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滦区创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模式

新华网 2017-09-19 05:29:0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本报讯(通讯员白子军 记者陈宝云)作为全国首批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试点,双滦区坚持试点先行、分类实施,经过五年探索,目前形成了以“12369”工作法为核心的双滦模式。

本报讯(通讯员白子军 记者陈宝云)作为全国首批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试点,双滦区坚持试点先行、分类实施,经过五年探索,目前形成了以“12369”工作法为核心的双滦模式。

“12369”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模式即明晰党政统领、政策指导、宣传发动、典型引路、合力攻坚、多元支持的一条改革路径,兼顾国家与集体、集体与成员两个层面利益,坚持发扬民主、严格程序、因村制宜3个基本原则,紧盯家底清、资格清、权利清、份额清、权能清、管理清6个核心关口,实施成立组织、宣传发动、制定方案、清产核资、身份界定、股权设置、折股量化、股权管理、登记运营9个程序步骤。

截至目前,全区已有22个村完成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2.6万名农民成为股东。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420元。

积极探索,明晰改革路径

2015年5月,双滦区被农业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自此,双滦区坚持把农村改革纳入全区中心工作总体布局,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先后25次在区委常委会、深改组会、调度会上专题研究农村改革工作。

该区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等8个指导性文件,印发清产核资、成员资格界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试点工作扎实规范,有序推进。

强化典型引路,首先在肖店村成功实施了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积极培树二兴营等19个试点村,初步实现了从“一枝独秀”到“万木争春”的转变。

强化资金保障,该区建立了“基础+奖励”的资金保障激励机制。对参与改革的村,每村给予10万元经费补助,对改革成功的村,每村再奖励10万元至30万元发展资金,做到对改革成功村“扶上马,送一程”。

突出重点,抓好核心环节

在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试点过程中,该区做实每一项工作,严格每一步程序,攻克每一道关口。

攻克清产核资关,对村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进行全面彻底清查,切实做到账、物、款、表“四相符”。攻克身份界定关,明确界定了“3种人取得资格、8种人保留资格和9种人丧失资格”的详细情形,切实保护各类群体的利益。攻克股权设置关,根据村情,有选择地设置了劳龄股、资产股、土地股等作用各异的股种,各种股份所占比例由集体经济组织讨论决定。攻克折股量化关,采取以资产、资源、资金或混合方式进行折股量化,对于集体经济相对匮乏的村,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对于集体资金充足的村,对资金进行折股量化;对于集体资金充足富裕的村,对集体三资进行折股量化。攻克股权管理关,由村股份合作组织以“人为基数、户为单位”核发股权证书,目前,全区共发放股权证13130本。攻克登记运营关,改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需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并要求建立完整的公司运营投资制度,确保集体资产经营运转安全有效。

全面推进,释放改革红利

通过5年努力,该区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红利充分释放,成效集中显现,实现了经济效益、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

集体经济更活。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投资合作等方式,有效促进了村级集体资产的滚动增值。自2015年至今,全区34个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全部甩掉了“穷帽子”。

产业发展更快。改革后的村按照市场规则配置生产要素,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和乡村旅游,有效壮大了集体经济,带动了当地农村就业创业。

通过改革,农民生活更富裕。截至目前,全区10个村先后实现盈利累计达到780万元,累计分红625万元。另外,改革极大增强了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015年来,11个村被列为省级农村社区建设试点,3个改革成功村获评省市区优秀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