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买房子划算吗?

房产老J 2018-08-30 13:03:33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如果是刚需性自住房且预算充足,任何时候都可以买。 毕竟,您的目的是改善住房条件,提升生活品质,没有什么比尽快住上新房,所带来的经济效用更好的了。 当然,房子作为重要的家庭资产,具体什么时候买、未来房价走势这两个问题,也是要关心的。 房价不会大跌 一方面,房地产仍被定位为“支柱产业”,另一方面,房地产

如果是刚需性自住房且预算充足,任何时候都可以买。

毕竟,您的目的是改善住房条件,提升生活品质,没有什么比尽快住上新房,所带来的经济效用更好的了。

当然,房子作为重要的家庭资产,具体什么时候买、未来房价走势这两个问题,也是要关心的。

房价不会大跌

一方面,房地产仍被定位为“支柱产业”,另一方面,房地产调控已经建立起长效机制,在这双重背景下,国内房价基本不可能出现大跌。

从过往十几年的地产调控政策来看,不管是调控处于强周期还是弱周期,几乎所有调控政策的表述,都是“确保房地产平稳运行、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但从未明确表达过“希望房价持续回落”的意愿。至于大幅下跌乃至暴跌,则更不被允许。

几乎一切所谓“楼市或将大跌”的言论,几乎都出自媒体与个别人的解读。

过往十几年中,楼市的确存在“短时间”的快速下跌,但一部分是源于房产新政的突然出台,如北京2010年出台的“3·17新政”以及更早的“新国十条”,另一种是整个经济环境的不景气,如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但这些因素,都无法支持房价的长期下跌。

但短期内,房价暂时回调可能性较大

上面从长线角度,说明了房价基本不会大跌。

再说说为什么短期内房价暂时回调可能性大。

去年10月召开的十九大,是监管排名前列次在较高规格的会议上明确房地产市场核心策略:住房不炒。

可以说,这句话意味着各地房价暴涨的时代,基本结束了。

我们知道,全国代表大会5年一次,“住房不炒”的核心一旦并明确,至少是5年级别的,未来几年,一切关于房地产的相关政策都要围绕这个展开。

以租代售、租售并举、共有产权等楼市新政,让调控手段变得更加精准,在这种情况,房价泡沫过高的城市必然会回归理性,房价会在短期内得到平抑。

何时买房较划算?

1、根据“信贷程度”观察买房时机。

楼市调控手段有限价、限购、限售、限贷等等,从经验来看,这些所有手段中,“限贷”(包括提高首付比例、提高商贷利率)的效果较为明显。因为它不仅直接提高了购房门槛,而且减小了购房杠杆、压制了购房需求,较重要的是提高了炒房者的资金成本。一旦首付比例超过5成,炒房者会减少很多。

如果你所在城市已经收紧信贷达到两年,房价有可能进入一个阶段性底部。

2、根据“首付比例”选择抄底时间。

这个首付,指的是二套房的商贷首付。一旦首付比例下调,往往构成房价上涨预期,如果您是刚需购房者,可以在首付比例上调伊始果断出手,有可能买在阶段性低点。

3、上述时机叠加岁末年初

如果上述时点正处于岁末年初,那么价格“抄底”的效果往往加倍。

岁末年初历来是楼市交易的淡季,尤其二手房市场,有些房主出于回笼资金、年末资金周转的需求,往往压低价格,以求尽快出手。

如果你是个全款购房者,现金为王,议价空间往往更大,运气好,甚至能买到比市价低10%~15%的房子。

部分热门城市房价见底时间

各地的调控时间、调控力度各有不同,调控结束(尤其是限贷结束)时,往往意味着楼市的供需开始转换,房价处于阶段性底部,并即将回暖。

遵循“先来后到”这个简单逻辑,热门城市房价见底顺序大致为:

北京:调控力度较大、调控焦点城市,同时也是较早实施房贷“限贷”的城市;

上海&深圳:紧随北京其后。

这三个一线城市,北京是在2017年一季度结束了之前的商贷打折局面,开始上调利率,房价陆续回落,上海也是在去年下半年之后,陆续开始下跌。

杭州、广州、南京、苏州、合肥、郑州、厦门等:近年来房贷陆续收紧;

福州、长沙、武汉、成都等城市,基本是限售限购等调控,未有明显的限贷政策。

2010年的温和调控政策,市场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走出底部。

而此次调控政策力度较为迅猛,市场价格打底时间将更快,预计将在一年半到两年。

也就是说,北京、上海、深圳可能在2018年下半年逐渐形成底部,杭州、南京等强二线城市或许在2019年上半年企稳,

其他城市,估计也能在2019年下半年之后陆续企稳。当然,期间没跌的,还是存在跌一下的预期。

精选导读

潘石屹说长租公寓租金翻倍都不赚钱!难怪北京租金大涨

我们的下一代至少拥有三套房,房价将暴跌!真的是这样吗?

对“西晒”户型有误解的都来看看,告诉你们为什么西边户更好

问题疫苗和高房价谁更让你伤心?

全国楼市高温不退,这种局势怎样形成,将来又该何去何从?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