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发布 2050年北京将建成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国际在线 2017-09-29 17:17:0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李琳):《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29日正式对外公布。规划明确了北京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发展方向,划定了北京的人口和建设用地的上限,提出到2050年将北京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首都和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李琳):《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29日正式对外公布。规划明确了北京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发展方向,划定了北京的人口和建设用地的上限,提出到2050年将北京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首都和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北京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版总体规划排名前列章就开宗明义,“北京的一切工作必须坚持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

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总规划师施卫良表示,在明确定位的同时,这份规划以更长远的目标、更高的标准来谋划首都未来发展的蓝图,“本轮规划期为2016年至2035年,紧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近期到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将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首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首都、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规划通篇贯穿了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科学统筹不同地区的主导功能和发展重点,提出了‘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其中,“一核”指的是首都功能核心区;“一主”指的是中心城区(城六区);“一副”指的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两轴”指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多点”是位于平原地区的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5个新城;“一区”是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5个区,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

和此前的草案相比,规划提出的北京的城市空间结构增加了“一核”、“一区”两个部分。施卫良说,作出这样的调整实际上是突出了首都功能,强调疏解导向和生态保障的重要意义,“‘一核’把之前‘一主’中更突出的东、西城的范围强调出来,突出核心区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一区就是生态涵养区,突出了首都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点,保障首都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凸显,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大气污染等“大城市病”问题突出,是制约首都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问题。这份规划提出,要治病,首先要转变发展思路,切实减重、减负、减量。规划以资源环境为硬约束,确定了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

其中,规划明确,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李素芳表示:“人口调控目标的安排经过了科学测算和平衡,综合考虑了首都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供应和绿色生态空间等多方面硬约束因素,与首都的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也符合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也符合特大型城市人口演进变化的规律。”

此外,规划更加直面城市发展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围绕广大市民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环境、交通等热点难点,提出破解难题的综合方略,全面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比如,坚持公共交通优先的战略,加强交通需求调控、完善城市交通路网、鼓励绿色出行,标本兼治缓解交通拥堵;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在加强需求端有效管理的同时,加大住宅供地,优化住房供应结构,使更多的人实现住有所居;强调源头减排、过程管控与末端治理相结合,全力治理大气污染等。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