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群地产人,还在坚守什么?

拼房帝北京 2025-01-03 12:02:17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但作为项目交付品质最后一道关卡的把关人,刘洋带领的30人前介分户团队,在当天既定的查验循环任务完成之后,还自发加码查验,即便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他们依然觉得,自己还可以查得更细一点。正因如此,他会和郝吉兴一起…

12月末的北京,傍晚的气温会随着日落一同跌至冰点。

但此刻,刘浩然巡视的目光却依旧热得发亮,灼破口中呼出的白雾,刺进园林地砖的拼缝里,打在户内精装的木饰上,试图再找出多一丝的破绽。

当整座城市开始从工作时间的忙碌与麻烦中逃离时,刘浩然还在和他的项目团队一起,为御湖境的交付做最后的“X光”。

这些经年累月待在工地的地产人们,此刻都在为了一个更圆满的结果,憋着一股劲儿全力冲刺着。

而地产人的这股劲儿,早在这个项目的初期就埋下了种子。

01. 不讲“人情味”的人

“其实就差了几毫米……” 工人商量的口气里带着些许试探,询问供应商负责人,“李总,如果返工,这些料就都浪费了,挺可惜的,您看能不能……”

“确实不行,龙湖的标准我是知道的,就是1毫米也不行”供应商负责人当着郝吉兴的面,异常确定的答复。

这批已经裁切铺装完毕的石砖,其实一打眼看上去效果也不错,但就因为拼缝处比龙湖给定的审核标准差了几毫米,供应商负责人很清楚,是无法从项目景观研发负责人郝吉兴这里过关的。

返工不仅费力费钱,对项目的工期也是挑战,在不少工人眼里,明明符合国家基本标准的做法,在这个“甲方负责人”这里就是不过关,太“不通情理”。

但事实上,这绝非是一场甲方对供应商的吹毛求疵,而是一场早就把标准答案提前公布的“开卷考试”。

“所有的细节标准,我们都会在开工前提前告知供应商。” 郝吉兴说,为了提前拉齐认知,公司甚至还会持续给供应商的工人做培训、搞模拟考试。

“其实,有些供应商跟我说过,能落地龙湖的这套标准,反而是提升他们工人整体水平的好机会。”

严苛到“不通人情”的不只是龙湖员工,还有龙湖自己—— 为自己专门请了一位更严苛的工程品质“监考官”。

如今在房地产业内,还在坚持做第三方机构测评的房企早已屈指可数,而龙湖不仅是其中之一,选择的合作机构还是以专业和公正著称的上市公司——瑞捷。

为了顺利通过后者更加严格的测评,郝吉兴和他的景观团队几乎每周都要跟进工程进度,对包括“铺装拼缝宽度不能超过毫米级”在内的上百项品质细节进行逐项核对,力求在施工过程中提前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每每整改完之后再看效果,无论是供应商此前有多不理解,此刻也都只剩下一个大写的“服”字。

甚至有家供应商,凭借着整改出的“标杆“,在圈内还打出了一些名气,新的合作也慕名而来。

02.把生活带进工作里

“妈妈,我可以把灯关掉吗?”

听到正在客厅画画的女儿这么问,一旁陪伴的吴燕有点诧异。但是作为精装设计师的她很快发现,主灯投射在理石地面上的反光,某个角度确实有些刺眼。

基于自身多年的室内精装研发和产品的敏锐度,她习惯性联想到在做的项目室内灯光和材料饰面体系,也可以做到更好的迭代交付。

结合生活场景的需求模拟和市场材料探索实验打样,她和团队迅速展开了对方案进一步优化居住舒适感的研究。

通过对材料和光源的重新匹配和效果改良的不断试验,她们最终打造出了室内三重灯光氛围,点线面光源满足不同场景的用光需求;且优化了室内全新柔光体系的饰面材料,减少光污染呵护室内健康,并全面应用在龙湖后续推出的新项目中。

尽管从创新到落地的过程,往往也充满挫折与摩擦,但吴燕却觉得,只有把项目中每一户都当成自己的房子、以客户导向研发产品、让研发设计者和居住者的身份交叠,让客户亲身感受到被人性化细节“照顾到”时,才会更清楚的感受到长期主义不断创新突破的迭代意义。

