落地,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势必有非常完善的配套政策。

因此中央提出“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

在新闻通稿里,已经列举了即将实施的配套政策,其中还提到了“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说明未来多生孩子会有更大力度免税、退税的政策,还会有住房政策的重大调整。

这个新政对很多行业构成了重大利好,比如从怀孕、婴儿、幼儿到儿童的全产业链都是利好。此前有人分析认为,三孩对于教育培训也将构成重大利好,但结果恰恰相反,因为国家在致力于降低教育成本,反而不断打压课外培训,通过扩展免费教育等方式,给家庭减负。

三孩政策对于房地产行业整体是利好,因为人口增加了,单个家庭变大了,住房需求势必增长。但反过来,房价上涨不能继续严重影响生育欲望,所以保障房的比例可能会提升,给与多孩家庭的住房补贴、住房支持政策会强化。

3、三孩政策到底能不能重振中国人的生育欲望,还有待观察。其实关键还是看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目前严重影响生育欲望的,无非是房价贵、教育成本高和医疗成本高。如果能在这三方面加大支持政策的力度,就有望破解生育欲望低迷的难题。

比如可以考虑成立住宅银行,向“多孩家庭”提供低首付、长期、低息的购房贷款,或者加大保障房支持力度。另外,考虑在全国推行幼儿园、高中阶段的免费教育。并把全部儿童纳入医保,给与更高的保障力度。

内容来源:刘晓博说楼市、新华社

作者:刘晓博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