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泰禾院子系的成功看新中式时代

雅生活美学馆 2017-08-30 02:52:0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自2013年“运河岸上的院子”(2014年启用新案名“中国院子”)打响知名度之后,泰禾集团凭借“院子”这个超级IP,在几年时间内迅速实现了全国布局。 这是一段看上去很美好的童话,然而其背后的故事,远远不是建造几个院子那么简单。

自2013年“运河岸上的院子”(2014年启用新案名“中国院子”)打响知名度之后,泰禾集团凭借“院子”这个超级IP,在几年时间内迅速实现了全国布局。

这是一段看上去很美好的童话,然而其背后的故事,远远不是建造几个院子那么简单。

院子,本是中国传统居住形式中最朴素的存在。曾几何时,和豪华别墅中具有西方血统的罗马柱、壁炉和浮雕等元素相比,中国的院子简直不值一提。

同样名不见经传的泰禾,似乎最懂得院子的忧伤。它多年未改对院子的衷情,以“新中式院落别墅”的创造性概念,另辟蹊径,充当先行者,终于将一座座中国式院子,打造成了地产界的明星。

作为豪宅市场的后起之秀,从三线城市福州走出来的泰禾,一路以高调的步伐快速向前,尽管也曾伴随着资金链紧张等消极信息,但仍然在层层阻碍中,以“文化筑居中国”的名义,实现了惊艳的突围和逆袭,一跃成为地产界的新贵。

其实,泰禾并非没有尝过失败的滋味。早在2003年,泰禾就曾择址北京大运河畔,打造他们的院子,结果以失利告终。有人辩称,这次业绩不理想,原因是理念太超前。“大家只需要一栋房子而已,他们却提供了一件艺术品。”

然而,这话或许只说对了一半。试想在十几年前,那个位于北京通州区六环外的院子,无论是地段,还是配套设施,显然是无法与艺术品的价格相匹配的。理想当然可以很丰满,但如果打肿脸充胖子,就容易被嘲笑了。

而且在当时的别墅市场,泰禾的中国院子显然也是无法与托斯卡纳、地中海、巴洛克、新古典主义等等洋气的名词相提并论的。豪宅购买者通常把那些西式建筑风格当作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即便可能不懂那些外国美术名词,但光是念在嘴里也会觉得品位高贵。

就在外国风格眼花缭乱的争抢和围堵中,中式别墅假装沉默不语,其实是没有说话的份儿。

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就曾困惑于“全国各地的建筑都长成了同一副面孔,欧式建筑充斥每个城市”的境况。相反,他更为欣赏福州“三坊七巷”的人文价值和灵性才情,这也成了泰禾院子系的灵感最早来源。

当泰禾在十年之后卷土重来时,他们欣慰地发现,当年无人问津的“艺术品”,终于有人懂得欣赏了。

当越来越多的舶来品引发了无法治愈的审美疲劳,当同质化越发严重的豪宅市场渐渐难以掀起波澜时,中国院子,终于作为少有的精品,成了泰禾突围的利器。

紫禁城的礼制格局、三坊七巷的规划形制、北京胡同和四合院的居住美学……都是泰禾为自己铺垫的“文化师承”。它以细致打磨的工匠精神、不吝惜成本的园林营造为标榜,为房地产圈子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理想主义和艺术情怀。这种情怀为泰禾创造了独特的价值和魅力,由其衍绎的超高品牌辨识度、文化身份和价值观认同,以及明星广告效应,共同推动了泰禾“院子系”在商业上的成功。

就这样,院子火了。有人把中国院子看作是别墅市场的转向,“新中式别墅重塑中国居住风尚,也必将终结二十多年来唯西方是举的开发积习和霸权形态。”

然而,与其说中国院子改变了时代,毋宁说它顺应了潮流。在大国崛起的时代,文化自信在回归,美学意识也在觉醒。财富阶层的眼界在开阔、认知水平在提高,更有新生富裕阶层本就具备国际视野,却更愿意向自己的文化之根追溯。回归中式,成了新时期文化心态与价值观转变的结果。

中国院子的走红,既有泰禾的先见之明,也有时势的造就。

新中式的主流趋势,也可以从市场需求上找到直接反映,泰禾这样当年的少数派,如今越来越受到业界的认同和追随。以今年“中国十大超级豪宅”榜单为例,除了泰禾的中国院子,苏州桃花源、绿城江南里,都是引人瞩目的中式别墅项目。在他们身后,还有更庞大的队伍正努力加入这一风格的开发。

回过头来看,若去指责从前人们对外来文化的崇尚、对欧美现代生活的追求,难免有些苛刻,那毕竟是社会开放和发展过程中的必然。

在躁动的时代,“拿来主义”总是满足需求较快的捷径。然而,快餐永远只够饱腹,而无法令精神得到满足。一个国家的文化与经济地位总是相辅相成,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本土文化价值自然重新回到了高地。

与西方风格横行时相比,对中式产品的欣赏,不再是对形式的猎奇,而是理性的自省和回归。

住宅是人们生活方式和审美习惯的载体,一个民族的人居理想是根深蒂固的,是烙印在历史记忆里的,是融化在血液和基因里的。城市里林立的各式大厦高塔,都不如一处简朴的亭台水榭能给中国人带来更多快慰,更接近中国人延续几千年的居住梦想。

当然,我们在恢复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也需要学会合理的扬弃,并吸纳西方现代文化的精华。所谓“新中式”,一定是结合了传统和现代的。既需要一个能够彰显中式风格的载体,来满足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也要兼顾现代生活空间的舒适性。

其实不光是别墅或豪宅,任何新中式产品,绝非是简单的复古就能一劳永逸的,它不是退步和模仿,而是再造与升级,这需要深层次的创新和提炼。

或许,所谓新中式,本质并不在于风格,而在于我们对根的追溯,对心灵的慰藉,对家国梦想的实现。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