那些探索、打磨的日夜,在经历业主居住满意的反馈那一刻,都化成眼里的光芒继续奋力前行,为更多的客户创造美好居住空间。

而且,坚持对产品方案的迭代优化,不只有设计师。

“你们先核后边的,我带孩子在医院看完病,马上回去跟你们汇合。”安顿好孩子,叮嘱孩子奶奶好好照顾后,项目景观员工刘翠直奔工地现场,同步起景观核验的进程。

在担纲一线景观工程师的刘翠心中,园区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也都需要她的“照料”。

为了让这些草木都能健健康康、漂漂亮亮地交付给业主,刘翠和她的同事们要踏泥涉水,平均每天在园区里走上2万步打底,将200多项品质细节一一核对,甚至养成了一些“强迫症”

在千头万绪的奔忙之间,每每路过园区里的滑梯,她总是会忍不住多看两眼,喃喃自语道:

“这个滑梯的出口……转一下会不会更好呢?”

饱和的查验工作,和妈妈的身份叠加,会让她下意识地对与孩子有关的东西多加关注。

她发现,按照原本的设计方案,滑梯的下端对着的正好是沙坑最窄的地方。而凭她自己的带娃经验,如果孩子们一时兴起滑得太快,就有可能冲出沙坑。

为了让业主的孩子们更安全,她第一时间把自己的想法反馈给了设计团队,建议给滑梯调个头。

“一线的景观工程不是照本宣科,就算再漂亮的设计,如果发现能优化的地方,我们都会提。”刘翠坚定地认为这种优化非常必要。

“就像母亲对孩子的爱,哪有上限呢?”

03.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王志强无比感慨,他很难想象自己作为2021年才进入龙湖的管培生,却可以在北京公司首个G序列的高端作品里,大胆构思,引入专家论证,并主导完成一个如此打破常规的“更高标准答案”。

“这活可咋干?”

会议室里,一群刚刚领了任务的土木工程师们,感受到了这次任务的棘手,把目光汇聚在了项目工程技术负责人王志强身上。

在御湖境1400平的顶配会所里,设计了一座近年来难得一见的恒温泳池。

效果相当惊艳,但真要开建,则让工程师的内心无比凌乱,据王志强回忆,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如何保证挖掘机在又深又窄的空间里获得足够的作业空间,而且还要保证整体结构足够牢固。

冷静下来之后,他开始寻求资源与支持,通过与项目负责人的沟通,打开他的破题思路——寻求行业专家的论证支持。

于是,王志强联系总包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和桩基施工单位,聘请开展了专项的专家论证,于泳池最深处采用“沉箱基础”形式,深基坑采用“锚杆支护”方案,来确保作业的展开,还提前做了全盘的施工组织推演,把所有因素和步骤进行综合的考虑论证,确保施工方案完善可靠。

而且,他的团队也并非“一个人在战斗”。

为了破解坑内机械作业面狭窄的空间矛盾,确保顶配会所的高品质开放给业主,项目上下通力协调,破例决定调整全盘施工工序,为会所泳池腾出足够的作业空间来攻克难关,哪怕许多工程员工都增加不少工作时长,也没有任何怨言,只为更好的实现高品质交付。

“这里从上到下的每一个人,大家都很简单直接、尊重专业,不会为了计较自己的得失而畏缩不前或斤斤计较,而只会为了达成一个更好的结果而全力以赴。”

这是王志强眼中的龙湖团队,永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04. 天天来“找茬”

晚上8点多,御湖境待交付的楼栋里,脚步声重新响起。

“来,咱们再过一遍。”分户工程师刘洋跟几位同事一碰眼神,彼此秒懂,默契地朝不同的房间奔去。

即便研发和工程部门的伙伴们在项目前期打造过程中已然考虑得如此细致、把控得如此严谨,但在房子真正交付给业主之前,负责项目分户工作的刘洋,依然丝毫不敢懈怠。

“我们分户工程师是把握项目交付品质的最后一道关卡,” 刘洋说,“只要还有时间,我们就要再多查一遍。”

