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会宁县城变化大

会宁一线 2018-11-11 02:18:55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点上方会宁一线关注更多家乡视频请分享转发 40年逐梦前行,40年砥砺奋进。改革开放40年来,会宁这座小县城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实现了从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华丽转身。 改革开放的这40年,是会宁县城翻天覆地

点上方会宁一线关注更多家乡视频请分享转发

40年逐梦前行,40年砥砺奋进。改革开放40年来,会宁这座小县城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实现了从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华丽转身。 

  改革开放的这40年,是会宁县城翻天覆地变化的40年。县城的面积从刚开始的5.6平方公里,到现在的接近20平方公里,面积在一步一步扩大,高楼越来越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

  市民 蒲文强

我一直在北京,呆了七年,每一年来会宁县的时候,每一年的变化都特别大,尤其是从2013年到2016年这期间,这个变化特别大。我感觉咱们会宁县发展起来了。

  说起会宁县城这些年的变化,每一个居民都会深有感触,但摄影爱好者樊礼军的感受要比其他人更加直观和深刻。六年来,他收集了三万多张会宁历年的照片。

摄影爱好者 樊礼军

这个地方就是原来的盘旋路。原来这个地方有一个花园,车都绕道走,也没有红绿灯,也没有斑马线。从2002年上了红绿灯,上了斑马线,这个花园也就拆掉了。这张照片是80年代初期的,当时这些都是平房,现在都是高楼林立。当时老百姓出行的时候都步行,骑自行车,你看自行车都很少,都是靠步行。现在就不一样了吧,现在车水马龙。

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会宁县城出现了排名前列栋居民住宅楼,但是那时候的楼房跟现在的楼房可不一样,那会没有自来水,居民用水还是从楼下的水井里打。那会儿没有集中供热,居民们冬天还是在楼房里烧着火炉。

摄影爱好者 樊礼军

原来的小区其实只是一个住宿的地方,相当于一个招待所,基础设施什么都没有,绿地也没有,停车位也没有,进去之后,车都没地方停。现在的这个小区非常的人性化,也非常科学。地面上绿地特别多,上下楼都是电梯,还有公共设施。停车场是地下的,小区里面没有车。居民一下来,还有活动的场所。那跟80年代比的话,咱们这个生活?那是不能比的,纯粹两个世界,随着社会的发展。反正提高了不少。

会宁县紧扣“全国红色旅游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以旅游文化理念为主导,放大亮点、延长短板、三色互动、整体提升,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和A级景区、星级宾馆创建,强化节庆宣传推介,全县旅游产业发展不断壮大,红色旅游内涵不断丰富。随着一批重点工程的完工,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吸引了大批游客,红色旅游越来越火。

红军会宁会师旧址讲解员 任霞

有的游客不止一次来会宁,他们来了好多次。说变化真的特别大,来到会宁,楼房是越来越高了,马路是越来越宽了,城市建设是越来越好了,老百姓的生活,也是越来越好了,这是他们给我的反馈,这也是我们会宁人一个最深切的体会。

秉承革命前辈“自强图存,团结胜利”的会师精神,会宁人民立足区域禀赋,实现了城市的转型跨越发展,谱写了经济建设的新篇章。通过“建设旅游文化城市”的发展定位,会宁将旅游文化产业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提出了“一河引领、两岸繁荣、三山增秀、四区联动”的城市发展战略,建设实施了“三山一河一区一库一街五桥二十六条路”等城市项目,营造了天蓝、水清、山绿、城靓、景明、业兴的城市氛围。磅礴大气的钟鼓楼,笔直宽阔的会师大道,古雅壮观的汉唐商业街群,水波粼粼的滨河风情线……无一不展示着会宁日新月异的新面貌,无处不涌动着科学发展的新春潮!

县委常委  县直机关工委书记 张朋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陇中区域性特色城市”发展定位,立足旅游文化城市发展目标,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着力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营造天蓝地净、山清水秀的人居环境,努力把会宁建成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特色城市。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早已不是传说,车水马龙也不仅仅是一句俗语。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相信,只要我们勠力同心、砥砺前行,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老百姓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我们的城市会越来越美丽。来源:会宁电视台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观看会宁一线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