就像考试交卷前的验算环节一样,刘洋带领项目分户团队,在交付前半年左右的时候就要提前进场,对房屋从里到外的100多项关键品质细节,进行反复的查验。

一旦发现任何瑕疵,他就要立刻开启跨部门的拉通、调整和反馈,总结之后,再从头查起。

每天循环往复,相同的环节,固定的标准,枯燥的重复,就像在同一组图片里玩“找茬”,即便找到整个人“麻了”也要坚持到底……

这无疑是对细心和耐心的极大挑战。

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能按部就班完成既定工作便已值得嘉许。但作为项目交付品质最后一道关卡的把关人,刘洋带领的30人前介分户团队,在当天既定的查验循环任务完成之后,还自发加码查验,即便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他们依然觉得,自己还可以查得更细一点。

而这,就是分户工程师们交付前持续了2个多月的日常。

“记得有一次我们晚上接到一个加急任务,大家二话不说,干到凌晨4点多才收工。可是第二天一早,所有人又都主动准时出现在岗位上。”刘洋回忆到这里动情地说,“一个请假的都没有。”

刘洋说,“我们就一个念头,把房子交给业主的时候,多一点满意。”

“大家都能开心的过个好年”

05. 较劲的底气

“来吧,今天的成果,挨个过。”

入夜后,御湖境项目组会议室,比白天热闹。

各个端口的负责人齐聚一堂,逐一通报白天抓细节、提品质的进度,一起查问题、找方法,再一项一项地总结落实,指导第二天继续提品质。

这种“销项会”,刘浩然他们一开就是2个月。

御湖境一共24栋楼,包括刘浩然在内的每个管理人员,都要分管2栋楼,在交付期内亲自带着一线工程人员一户一户地查验,一个屋子里近50个大项、上百个小项的交付细节,少说也得反复看上4、5次。

而事实上,作为项目工程负责人的他,整个项目总共804户,他一户也没落下。

负责人的站位,让他得以跃上高点,宏观俯瞰项目所有工作端口的效果收束;而工程出身的底子,则又让他能时刻俯下身去,沉入每一个品质细节之中,把自己心底那份关于“造好房子”的执念坚持到底。

正因如此,他会和郝吉兴一起在项目点评中严守标准,“不近人情”;也会及时听取刘翠来自一线的优化意见,并迅速作出相应的调整决策;

他会理解吴燕一个女生为什么可以仅仅为了追平不同木饰面的色值,而扛着几十斤重的专业测试仪在几家工厂之间来回往返;

也会信任王志强大胆破题的专业方案,并倾全盘之力协调施工进度来支持他攻克深坑难关;

更会和刘洋一起,把24栋楼、804户房子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看过一遍又一遍……

或许也正因如此,御湖境才会荣获以建筑质量为核心评选标准的北京市“长城杯”奖项,约万平的园林实景开放才会在龙湖全集团的点评里屡获赞扬。

御湖境交付实景

“我们这群人,总是爱跟自己较劲。”刘浩然如是坦言。

“但这不是我们项目团队内部个人与个人之间偶然的小默契,而是龙湖本身的价值观和管理体系支撑下的大生态。”

如果说,一整套全面、完善、严格的品质标准体系,是一种支撑的骨架,为一线团队提供了覆盖全品质流程的工作考核准则,确保了龙湖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细节都拥有极高的品质底线;

那么,诸如“保持积极的不满”和“低权力距离”这样的企业文化和工作原则,则像“毛细血管”一样遍布全身,形成一种内在的保障,自上而下地成为每一个奋斗在一线的龙湖人披荆斩棘、勇敢较真的底气。

而每一个进入龙湖的人,都是怀揣着相同价值观的同路人,也是深度融入这个大生态的共生体。

在这里,他们会自发地拧成一股“劲儿”,敢于不断捅破人居品质的天花板,敢于做出并踏实兑现“善待你一生”的承诺,更敢于在这个行业的凛冬里,坚持擎起炙热的火把,且燃且行。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